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3月17日讯】“春分”是一年四季的重大节气。中国古来有春分一刻值千金的俗谚。什么道理呢?“春分”反映了大自然的节气,落实到中华文化中,有哪些阐扬天人合一精神的表现?
“春分”得和之精
“春分”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与夜等长,阴与阳中和,阳气从此日渐长,万物蒸蒸日上。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逢中和之时,此时天地之气阴阳调和,不争不夺,正是化育万物的绝佳时点。
老子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通玄真经》)虽然秋分也是昼夜均、寒暑平的时点,但是春秋相对,一生一收,恰恰成对比。
鲍照诗句,展现春分一刻值千金的美好写照:
春风澹荡侠思多。
天色净绿气妍和。
桃含红萼兰紫芽。
朝日灼烁发园华。
······
千金顾笑买芳年。
李白的诗在春风里洒落春韵:“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咏出天人合和的颂春曲。
说到春天的好鸟,燕子是为代表。燕子就是玄鸟。它春分来,秋分去,爱在家屋檐下筑巢,代表春的生命力。古人求子之礼就在春分举行,因为这是上天赐予的最美好的生之季节。
理礼合一‧天人合和
“春分”时,从地球上观察太阳视运行的路径(黄道),正由南向北穿越天球赤道。这相交之处就是“春分点”,被定为黄经的零度点。在这一刻昼夜均、寒暑平。化育生命最好的时机,来自此时天地和合的自然天成。
“春分”对应到中华文化中,有哪些应时应气的作法,展现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呢?
春分“阳在正东”,天子迎春于东堂,举行大祭。除了天子祭祀之礼,朝廷政令重视生命成长,安养幼少和孤儿;行仁政重仁道,轻刑罚、赦小罪、止狱讼。这些都是顺应天地合和的政治举措。(见《礼记.月令》)知识分子则有“君子斋戒”这样的文化素养,一般人则“春分不杀生”。(《齐人月令》)
春分之鸟——燕子来到檐下,提醒人春分来了。在春分这一天,天子亲帅后妃,九嫔随从,举行祭典向高禖请子。“高禖”(禖音“没”)是天上主管子嗣的生育之神。(《明堂月令》)
春分的东风(又称明庶风)吹来,国君顺应耕种的黄金时期,“修封疆,理田畴”(《白虎通》)。农家勤耕种,欢颂“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中和节气里,龙抬头施雨布生机。从惊蛰到春分之间的黄历二月二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个传说来源甚早。东汉《说文》记载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这龙是施雨之龙,古称“应龙”,将为大地带来春雨,为大地生命带来生机。
《陕北民歌选‧揽工调》唱:“二月里来龙抬头,长工短工通出牛”。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这样的民俗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薰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扰人)也。”就说龙抬头之日,农夫们要尽力农事;家中要薰床炕,以引龙登天,制虫不扰人;新年元日剩下的祭饼也在此时拿出来煎香享用。民间还有春分立蛋、吃春菜、送春牛等民俗活动,都是迎接生命生机的展现。
听鸟鸣,快下田,一年之计在于春。南北朝时,民间在春分日在屋上种植戒火草。听到鸟鸣声“架架格格”响起,农夫就赶紧下田耕种了。(《荆楚岁时记》)错过春分将错过一整年的收获。
“春分”一刻值千金
唐代诗人元稹的节气诗《咏廿四气诗 春分二月中》,描绘了春分节气的物候节景,阴阳和合,春雨、雷声和电的光影合聚,山色、林花、鸟语,都向人间展现春分的明媚光采: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春分,是天地运行之下的产物,来自大自然的赐予,即使用尽人间千金,也难买春分一刻,只有珍惜!只有善用!人,不自以为是地破坏阴阳的平衡,才能让天地永固!@*#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