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19大有4大挑战 3个人的任命至关重要

大陆时事评论员邓聿文评论文章分析,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面临人事安排、意识形态、全面改革和经济增长四大挑战。其中十九大人事布局中,王岐山能否留任是核心问题,胡春华和孙政才能否入常涉及到胡锦涛可否牵制习近平。阿波罗网评论员认为,王岐山留任可能性很大,而胡春华和孙政才上位只会是习近平的助力,并且,从目前来看,胡春华入常问题不大,但孙政才因为没有魄力,仕途比较黯淡。

2013年,中共党校校刊《学习日报》副编审邓聿文呼吁“弃朝鲜”遭停职。

2017年6月7日,邓聿文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表示,中共十九大无论对习近平还是中共都关系重大。但十九大也是个暗流涌动的党代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难。

文章主要总结了四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人事安排的挑战

文章指,十九大是权力的重新洗牌。党内派系围绕权力的布局在十九大上肯定会有一番明争暗斗,以下三个因素会给十九大的人事安排增加变数。

一是反腐随意有可能打乱相关人事布局。在一个几乎人人都有腐败嫌疑的体制里,党内各派系必然会借反腐将反对者拉下马,所以未来几月若曝出更高层级的官员腐败案,也不奇怪。

二是王岐山的去留会影响到政治局和常委的人事安排。王是否在十九大上留任是人事安排的一个核心问题。若王留任,将打破中共之前形成的常委年龄限制惯例。

三是胡春华和孙政才这两位政治明星能否如愿入常。胡、孙是胡锦涛时代中共培养的作为习之后的第五梯队领导人,若他们能够入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牵制了习的权力。

对此,美国媒体人、阿波罗网特约评论员“在水一方”表示,作为习、江博弈的最后一役,十九大前曝出更高级别的贪官,很有可能。

另外,王岐山作为习阵营反腐的主力推手,有关他的去留肯定是十九大焦点。但所谓“七上八下”并非中共惯例,而只是江泽民当年为骗退李瑞环搞的一个技俩。因此如果王岐山要留任,所谓年龄问题并不会形成实质的阻力,但不排除江派张德江、刘云山、张高丽以此为借口阻止王岐山留任。

此外,胡春华、孙政才能否留任并非胡锦涛能否牵制习近平的指标。胡锦涛多次以裸退等“自杀式”手段帮助习近平终止江泽民干政,说明胡本人已无政治野心,而是以清算江泽民、撇清自己任内政治责任为目的。因此,胡春华和孙政才等人上位,只会是习近平的助力,而非制衡力量。

“在水一方”分析,目前看来,胡春华入常可能性很大,孙政才则仕途黯淡。目前习近平需要的不是守成之人,而是能攻城拔寨的先锋。孙政才被批“清除薄、王遗毒不力”,显示孙在重庆打不开局面,无所作为,不被习看好。习近平可以选汪洋而不是孙政才入常。

其次,邓聿文文章中提到,十九大将面临指导思想或意识形态的挑战。

邓聿文文章说:能否最大程度地消弭因思想路线的左右分歧而对社会造成的分化和隔阂,使社会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这对中共都非常重要。意识形态是中共的一个软肋,虽然中共高喊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但实际上他们也清楚,目前的这套意识形态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习的指导思想如果不能借鉴、揉进一些普适价值,还是坚持中共僵化的政治观,将很难让人产生认同,社会就将继续分裂下去。

再次是全面改革的挑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雄心勃勃的全面改革计划,其中大多数改革仍没有实施。这点可以理解。因为领导人在第一届任期内,主要精力是放在巩固权力,培养自己的干部体系上。所以,十九大能否重启改革很关键。

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是包括社会改革、司法改革、行政改革、政治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而非单有的经济改革的跛足改革。改革越延后,大众对改革的支持越小,来自革命的压力会越大。中国社会特别是底层对改革早已失望,他们现在根本不相信中共会实施真正的有利于他们的改革。要想扭转此种认知,进而让大众支持改革,就必须尽快推进三中全会的改革路线图。

最后是经济增长的挑战

经济增长跟改革有关,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之所以大幅下滑,一个重要因素,是改革不到位或改革停滞所致。

对威权政府来说,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在于它用靓丽的数据为政府统治提供合法性。从这个角度说,中共在十九大后,必须把经济增长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但中共害怕政治改革会引发大众对民主化的诉求,因而尽量用经济改革来代替政治改革。但没有大众的政治参与和独立司法,党和政府的权力就不可能真正受到约束,利益集团攫取改革和发展利益的格局就不可能真正打破,经济改革从而就不可能有突破。

所以,如何在经济低速增长导致大众的不满增强,与全面改革可能导致民主化诉求之间权衡和抉择,构成了十九大的一个挑战。

文章最后说,十九大的顺利召开应该不会有问题,但中共和习必须克服这四大问题带来的挑战,而且这些挑战至少在十九大后的五年内都还会存在。如果中共继续对此采取鸵鸟态度,后面会发生什么就很难预料了。

──转自《阿波罗网》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