【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5月12日讯】随着中国经济环境恶化,大陆县域经济严重萎缩,庞大的财政供养人群成为了消费经济的主体,形成了所谓的“公务员经济”。分析认为,中共体制内供养这些人,是为了强化对社会的控制。
日前,微信公共号“凹凸铿锵”再次转发学者李昌平去年的一篇文章,标题去掉了“警惕”两字。
文章说,在绝大多数县级城市,工业园区和房地产冷冷清清,只有餐饮业还算热闹。原因是城区居住的财政供养人员,如:公务员、事业编人员、离退休干部等,这些人收入稳定。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一个县城里面,它没有什么支柱行业,实体经济发展不起来。特别在中西部,基本上都属于崩溃的状态。这个‘公仆经济’背后反映的是中共的财政供养人员太多。中共整个这个体制,它为了对这个社会加强控制,就养了很多的人。”
例如陕西汉中佛坪县,全县户籍人口3.2万,常住人口只有8,000人。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各类编制人员2,194名,其中行政编制640名,事业编制1,554名。
旅美时事评论员唐靖远:“‘公仆经济’严格说它不是一种经济模式,它其实本质是一种分配模式,以坐吃山空为代表的,用寅吃卯粮的方式来维持一种虚假的经济繁荣,完全是消耗性的这么一种形态,它注定了就是不可持续的。”
文章提到,中西部地区很多县市,年财政收入2至6个亿,年支出却是几十个亿或更多。
王赫:“没有上面的输血,没有上面的转移支付,它本地基本运行都搞不下来。特别在人口低于20万的小县,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在去年,中共中央财政给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超过10万亿,史无前例。”
中共党媒《半月谈》去年披露,在乌蒙山区A县,在编和临聘人员4.4万人,2022年税收收入4.14亿元,而当年保工资预算高达26.3亿元。
所谓“公仆”,只是中共自我标榜的一种称谓。旅美时事评论员唐靖远表示,中共政体是一种特权体制,是不正常国家特有的。
唐靖远:“只要有了公务员这个身份,他就可以从这个特权体制里面去分一杯羹,可以旱涝保收。这是世界上其它的任何正常的国家所看不到的现象。”
新唐人电视台记者夏惇侯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