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明:习近平称“没有铁帽子王”暗示什么?

新年伊始,《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一书隆重出版,从该书当中不难发现,习近平在干部会议上曾提及“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没有‘铁帽子王’”。“铁帽子王”原本是一个历史名词,几乎被公众遗忘,但是,最近这一年来,该词被官方多次提及,成为热门词汇。

最近几年,中纪委的反腐行动可谓雷霆万钧,在习近平反腐上不封顶”的誓言下,中纪委一举拿下了周徐令郭四头“巨虎”以及多个地方诸侯,拿下的副省部级贪官更是数不胜数。因为反腐打破了外界的预期,所以,不管是习近平还是王岐山,只要发表了针对反腐的讲话,总能引发外界的猜猜与解读。

在去年年初,官媒《人民日报》曾发布一系列评论,其中的首篇就提及“反腐没有‘铁帽子王’”。之后,该词汇不断被媒体提及,使得舆论浮想联翩。外界纷纷揣测,究竟谁是中国当今的“铁帽子王”?当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一词汇被多次提及背后的内情。

如今,从《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一书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首提“铁帽子王”的正是习近平。时间是在去年1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纪委五中全会发表讲话时。习近平提及“铁帽子王”,显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蕴藏着深意。

熟悉中国政治语言的人都明白,在涉及腐败等敏感问题上,官方频繁使用同一个非常态性的“政治术语”,最大的可能就是高层领导人甚至是最高领导人的意志或讲话。如今,“铁帽子王”的“出处”得以揭晓,再度证实了这一点。

有细心人梳理发现,“腐败没有‘铁帽子王’,反腐败绝不封顶设限”,第二次是出现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去年2月3日刊发的署名文章《不得罪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中,文章提到“在贪腐问题上,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紧接着,在去年3月2日“两会”首场威廉希尔体育官网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在反腐斗争中……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有名词,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官方的“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曾对这一名词进行过详细解释。并推测称“不排除‘铁帽子王’这一说法源于习近平”。

有观点认为,官方多次提及“铁帽子王”的背后深意,不是传递哪一个大“老虎”将会落网的讯息,而是释放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层誓与寻租护租等利益集团做斗争,坚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号。但在笔者看来,如果要看中国官场,尤其是地方官场上权力近亲繁殖的情况,那么,“铁帽子王”比比皆是、数不胜数,需要铁腕整饬。

另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一书还披露,习近平谈法治时称“任何人都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在中国古代,虽是皇权专制,但是,开明的君主仍然恪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准则,只要这样,才能争取民心,才能保证皇亲国戚不胡作非为,才能让江山不至于几世而亡。习近平称“任何人都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意味着他将努力开创一个公平、公正,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时代。虽然现在的中国法治程度还非常有限,但是,只要改革全面启动,法治时代将为期不远。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称:“人心似铁,官法如炉。”意思是即使人心冷酷僵硬如铁,也终究敌不过法律的熔炉。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只有这样才不会有免罪的“丹书铁券”,才不会有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综上所述,习近平称“没有铁帽子王”除了暗示他和党中央反腐肃贪的决心之外,就是要表明他对法治的向往,和他对打造法治中国的决心。最近几年,反腐高潮迭起,涉及到的官员级别之高、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前所未有。背后折射出了习近平的大智慧,即以反腐树权威、除阻力、促改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会各领域都将焕然一新。

2016年1月3日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