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月8日讯】编者按:陈光标,这位常被与“作秀”一词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中国首善”,随着其近日在美国纽约上演的又一场“慈善闹剧”,再次被推到了舆论风口。其带来的两位“天安门自焚伪案当事人”--郝惠君、陈果母女俩,再次把全世界的眼光引到中共一手制造的2001年“天安门自焚伪案”上,而最终结果,也许并不为中共所待见,因为这一世纪伪案已被海外媒体揭露的体无完肤。
虽然陈光标此波高调舆论造势所掀起的要购买《纽约时报》闹剧,其背后的真实目的揭晓,但陈光标这个与中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所谓“慈善家”背后,到底还有什么故事?为什么刚刚离世的另一位慈善家邵逸夫,赢得万人尊重,而陈光标却满是争议?
2011年,《中国经营报》曾质疑“首善”陈光标,刊发《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剖析其高调慈善背后的玄机。如今虽过去两年多,争议仍在。其中的诸多内幕,近日再被该报主任编辑李宾整理成文,并在《网易 UGC精选》进行连载。其中李宾的一句话,引人深思:“一个人做慈善这么高尚的事情却让别人反感至此,也真是一桩天下奇闻了。”文中披露的一些片段,或许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更真实的陈光标。
以下内容节选自李宾文章:
我们为什么质疑陈光标的高调慈善?
陈光标还是会隔一段时间就制造点响动,似乎想提示人们他仍是那个曾经的“首善”,最近的一个举动应该是10月30日,宣布进军光伏太阳能产业,他还自己宣称:“光伏产品马上要在青海、西藏等地进行发电使用。”好像丝毫不顾及去年以来光伏行业已经萎靡不振、哀鸿遍野,连无锡尚德都要破产重组的现状。而在此之前,他推出过凉茶,还卖过罐装空气,前不久在电视上还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暖茶广告。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折腾”劲儿。
但我对他这些举动仍然非常怀疑。他跨界经营如此快速,但人们能看到的似乎只有那些刊发出来的媒体报道,而鲜有后续经营的消息。不久前就有他的凉茶经销商向我反应,陈光标的凉茶销量很差,而由于长期拖欠他们货款,他们正准备起诉。
这和他前几年主攻的高调“慈善”似乎异曲同工,人们通过网路、电视、报纸杂志,看到了他的捐赠宣言和摆好的钱墙,却不知道他最终到底捐了没有、捐了多少,还有更重要的,他哪来的钱?他喜欢制造话题、被媒体报道,喜欢镜头对着自己,为此他可谓煞费苦心、想尽“办法”,他的所谓慈善夹杂了太多的复杂动机,让人难以捉摸。当然他商业上的行为只要不违法,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无可厚非,这和他曾经热衷的高调慈善不同,如果慈善造假,遭受损害的将是正在起步的中国慈善业的健康和机体。
我所在的《中国经营报》曾经在2011年质疑过他的高调慈善,那曾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威廉希尔体育官网事件,加之后来发生的郭美美事件,整个中国慈善业从个人慈善到组织慈善都经历了激烈的讨论和反思。而由于当时受到外部的压力,这一事件被有意大事化小,我们很多后续的调查没有呈现出来,这让我感到十分遗憾。如今,事件已经过去两年,我作为主要的经历者,希望能够把背后的真实故事记录下来,作为慈善业和威廉希尔体育官网业的记忆留存。
一
应该是在2011年年初,报社通过和新浪合作,给编辑记者的微博加了V,希望大家多写。当年我已经转做编辑,负责微博的同事和领导经常在每个发版紧张的周五交代我,可以在自己微博上宣传一下我报即将上市的报道,让我们的报道为更多人所知晓。但我仍然是有一搭没一搭。因为每个周五紧张的像打仗一样,做完版往往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整个人处在“崩溃”边缘,根本没有心思和时间去发什么微博。
所以有点惭愧的是,我在自己的微博上为报社的品牌宣传一直没有出什么力。直到质疑“首善”陈光标的报道出现。
