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谈社交媒体(上):让青少年丧失健康的自我认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6月15日讯】当今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低头族”,长时间地黏在手机上,不断地在刷,影响了在校生活,也影响了学习。为了帮助学生们改变这种“手机控”现状,加州东湾圣洛伦佐高中(St. Lorenzo High School)采用了一个方法,不没收学生的手机,也可以让他们脱离手机。学校让所有的学生在进校以后把自己的手机放入一个特制手机袋中上锁;放学时学生才可以使用解锁磁石打开手机袋取出手机。

人们发现,手机袋的使用,让这所有着1400名学生的校园的氛围发生了变化。校长说,学生们在校园里不再是低着头看手机了;上课因玩手机被送到校长办公室的学生减少了一半;教师一堂课的授课速度比之前快了10~15分钟,之前用来制止学生玩手机干扰课堂的时间都节省了;学生们也都说,大家有了更多的交流,面对面的沟通谈话取代了之前的带着耳机看手机的状态,虽然上不了社交媒体了,大家反而变得更合群了;有的学生受益于学校的“政策”,学习成绩有了提高,从大多是C、D提高到了A和B。

手机袋目前在加州湾区的其他四所学校里也在推广使用。

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父母和整个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最近对这方面的研究发布了两份报告,出自于同一作者: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珍·特温吉(Jean Twenge)。其中一份报告刊登在“情感杂志”(Journal Emotion)2018年一月刊上,题目是:《2012年后美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下降,和智能手机技术的崛起,以及人们使用屏幕时间增长之间的关系》(Decreases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American Adolescents After 2012 and Links to Screen Time During the Rise of Smartphone Technology)。

2017年11月她的另外一篇研究报告发表在“临床心理科学杂志”上,主题是《2010年后美国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增多,以及自杀率上升,和使用新媒体及增加使用屏幕时间之间的关系》(Increases in Depressive Symptoms, Suicide-Related Outcomes, and Suicide Rates Among U.S. Adolescents After 2010 and Links to Increased New Media Screen Time)。

脸书(Facebook)的两位前高管在2018年接受采访时曾谈到,社交媒体最初的设计思路,就是有目的的使人上瘾,故意利用人类心理的这个弱点。这个话是不是令人有些吃惊呢?

当然,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止是对青少年,对成人也是一样,人对手机信息的关注、对社交媒体的痴迷,耗费长久的时间关注别人的生活、别人的反馈……整个社会的状态变成这样。

而这样的改变,是让我们变得更开心了吗?本台记者子涵就这个问题采访了珍·特温吉教授。她以上的两份报告,也是她去年出版的书籍的一部分,书名是:《智能代:为什么今天在超级网络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少了叛逆,更能忍耐,更不快乐,且完全没有准备好成年》(iGen: Why Today’s Super-Connected Kids Are Growing Up Less Rebellious, More Tolerant, Less Happy–and Completely Unprepared for Adulthood)。特温吉教授共发表过130多篇科学论文,出版过6本书籍。

同时,子涵也采访了具有25年心理咨询经历的心理治疗师凯伦·茹斯金(Karen Ruskin)博士,她专长于处理家庭关系,具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出版过3本书籍。

2010年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增多

特温吉(Jean Twenge)教授说,她做这方面研究已经25年了,一直在研究各个不同代的人他们之间的变化。之前是习惯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通常不同代的人之间会出现一个渐渐的变化,但是从2011、2012年开始,她从对全美青少年调查的数据中看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突然出现的趋势。

她看到越来越多的小孩子说,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什么事情也做不好,表现出沮丧的症状;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说,他们想到过要自杀。而青少年的自杀率从实际的数据来看,在这段时间里也确实是在升高。

所以,从总的情况来说,自2010年之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明显在增多。

研究数据跨越25年 研究对象超过50万人

特温吉教授说,她从两项针对青少年的全国性调查中取得数据,一项数据叫做“青少年风险行为调查”,是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做的,针对的是9到12年级的初中生。另外一项调查是针对8年级、10年级和12年级的孩子,是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这两个调查都是从1991年就开始了,特温吉教授说,这可以让她看到不同的年代,比如说90年代,2000年后,还有2010年之后,来对比不同年代的青少年,他们是如何支配他们的时间的?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怎样?以及其它一些状况。

特温吉教授的研究对象是超过50万的青少年人群,数据是从1991年到2016年,总共超过25年的数据。

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

教授说,她看到随着年代的推近,青少年的情绪沮丧,还有想自杀的情况明显升高,这引发了她想去搞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在2010年以后那段时间会有一个突然的增高呢?

特温吉教授说,美国的经济在那段时间在变好,特别是她比较关注的2012到2015年之间,经济状况还可以,所以不会是经济原因造成的。在那几年间,青少年在家庭作业上花的时间几乎也是没有变化的,所以也可以排除学习压力的原因。

但是在那几年当中,孩子们如何支配他们的时间是有一个大的变化的。那时候智能手机开始流行了,从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就可以看到,在2012年底的时候,青少年智能手机拥有率是超过了50%;到2015年的时候,73%的孩子都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了。他们花很多时间看社交媒体,或者是用手机玩游戏,或者是花时间消耗在网上看一些什么东西。

特温吉教授说,这让她觉得二者之间肯定是有联系的,就是孩子们怎么支配他们的时间,和他们的情绪变化、自杀率升高之间是有联系的。

在两组研究数据当中,都有询问青少年花在手机上或者是电脑上的时间(Screen time)。可以肯定地说,青少年的情绪沮丧、自杀率升高和上网时间之间是有关联的。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数据就显示,如果每天花在电子设备上5个小时或者是更多时间,这样的孩子就要比每天花不到1个小时的孩子,出现自杀想法可能性的比例升高71%。

教授说,在这个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因果关系是什么。谁是原因,谁是结果。是情绪沮丧导致了青少年用手机更多呢?还是使用手机更多导致了情绪沮丧?

