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0月1日讯】【导读】一九五七的“反右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巨大的悲剧。作为一名“老右派”,本书作者魏子丹教授以他亲身的经历,真诚地反思了那段历史。他兼收各家之长,批评各家之短,“分类不同右派,厘清还原分野”,找出一九五七与其历史由来的必然联系,论证一九五七与其历史恶果的必然关系,真正做到了“既能深入其中,又能跳出其外”,从而使这部著作的真实性与历史性达到“同一”的境界,为还原“反右运动”留下了一部思想和史实并丰的佳作。一直以来魏子丹教授矢志于“还原一九五七”,从他开始写作此书的某些篇章,到最终出版,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接上期)
[三]毛泽东个人的历史根源:上面我们从内因,外因、远因、近因、制度的原因,个人的原因等各方面,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了探讨与说明,一般来说,至此足矣。但,特殊地说,毛泽东这个个体太特殊了,其特殊性可用一般细胞与癌细胞相比。刘宾雁一言以蔽之,曰:“毛泽东一手定乾坤!”所以,很有必要再强调一下这一部分。
毛泽东出于“我要大”的动机,使他的一生呈现为“三步走”,即他要当三次大救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他成为党的大救星,党的老大,官方语言为:“他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一九四九年,他建立了“党天下”,成了国家的老大,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并于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巩固了这一成果;他发动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建立毛天下,在世界是要当世界革命导师、当世界人民的大救星、世界的老大,官方语言为:毛主席是全世界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是当代的列宁!
数之不可胜数的人,称赞毛泽东少年立下救国救民的大志。但是,这就解释不了他当上共产党的领袖后,为什么违背着党内大多数人(上自王明、周恩来、彭德怀等,下至广大党员、党外人士)的意志,不抗日、破坏抗日、在抗日期间“让日本多占地”,夺得政权后向日本的侵略道谢呢?又,为什么大种鸦片不惜让我民族亡国灭种呢?这用“救国”的动机能解释得了吗?至于杀死、饿死几千万,而活着的也是处于终岁恐惧、啼饥号寒之中,这用“救民”的动机能解释得了吗?人民认为这是毛泽东的罪恶。邓小平硬坚持说:这是毛晚年犯的错误,并且说:“不必照样搬用过去的提法,说每个错误的根源就一定是三个,一定都有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历史根源。”
难道邓认为毛的“错误”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吗?我们追根溯源是为了弄清毛的独裁到底是“哪里来”的?我们每个知识份子,特别是右派分子曾无数次地被迫作思想检讨,并追查自己错误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历史根源,这一套已经久练必熟,已成一技在身,现在正好在毛身上“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身”。
毛恨自己的父亲残暴蛮横、固执倔强、刚愎自用、是家长制暴君,用巴掌、拳头、棍棒、打骂、训斥,维持其统治。这就使毛自幼养成对人不仅缺乏同情、宽恕,而且时常怀恨在心。他虽反对其父,却继承了其父的全部秉性。这在心理学上讲,是气质具有遗传性;在唯物论上讲,是人是环境的产物;在辩证法上讲,是对立的双方又互相渗透。所以他的第一个恋人陶斯咏小姐,发现他的专横残忍的性格就离开了他。一九四零年代,在延安时,他效尤其父执棍棒揍他弟弟毛泽覃,弟弟争辩说这是共产党,不是毛家祠堂。但他终于把共产党变成了毛家祠堂。一九五零年代,《人民日报》载:右派分子章伯钧说,毛是历史上第一个大流氓;罗隆基说,毛这个人厉害狡猾,比历代统治人物都凶。一九六零年代毛自称“马克思加秦始皇”。一九七零年代在“四五”运动中,毛在人们喊出“打倒现代的秦始皇!”的余音绕梁中,一命呜呼。这该是毛形成个人专制独裁、称王称霸恶习的家庭根源、历史沿革吧!
一九零九年他十六岁时,“我要大”的冲动,便流露在《咏蛙》一诗中: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看这首诗所呈现的神态,是否一个活脱脱的毛泽东?
过了九年,毛泽东二十五岁,“在致友人的信中提出了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是寻找到代表那个朝代的‘巨夫伟人’,其他不过是其附属品的看法,表现了他的英雄史观。”
他一生的政治行为,是否正好贯彻了“他的英雄史观”:自己是“‘巨夫伟人’,其他不过是其附属品的看法”?