2011年4月22日,照例还是一个让人疲惫不堪的周五,10点钟做完版,我压着点去乘坐10号线的末班地铁,这是我做要闻编辑以来的惯常作息,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地铁上,我忽然想起,离开报社前,由于版面稿件相当多的紧急问题要核实处理,有一条对本报报道的推荐微博写完却还没来得及发布。这应该算是我第一次主动为我报的报道写推荐微博。由于觉得当期我们有一篇报道非常出色,已经很少为同事的报道而激动的我忍不住想预告一下。这就是那篇由叶文添、方辉合作的《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
我还记得已经在笔记本上写过一遍的大致微博内容,于是在十分拥挤的车厢中,断断续续地又写了一遍:“明日上市的中国经营报将推出重磅调查报道:≪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独家揭露其‘首善’之名背后的猫腻,编者按中我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重申对慈善事业纯洁与高尚的希冀,希望慈善和真诚是对等的,和企业守法经营是同步的,如此,慈善事业才能有健康的基础。很不幸,陈光标让我们非常失望。”
点击发送。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二
发完那条预告微博,立刻就有一个原来的同事留言:都什么内容啊?网路版什么时候有?随后就看到她转给了一些做公益事业的人士看。我隐隐感觉到,大家对陈光标的话题相当关注。
出了地铁,顺着人流走在回家路上,采写此次调查报道的同事小Y的电话打了进来,他说忍不住要和我聊一聊自己刚刚写的报道。作为我们报社顶级的调查记者,几年来小Y已经不止一次用他一流的报道证明了自己的威廉希尔体育官网理想和调查能力。曾报道达能娃哈哈之争、汶川地震、资金矿业污染、陈良宇案、上海大火、刘志军案等众多的大事件、大选题,算是经过大风大浪的记者。一般的报道早已经提不起他的兴趣。但这次质疑陈光标的报道让他又有了久违的激动和兴奋。
他在电话里问我对报道的意见和评价,我真心地说:“调查采访很扎实,非常好,肯定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对于一个有着威廉希尔体育官网理想情怀的记者来说,每当发现重大威廉希尔体育官网和选题的时候,都会有那种热血澎湃的感觉和豪情。 而当时的小Y正是处于这样的兴奋情绪之中。
我们俩在电话里滔滔不绝地聊着,都认为我们这次报道终于将“首善”陈光标背后的疑点做了深度的调查和解答。调查结果着实让人吃惊,这个近几年来一直高调“暴力”做慈善的中国“首善”,其形象和行为竟然和在闪光灯和摄像机镜头前大相径庭:他2010年号称超过3亿的捐赠有众多项目没有落实,甚至有的受捐单位都不存在;他号称年产值已经过百亿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多年来的营业额最多的竟然只有几千万,而且几乎年年亏损。而陈光标则不计其数的对外宣称,他2009年的利润超过4亿,将其中的绝大部分做了慈善,十几年来,已经累计向社会捐赠了14亿元之巨。
这样的真相不能不让我们震惊。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在慈善名义下的巨大谎言,我们也为自己亲自揭穿了这个谎言感到高兴。毕竟中国的慈善事业刚刚起步,在人们心目中如此“高尚”的事业,却已经被弄得充满了利益交换和铜臭味,不能不让人感到失望和寒心。
“我感觉这个报道会比去年的上海大火意义更大,影响更广,”小Y说。不过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因为毕竟这是关于一个拥有众多光环的“名人”报道,他之前给人的印象那么正面和高大,而我们的报道一出,他在公众中的形象肯定会大大改变,小Y心中还是有些纠结。
那个阶段,正是陈光标最为红火的时候,也是他的慈善作秀越来越让人反感的时候。他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发钱的照片正满天飞,日本发生大地震之后,他又向各个媒体宣称自己要去日本救灾捐款。后来他说自己带着100万元现金去了日本地震灾区,让人纳闷儿的是,以我国的外汇资金管理制度,他是怎么带出国门的?
