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媛送5子女出国 成功躲过家族覆灭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8月02日讯】当年上海滩京剧名角周信芳与上海名媛袭丽琳,成就了一个流传甚广的爱情传奇,两人共同生活45年,育有6个孩子,除长子留在身边继承衣钵,其余5个子女在少年时即被送至海外,让他们成功逃过一场家族覆灭。

1965年,时任上海担任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的周信芳,因在上海京剧院党总支会议上批评江青,造成剧团停止演出,单打一地排“样板戏”,耗资人民币几十万,指责这是“劳民伤财”、“耽误演员的青春”。

不久,上海《文汇报》开始连篇累牍批判周信芳上演的《海瑞上疏》,上纲上线为“反党、反社会主义”。

中共文革爆发后,周信芳与大儿子周少麟被扣押在京剧院交待问题,红卫兵则直冲周宅,用砖头石块砸家养的警犬,用军用的皮带抽打其大儿媳敏祯,揪住其孙女玫玫给她剪牛鬼头示众。敏祯被打昏了,玫玫也被吓疯了。

据《周信芳传》记载,1967年初,周信芳被押在高架电线修理车上游街示众。他被反剪双臂挂牌示众,“鼻孔里,嘴角上,都流着血,头发被紧紧揪住,脸青一块紫一块的。”

曾经是上海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的周夫人裘丽琳,则被造反派抓去打得皮开肉绽,最终卧床不起。

1968年,张春桥亲自批捕了周信芳。接着,又抄周家并拘捕了周少麟。1969年周氏父子获释,但周夫人已被迫害致死,夫妻、母子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1970年,周少麟因说了江青就是电影演员蓝蘋这样一句话,就被判5年徒刑,押往安徽劳改营服刑。1974年,周信芳被正式戴上“反革命”帽子交群众监督。1975年3月8日,周信芳含冤去世,终年80岁。

周信芳当年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京剧名角,与梅兰芳齐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麒派创始人。

周信芳当年与上海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袭丽琳,从私订终身,到生死相随,成就了一个流传甚广的爱情传奇。

袭丽琳用她的智慧与强干,扶持着周信芳走上京剧大师的地位,两人共育有6个孩子,分别是:长女采藻、次女采蕴、三女采芹、长子傲菊(后更名为:少麟)、次子英华和小女儿采茨。

每个人的名字都由周信芳,从《诗经》中取词,用字都极为考究,意蕴深长,饱含着一位父亲深沉的爱。

但在周信芳百般爱护的6位子女中,除大儿子少麟留在身边继承衣钵,其余5个孩子,在很小的年纪就被一个个“赶”了出去,直至生死相隔都未再相见,却让他们成功地避开了那场灾难。

这一切都要从周信芳的夫人裘丽琳的故事说起……

千金小姐私奔轰动全上海

在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浪潮中,这位上海滩奇女子,就如同一颗暗藏的纽扣,将周家家族命运的大衣得体地装戴和收拢。

裘丽琳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裘天宝银楼的三小姐,外祖父是苏格兰裔海关官员,父亲裘仰山同时拥有谦和茶庄与致和钱庄两家产业,从小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富贵。

美丽大方的裘丽琳,还有四分之一的苏格兰血统,她穿着时髦,烫着最流行的发型,跟随自己的哥哥出入各种名流场所,吸引着富家子弟如狂蜂浪蝶一般的疯狂追求。

裘丽琳女儿周采芹回忆:“我对妈妈记忆最深的就是她的美。我懂事起,每当妈妈牵着我的手,走在路上的时候,还是会经常吸引不少行人的目光。”

不仅如此,裘丽琳在上海一家教会学校读书,学校的课程以英文为主,中文和法文则是第二和第三语言。

周采芹说,爸爸与妈妈的恋情,当年曾轰动一时,后来还有人以此为蓝本拍了电视剧。

就是这样一位知书达礼的“上海滩首席名媛”,在一次看戏过程中,对正在舞台上唱戏的周信芳一见倾心。

一个是上海滩名媛,一个却是“地位低下”的戏子,两人的恋情立即遭到了裘家的反对,裘家把这个最宠爱的小女儿软禁在家。

一天夜里她穿着睡衣、穿着拖鞋就溜出了家门和周信芳私奔,途中还带上了两名丫鬟。这两位上海滩备受瞩目的人物一路逃到苏州,一时轰动全上海。

两人共同生活45年,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裘丽琳不仅是周信芳的一生挚爱,更是他的贤内助和经纪人。