她说,有三个研究都显示,看社交媒体时间越长,孩子的情绪就越不好;但是情绪越不好,不会导致孩子去更多地去看社交媒体。后者的逻辑是不存在的。

教授提到说,有一个研究是把一群人分成了两组,其中一组人是放弃使用脸书Facebook一个星期,而另外一组人并没有这么做,一直在使用Facebook。结果发现:不用Facebook的那组人他们更开心,少了沮丧,也少了孤独感。

总之,从特温吉教授的报告和研究中可以看到,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这些变化也确实影响着美国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富裕家庭的青少年,还有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也包括各种族裔的孩子们。

社交媒体让青少年丧失健康的自我认知

茹斯金(Karen Ruskin)博士说,她没有看到自杀和使用社交媒体之间的关系,但是是看到了情绪沮丧和情绪低落与使用社交媒体之间的关系。

她知道最近特温吉教授的研究报告已经发现了,青少年自杀率升高与使用社交媒体有潜在的关系。但是茹斯金博士指出,要区分几点不同:就是“相互关联(correlation)”,“因果关系(causation)”,和“有关系(link)”。

她从现有的数据理解当中,觉得二者不应该是因果关系,不能说使用社交媒体增多,就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率增长的一个原因。因为在这方面的事实和研究还不够完整,数据不够多。但是可以看到,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是肯定的。

她说,让人担忧的是,因为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了,青少年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网上,而不是和人面对面接触,他们花很多时间在网上看别人的生活,就会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很糟,对自己的肯定、自我的尊重减退,你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在丧失,对自己的感觉变得不好。

如果花太多的时间在网上总是去看别人的生活,就很难和别人建立一个真正的关系、真正的联系,更不用说建立一种健康的和自我的这种关系了。

过多使用社交媒体给青少年带来精神健康问题

茹斯金博士说,她看到的症状包括情绪沮丧,感到疲劳,而且会感到孤独,然后就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同时缺少改变和前进的动力。

举个例子,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她下学之后每天要看几个小时的手机,看她的朋友贴出来她们在做什么活动。这让这个小姑娘觉得自己很糟,因为她觉得自己不是别人小圈子里的一员。

以前没有社交媒体的时候很简单,放学了,离开学校了,就远离了一些干扰你的那些东西,你可以回到家去休息,可以做功课,也可以和家人有什么活动,或者是外出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遛个弯儿,或者和其他朋友有些什么活动来放松一下。

但是现在,下学以后,孩子们还是呆在屋里,在网上看别人在干什么。这不会带来对自我感觉的良好,而只会带来对自我感觉的不好。因为我们没有去做户外的活动,也没有和别人一起互动,只是在看别人在做什么,所以这种感觉并不好。

父母被动遵循美国文化 不能主导自己如何做父母

茹斯金博士说,多数成年人知道他们的孩子刷手机是太多了,但是不幸的是,现在美国的文化,是让孩子自己来主导他们的生活,而不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做决定,来做出对身心健康更有益的决定。

她说,美国的家长只是被动遵循美国现在的文化,而不是自己来驾驭如何做父母(Parenting)的这辆车;他们是让周围的文化来主导,来驾驶如何做父母的这辆车的。所以即使是已经意识到了使用社交媒体过多会带来一些问题,看到了对小孩子有不好的影响,但不幸的是,美国的父母们觉得力不从心,被束手束脚给束缚住了,卡在那里动不了孩子。他不得不让小孩来使用社交媒体,因为别的孩子们都是这么做的,这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化和生活的一部分了。

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行之有效的基本规则

茹斯金博士说,现在手机已经成了小孩的一个附属物了,就好象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了。父母也不敢说什么,因为这个手机对小孩是这么的重要,几乎是他的全部,他们的社交和外界的互动,几乎是他们的一切。所以父母觉得,如果不让孩子用社交媒体来互动的话,就好象不让小孩有社交,把他们给孤立起来了。

但是,她接着说,事实上不一定是要么这样做,要么就得那样做,作为父母可以不走极端,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社交媒体使用适度的话,就会成为青少年生活中非常有用、非常有效的一个工具,这一点也是很关键的。

所以,应该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制定一些基本的原则,象是怎么样来适当地使用手机、使用社交媒体,每天使用的时间该有多长,到底用它来看什么,看哪些网站…… 比如说,你是用手机来给朋友写短信,还是看Instagram上每个人都贴出了什么呢?这有很大不同。

她说,作为一个家庭、一个整体,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制定基本的规则,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的话,孩子就能和家长一起来理解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不健康的。这样做出的一些规定,孩子也更容易去遵守,因为他们参与了制定规则的这个过程,他们也是制定者之一。同时,作为父母,也能够感觉到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而不是在一边看着孩子自己去主导自己,让孩子自己去说了算。

把控手机和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十分重要

特温吉教授说,研究发现使用社交媒体和情绪沮丧之间的关联,是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特别是对年龄大一点的青少年来说,比如说高中生,作为家长,不用把他们的手机拿走,或者是把他们的游戏关掉;但是你要限制孩子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要限制在2个小时或者是更短的时间之内。

她说,那些快乐的孩子,他们每天用手机的时间是在1个小时之内,1个小时是保持情绪快乐的一个合适的临界点。但是如果每天使用3个小时以上,就会看到情绪不好的状况会明显上升。

延伸阅读:对话心理专家(下):有效沟通、设立规则、建立自制力方可跳出痴迷陷阱

──转自《希望之声》(记者子涵《时事焦点》威廉希尔公司网站文字整理)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