我从地铁站到家走路需要20分钟,在周五的深夜,沿着一路昏黄的路灯,我就这样和小Y边走边聊,直到打开房门,才挂了电话。
回到家,打开电脑发现,我写的那条预告微博正在疯了一样,被疯狂转发和评论。
三
我在电脑上看着自己那条关于报道《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预告微博被疯狂转发和评论,感觉有些不知所措。转发量很快就蹿到几百,关注我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我则不断刷新屏幕,看大家的评论。
我意识到似乎大家被一种共同的情绪点燃了。大部分人的留言表达了对陈光标由来已久的怀疑和厌烦。而我本身在我们开始调查采访之前,对陈光标的高调慈善也感到十分的不舒服,我总觉得,一个人做慈善这么高尚的事情却让别人反感至此,也真是一桩天下奇闻了。
等看到小Y和小F采写的稿件之后,我总算明白为什么陈光标会选择高调的方式来做慈善。他的行为中反人性的部分终于得到了一部分解答,虽然我们还没有掌握全部的故事和内幕,但是从其行为逻辑上有茅塞顿开之感。慈善在陈光标那里和普通人的理解不同,他是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营生来经营运作的。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企业、企业家做慈善自然希望在付出钱财之后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承认和相应的回报,虽然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物质回报,但至少对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会起到积极的塑造作用。
但陈光标先生在其向媒体提供的2010年慈善成绩单中,大量的捐赠不到位,很多捐赠项目名为捐赠实为自我投资的行为让我们觉得已经完全背离了慈善事业的本来面目。
这也是我和小Y为了能够揭露出这一真相而感到兴奋的地方。
那天晚上,直到凌晨两点多我才关掉手机睡了觉。而第二天早晨7点就睁开了眼,打开iphone4发现,那条微博已经被转发1000多次,评论400多条。
一位网友看完报道之后说:“如果记者调查属实的话,那么,陈光标就是诈捐。这是很恶劣的事!”
而另一位网友则评论:“就这篇报道而言,应该只是个引线,我觉得后面还有更多东西要暴露出来的。而且,慈善之名下,估计会有不少人斥责这种报道。”
果然,他一语成谶。从此我们走进了一段惊心动魄、刀光剑影的舆论战斗。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陈光标,看到了中国慈善界的污秽积垢,看到了官媒操守的不堪,也看到了民众情绪的分裂和人性的百态。
四
4月23日,周六。
我们那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报道正在网路的世界里掀起轩然大波,各大门户纷纷将其放在首页的显要位置,报道后面的跟贴评论只半天工夫就达到好几千条。吵的一塌糊涂。
中国网民在网路上的言语肆无忌惮、没有底线是我们早就习惯了的,这也是正常的人性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积累了太多的戾气和怨气,有了网路的虚拟空间之后,只要有机会,人们就会毫无顾忌地发泄情绪,以谩骂吵架为乐事。况且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国度,的确有太多的事情、太多的机构、太多的人让人所不齿,人们也只能在虚拟的网路空间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
但这一次由我们的报道所引发的口水,的确让我们有些诧异。一方面,很多人对近两年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暴力慈善”十分反感和不满,但一篇试图还原一个真实陈光标的报道却又会引起另外很多人的反对。
从那个周六开始,小叶的压力就增大了,我曾在当天下午打电话给他,他说自己正在外面和太太逛街,他已经看到了网路上的争吵漩涡,感到也超出了他的想象,“我现在不想上网,不想上微博。”
但石头已经落水,涟漪的扩散已经无法阻止。另外,那一天我们也惊奇的发现,同为财经周报的《华夏时报》也刊发了类似质疑陈光标的报道,但其主题仅仅停留在对于其“少捐多报”以及多笔捐款无法证实的情况上,篇幅也只有两三千字,在报道的深度和质疑的程度上明显不能和我们的报道相比。但总算是有了一个同盟军,这让我们感到并不孤独。
4月23日晚上,陈光标在自己的微博上传了一段对媒体报道回应的视频,充满了对我们报道的不屑,对着镜头展示他捐款的凭证,看起来气势汹汹,实则漏洞百出。我们报道中质疑的捐款他刻意回避,似乎证书多就能证明他所有的捐赠都没有问题。他用云山雾罩、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的方式回应报道,说这是个别“小媒体”被一些利益集团收买的结果。最有意思的是他对自己之前宣传的捐款项目都傻傻记不清楚,硬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和中国志愿者基金会是一个单位,让人哭笑不得。
舆论在扩散,报社的领导知晓了报道所引起的巨大反响,晚些时候,我就收到唐清健老师打来的电话,让我注意搜集网路上的言论,同时准备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