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期选举正热 返观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下)

【新唐人2018年11月08日讯】美国的中期选举刚刚过去,我们来继续跟随记者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主要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其中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后来又分为文举和武举,其中,文举又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会每年举行,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不定期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考的是临时设置的科目。

报考常科的考生分为两种,“生徒”和“乡贡”,生徒是各地学馆入学考试合格的学生。而乡贡则是通过州县考试的人,又称为举人;在州县考试中,考得头名的便称为(界)解元, 明时乡试第一的唐伯虎便被人称作“唐解元”。

常科的考试科目有很多,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其中进士是唐朝科举中最难的一科,通过朝廷尚书省的省试者便称为“进士及第”,也可以被称为“衣冠户”,也就是说自此以后,他的家中便可以享受轻税免役之权,这在当时成为一种殊荣。

在进士中获得头名的便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则称为探花,宋时又将进士分为三甲。殿试第一等的称为“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等的称为“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等则称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甲与三甲的第一名都叫做“传胪”(炉)。

据说当时的主考官在评卷时,并不会遮掩考生们的名字,因为考试不光是考学问,更重要的是看道德,所以他们素日的名声往往是主考官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相对来说不受重视。而武举出身的进士地位也会低于文科出身。唐代的武举主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此外对考生的相貌也会有所要求,“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则有更多机会出士,自宋代起,武举考试开始规定考生们不能只有武力,还要懂得韬略、兵法等。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