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4月05日讯】4月9日,日本央行的新任行长植田和男将会正式走马上任,接替已经在位10年的现任行长黑田东彦。而全球也正在密切关注,是否日本央行会由此调整货币政策,因为一旦调整,有可能会造成今年最大的“灰犀牛”之一,引发全球3.5万亿美元的资金大挪移,对日本经济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都会造成冲击,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些内容。
日本超宽松政策若转向 恐在全球引发蝴蝶效应
那么,为什么全球都如此关注日本央行的政策走向呢?这就要从日本过去十年来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说起。
19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成长,股市、房地产大涨;但1990年代起,日本进入失落的20年,经济停滞,股市不见起色,甚至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为了提振经济,前首相安倍晋三在2012年提出了一个“三支箭”政策,并且任命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出任日本央行总裁,实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希望通过购买日本国债来降低借贷成本,刺激经济增长。
日本央行的官方名称为“日本银行”,它的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持核心CPI,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在2%,日本的核心CPI主要是由食品、居住、交通等项目组成,但是,并没有像其它国家那样剔除掉能源项目,因此波动可能会比较大。
为了让通胀率回到2%的目标区间,日本央行还从2016年9月起,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YCC)计划,不仅将日本的短期基准利率维持在负的0.1%,同时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也设定在接近0%的目标区间。只要利率超过目标区间,日本央行就会介入国债购买操作,直到收益率回到目标区间。
据媒体报导,自黑田东彦10年前开始实施量化宽松以来,在10年之间,日本央行累计购买了大约465万亿日圆,差不多3.5万亿美元的日本国债。日本央行的国债持有比例,也在去年9月底首次超过五成。今年3月17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日本央行去年12月底,所持国债(短期国债除外)在发行余额中的占比,达到52.02%,创下新高。
同时,由于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长期徘徊在全球最低水平,导致日本资金涌向海外,成为各国政府国债、企业债和股市的重要投资者之一。
日本国内,甚至还出现了大名鼎鼎的投资群体“渡边太太”,这个“渡边太太”,指的是一些日本家庭主妇借入低息日圆,投资海外高收益品种及外汇投资,套取利差。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家庭主妇形成的族群,她在外汇市场上甚至可以呼风唤雨,美元、英镑、澳币、纽币等都曾经是“渡边太太”的目标,就比如,2007年2月全球股市暴跌,就被外界认为是“渡边太太”的手笔。
目前,日本投资者是美国政府债券最大的外国持有者,也是大约10%的澳洲与荷兰债券的持有者。他们还拥有纽西兰8%的证券和巴西7%的债务。
除了债券外,自2013年4月以来,日本投资者已经在全球股票市场投入54.1万亿日圆,持有的股票,相当于美国、荷兰、新加坡和英国股票市场体量的1%到2%。
其中,澳洲、荷兰和纽西兰的债市和股市,最容易受到日本资金回流国内的影响,按照投资体量计算,敞口最大的前十名,还包括:巴西、法国、新加坡、南非、美国、印度和英国。
所以,一旦日本货币政策走向紧缩,海外资金就会流回日本,从而引发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日圆汇率,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日圆贬值加通胀飙升 “收益率曲线控制”难持续
事实上,资金回流日本,正在进行中,日本投资者去年已经抛售了创纪录数量的海外债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投资者预期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不可持续,越来越多的资金沽空日债、看多日圆。
一方面,在美国大幅加息后,美日利差越来越大,导致日圆大幅贬值。此外,国际油价因为俄乌战争飙涨,而日本能源依赖海外进口,就得兑换更多外币买石油,也加剧了日圆贬值。日圆兑美元,曾在去年创下了32年来的最低。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原物料价格上涨和货币贬值,日本的通货膨胀率从2022年4月起,就超过了2%的目标。
去年12月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剔除变动剧烈的生鲜食品之外的综合指数,比上年同月上涨了4%,创出40年来的最大涨幅。这不仅导致日本民众生活成本大增,也拉低了现任岸田文雄政府的民意支持度。
比较讽刺的是,在黑田东彦前9年的任期内,通货通胀率从未超过2%。但在最后的第10年,物价终于飙升,不过却不是超常规宽松政策带来的效果。