在裘丽琳的精心理财下,不仅帮周信芳还清了外债,还购置了长乐路上的花园洋房,送子女进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

裘丽琳陆续送子女出国

出生在富贵人家的裘丽琳经逢乱世战祸,这位聪慧通透的女子对时局异常敏感,浩劫前一波一波的政治运动,让她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1947年,裘丽琳的娘家人裘氏家族准备离开上海移居香港,家人便邀她一同离开。但无论什么艰难凶险,裘丽琳都坚定地陪在丈夫身边。

在裘丽琳的小儿子周英华的记忆里,“母亲对我很宠溺,我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孩子”,在乱世之中,裘丽琳担心自己无法保护6个孩子的安危,她舍不得让心爱的儿女们冒险。

于是,裘丽琳开始绸缪一切。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开始,周家的孩子陆陆续续被裘丽琳送去国外念书。

大女儿采藻是家里第一个走的孩子,1947年裘丽琳将她送到美国读书,这位大姐随后一直定居在美国东部的马里兰州。

1953年,裘丽琳将年仅16岁的周采芹和13岁的周英华送去英国读书,他们甚至来不及带上一点家中信物,就匆匆上路;1959年,裘丽琳将女儿周采茨送上了去香港的火车。

为纾解思念儿女之苦,她频繁往返上海、香港之间,甚至远赴英伦去看望他们,并时常写信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状况,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美国、英国、香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几个子女慢慢走光了。

多年后,那个在出行前一周,才知道离开消息的周采茨,回忆起家中兄妹6人的境遇,说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总想起妈妈当时最爱念叨的一句话:“迟早有个大的搁头。”这是上海话,也就是迟早有个过不了的坎的意思。

她说,妈妈总觉得会一个大风波来,把我们全淹掉。

裘丽琳的直觉是对的,很快那场十年浩劫就来了。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年代,裘丽琳和周信芳这对引人注目的夫妻在上海太过耀眼,命运也被迫与整个时代绑在一起。

文革期间,对政治风暴毫无预感的周采茨,曾从香港回过一次家,那是1966年一天,周采茨心血来潮地想要回来看看7年未见的父亲。

但当她踏入家门,迎接她的却是沉默的父亲、古怪的母亲,以及难以捉摸的诡异紧张气氛,最后她“像一只惊恐不安的小鸟,在大暴雨来临之前慌忙飞走。”

虽然不明白家中的变故,但周采茨清楚地记得,母亲在自己临行前叮嘱:“以后但凡收到我给你写的信,无论我写了什么,都不要去做。”

自周采茨走后,一家之长的周信芳很快被隔离、抄家、遭受批斗,还被押上高架轨线修理车,胸前挂着牌子游街示众。

当红卫兵押着裘丽琳游街时,有好心人劝裘丽琳避一避,裘丽琳说:“我不能避,避开了,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对付周先生的。”

很快斗争升级了。1968年3月,周信芳被抓了起来,裘丽琳被毒打得肾脏破裂,痛苦万分,唯一在家的大儿媳忙将她送至医院,却不被允许救治,弥留之际,裘丽琳对儿媳说:“别哭了,以后,你们的爸爸……”

托儿女照顾丈夫的话还未说完,就此离开了人世。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裘丽琳的生命短暂地绽放,随后在历史的洪流中哀伤地落幕,但因为她早年未雨绸缪的明智之举,周家那些漂泊在海外的儿女们,他们传奇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离开中国后,当年裘丽琳飘散各地的6个子女,在西方上流社交圈里,成为了一抹耀眼的东方色彩:

周少麟成为了京剧大师,麟派京剧传人。

周采茨成为香港娱乐圈大名鼎鼎的“茨姑”,一手捧红了张国荣与张学友。

周采蕴成为早年圣约翰大学的校花,作家,旧金山有名的美女商人。

周采芹是英国皇家喜剧学院首位华裔女院士,英国知名女星,首位007邦女郎。

周英华成为华裔餐饮业钜子,有“华裔厨神”之谓,顶级收藏家。

大姐采藻一直定居美国马里兰州,比起名扬海外的5个弟弟妹妹们,这位长姐比较低调,只能在弟弟妹妹的自传回忆录知晓一点她的事迹,连公开的照片都很少。

(责任编辑:古风)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