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拜登政府如何調整對華政策?

Facebook

雖然拜登起用了不少奧巴馬政府的舊部,但其對華政策要想回到奧巴馬時期的「全面接觸+有限遏制」,已不大可能了。當然,拜登政府也會從川普時期的美中新冷戰——區分中國與中共、否認中共政權的合法性、美中脫鉤,大步後退。

筆者如此判斷,是基於兩個方面的考量。

就美國而言,第一,大瘟疫重創美國,美國受訪者普遍認為,中共需為疫情肆虐全球負責;民意調查顯示,73%的美國人反感中共,比例為近15年來最高,遠超過當年對蘇聯的反感;第二,美國兩黨對「抵抗中共」有一定共識,川普政府的一些相關提案在國會參眾兩院通過,成為法律,修改也不是非常容易(雖然現在兩院都是民主黨占多數);況且,拜登兒子深陷「電腦門」,拜登面臨著一個強大的、活躍的政治反對力量;第三,美國抗疫任重,社會分裂,預計內政將耗費拜登政府的主要精力。總之,拜登政府不大可能全部推翻川普對華政策。

就中共而言,第一,中共長期全面滲透美國取得歷史性成就,現在可能會自認為是「享受成果」的時候了;第二,當前中美綜合實力相差甚大,如果沒有緊急特殊事件,中共不會狗急跳牆,用雞蛋去撞石頭;第三,中共自恃實力持續提升,從2008年金融風暴到2020大瘟疫、大選舞弊調查戰,看盡了美國笑話,研判「時與勢在我們這邊」(1月11日習近平語),不怕跟美國耗,用「持久戰」來拖敗美國(所謂 「兩個一百年」目標)。換句話說,雖然中共的全球擴張仍將持續,但不會輕易與美國攤牌,中美關係「鬥而不破」的狀態可能長期維持。如果沒有中共方面的強烈刺激,拜登政府也就不大可能與中共鬥得死去活來。

既然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空間,被限制在奧巴馬時期與川普時期兩者之間,會怎麼定位呢?

筆者以為,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可能會定位於「有限遏制+全面接觸」,將奧巴馬時期的對華政策掉了個。

關於「有限遏制」。雖然是「有限遏制」,但這是基調,主要體現在軍事、高科技、金融三個方面,這是決定綜合國力最關鍵的東西,也是美國的優勢所在。對中共在這三個方面實力的逼近和野心,美國還是有相當大的警覺和防範的,包括不少民主黨人,拜登政府應還不至於拱手相讓。

這裡說明一點,美國的國際軍事政策(包括對華軍事政策)的連貫性是很強的。美國政府更迭,往往外交政策可能作出重大調整,但國際軍事政策保持相對穩定。所以,當前川普政府針對中共的軍事政策,拜登政府可能會有所收縮,但不至於遽然大變。

關於「全面接觸」。那就是全盤否定川普政府的「脫鉤」,除有限領域外,合作重啟。從拜登及其團隊的言論來看,他們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在氣候、反恐、抗疫等全球性問題上,中國不可或缺;第二,經濟全球化、經濟自由化有利於美國。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可能突出「價值觀外交」和「聯盟外交」來牽制中共,但應不會產生多大效果。

為什麼呢?因為歷史證明,「接觸政策」只會被中共所利用。中共搞「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了兩大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規模約相當於美國的70%,其GDP相當於全球排名第三、四、五、六這四個國家的總和;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中共已經鑽到西方國家肚子裡去了。

在這種態勢下,拜登政府的「價值觀外交」會被中共對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全面滲透所暗中抵消;美國不挺身而出、抗擊中共,世界上已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中共抗衡了,如果美國自身抗擊中共都搖搖擺擺、意志不堅,其盟友又怎麼會跟美國站在一起呢?中共的國際統一戰線自然就大奏其效了。

從美中關係史看,1971年以來,只有川普政府認清了中共的本質,跳出了「綏靖政策」的泥潭(表面打著「接觸」的旗號),摸索出了正確的對華政策,對中共的阻擊打到了要害,打中了七寸。川普政府提出的「不信任+核查」是唯一正確的應對中共的策略。

川普政府的任期雖即結束,但川普政府對華政策的成就卻是拜登政府無法無視的。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具體怎麼走,效果如何?歷史會記載這一切。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