由于美日利差不断扩大,再加上日本通货膨胀飙升,海外投资者大举押注日本央行未来将会调整超宽松货币政策,因此大量抛售国债。
为了遏制债券收益率的上升,日本央行也被迫购买更多的日本国债。媒体报导称,日本央行在截至3月底的上一财年,直接购买的日本国债规模升到135.989万亿日圆,大约是1.02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几乎是前一财年(72.87万亿日圆)的两倍。
去年12月20日,日本央行突然意外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YCC),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 正负0.25%(±0.25%)的区间放宽到正负0.5%(±0.5%)的区间,当时消息一出,市场震惊,日圆单日就大涨 3%,创下4个月来新高;而美元则是重贬3%,国债飙高,全球股市动荡。
由于日本长期利率都接近目标区间的上限,所以日银此举也成为“事实上的加息”,也被视为是日本将要调整超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虽然日银否认“加息”,并且在1月决定,维持现在的货币宽松政策,但据日经报导,做空日本国债的持仓并未减少。
由于日债市场已经形成了“金融堰塞湖”,所以,一旦湖水决堤,对日本经济、日圆汇率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都可能构成重大的威胁,也将会成为2023年最大的“灰犀牛”之一。所以市场尤其关注,在植田和男正式上任后,是否会调整日本的货币政策。
特别是眼下,多国央行持续加息已经撼动了国际银行业,并威胁到金融稳定,所以,日本央行的下一步就“事关重大”。一旦日本央行开始紧缩,可能会放大全球债市的波动,让全球经济遭受新一轮冲击波。
而且,加剧这种不安的是,3月30日,华尔街金融家,《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也再次发声,警告日本央行可能会是下一个倒下的全球超级大行。
这位清崎君的警告可不容小觑,因为此前,清崎曾经因为精准预测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而成为“华尔街传奇人物”,在最近的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倒闭之后,他也在3月13日预言瑞士信贷银行将会是下一个“硅谷银行”,结果两天后,瑞士信贷就真的“爆煲”了。
清崎指出,日本央行不仅长期将利率维持在零,还为全球衍生品市场提供了庞大的资金。如今,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正面临着严重问题。而日本央行与衍生品市场的紧密联系,使其处于更脆弱的地位,并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3万亿美元的大雷是否会引爆?
那么,这颗大雷是否会引爆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植田和男本人对日本的货币政策持有什么样的观点。
植田和男(Kazuo Ueda)是一名学术经济学家,曾在1998到2005年期间担任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委员。由于他是学派院出身,并且已经脱离央行系统很久,所以日本政府提名他来做央行行长,就让外界倍感意外。
据说,植田和男很难被简单地归类为紧缩派还是宽松派。但是,他在日本通货紧缩阶段参与了零利率政策的出台,并在2000年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投票反对取消该政策。
植田和男还在今年2月日本国会的听证会上表示宽松货币政策“利大于弊”,目前没有改变2%通胀目标的打算,会继续观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区间放宽到正负0.5%的影响。
他还表示,日本通胀上升是由成本上升所推动,潜在通胀预期会逐步向上,如果能看到通胀稳定在2%以上,货币政策就可以转向正常化。
同时,植田和男去年7月在《日经威廉希尔体育官网》(Nikkei)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也反对过早加息,理由是这可能有损经济,并不利于实现使日本摆脱通缩的长期目标。
所以,综合这些言论来看,植田和男短期内不太会调整货币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3月31日发布报告,建议日本央行“应避免仓促退出现有货币政策”,否则会给经济带来风险,也不利于更平稳的过渡以及保护金融稳定。
而且,硅谷银行等无预警倒闭,也为日本央行增添了变数。如果美国不加息,日本央行紧缩货币的压力就会降低。
此外,日本的经济状况也令人担忧。日本央行4月3日发布的季度短期报告显示,3月份日本最大制造商的信心指数,已经从7降到了1,这已经是该数据连续第五个季度恶化。有学者表示,日本经济今年将会陷入衰退,原因在于出口下跌与投资者的谨慎情绪。
当然,日本央行持有的国债存量已经很高,如果放弃收益率曲线控制,允许利率提升,就会加重日本政府的债务负担,所以日本央行必然也会谨慎行事。
但是,日本央行通过“收益率曲线控制”人为扭曲债券市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如今,要如何修正这个政策,是摆在日本央行面前的难题,也将考验植田和男的智慧。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陈思雨
关注“财商天下”:https://bit.ly/GJEconUND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