他强烈的“我要大”的动机,促使他干出很怪异的事情:凡是“大”到接近他,成为二号人物,他都要打倒:刘少奇死时,白发二尺长!林彪死于折机沉沙。林彪死后,周恩来为毛泽东的灰头土脸撑腰打气,毛曾向周表示过交权;但作为二把手的周、最后还是毛用癌细胞“借刀杀人”,杀人不见血,给杀死了。(《晚年周恩来》)可你不能不佩服周恩来的精明,他曾为林彪之死、使他失去“挡风墙”而大哭过一场;当毛表示要给他交权时、他竟给吓得小便失禁。两起两落的邓小平又复出,毛想叫他当接班人,和所有接班人的下场一样,他再一次被打倒,完成了三起三落的政治闹剧。在这一点上,毛利令智昏,使得他都赶不上兔子的智商;兔子都知道与窝边草共存共荣。
反右派和文革的发动,是毛泽东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表现。如果毛要是以作好中国的统治者,办好中国的事情为满足,那他就该想方设法以把中国治理得富强康乐为鹄的。事实相反,他搞得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八亿人口不斗行吗?”——这是为什么?这叫什么话?回答这个问题,长话短说,就是毛当世界领袖的壮志未酬,仍需人民勇当炮灰。
他有多大的野心,就会遭到多大的失败,中国人民就会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的经验教训就会有多么的沉重!许多人各抒己见,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我本着“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自信,来略述我对作为个人的毛、一生的意义的看法。
我在拙著中写道:毛阴谋一世,落了个“赞成的少,反对的多”;一辈子以“运动群众” 为能事,而成就“霸业”;到现在,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全国广土众民、山崩海啸、风起云涌,兵锋直达黄龙府。“四五运动”刚过,毛第二天给华国锋、王洪文、汪东兴说:“广场、外地,都搞得火热,悼念总理,要邓小平上台,这都是针对我的,要打倒我,我是’豺狼’的后台。”据说,毛真的变成了他自己说别人的:“向隅而泣的可怜虫”。他面对着自己过去的“过五关、斩六将”,譬如,对着解放军的入城式、群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他本该趾高气扬,却是泪流满面兮、长叹息!周恩来的秘书说:“毛泽东晚年时,常常落泪,有时不能自已。陈永贵去看他,他握住陈永贵的手,讲不出话,泪如泉涌。陈永贵也跟着痛哭不已。毛泽东请常年跟随他身边、劳累过度而住院的、护士长吴旭君看电影,看到解放军入城,痛哭失声,以致满场哭声,电影未能放完……”《矛盾论》上说,矛盾向着自己相反的方面发展。玩弄群众、运动群众的毛,发展到了相反的方面,尝到了群众运动的滋味。阴谋诡计、作恶多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政治性命。这就是必然的规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帝王豪情不见了;“我们是秦始皇的一百倍!”不可一世的骄横不见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浪漫主义不见了;镇反、肃反、反胡风、反右派、反右倾、文化大革命的杀气腾腾不见了……唯独剩下了“俱往矣!”一切的一切、都走向了反面;一生的为非作歹,都等待着历史法庭的严峻审判。
毛泽东在庐山批周小舟时,曾说过这句西谚:“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如果从他一生中吸取个人人生教训的话,那就是,要想“笑得最好”,就要争取做到“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与万物同笑,“笑到最后”。千万别学毛,嘴巴说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实际做的是“己所不欲,要施于人”;一心迷醉于在斗天、斗地、斗人中的“其乐无穷”,直到斗得“不亦乐乎”!最终做了一个“哭到最后”、哭得最惨的孤家寡人。
李锐引用毛泽东的话说:“吾只对于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负责。非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吾盖不负责焉。既往吾不知,未来吾不知,以与吾个人之现实无关也。或谓人在历史中负有继往开来之责者,吾不信也。吾惟发展吾之一身,使吾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吾死之后,置吾之身于历史之中,使后人见之,皆知吾确然有以自完。后人知吾之完满如此,也自加吾以芳名。然而非吾之所喜悦,以其属之后来,非吾躬与之实现也。”李锐紧接着,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一段话,是不是可以看作毛泽东对人生态度的宣言,甚至看作他一生作为的预言呢?”余应之曰: 诺。
汝观彼之一生,其对何、对孰负责之有?--国乎?自毁长城; 民乎?不胜其扰;党乎?文革瘫党;社会主义阵营乎?阋墙争霸以分裂兮!种解体之潜因;家乎?鳄鱼泪洒哭骄杨,始乱终弃贺姑娘,选妃神州荒唐事,共产共夫唯女皇。”——此岂非“吾只对于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负责”之妙谛欤?呜呼噫嘻!斯国、斯家而有斯贼也。
李泽厚先生说:这样一来,“以不断运动、顽强奋斗、克服‘抵抗’、实现自我为人生快乐,是青年毛泽东思想和行为的主要特征”;“运动、斗争成了他的身心存在的第一需要。”
我们在前面已经弄清了他人生行为主要的精神动力就是:“一大”;“二公”;“三斗”。他的动机是一个“大”字,就是终生追求“我要大”,大了还要大,越大越不嫌大:延安整风后实现了“朕即党”,不行,还要大;全国篡权后又实现了“朕即国家”,但毛欲壑难填,还要大,如普希金《金鱼的故事》所讲的那样,人心不足蛇吞象……
他的理想是一个“公”字,就是实现全民所有制,也即国有制。因为“朕即国家”,所以即为“朕有制”,连农民手中有几个鸡蛋、碗中的饭稀稠,也要由朕管起来。但朕念念不忘搞世界革命的最终理想是要实现天下为“ 公”,即实现“全球所有制”。那时实现了“朕即球”。
他的理性是一个“斗”字,就是“生命不息, 斗争不止”。“朕即球”在望,是最高纲领;现实的斗争目标是抓紧坐上斯大林的“世界革命导师”宝座,着手领导社会主义阵营和亚非拉,先实现最低纲领:“朕即半球”。世人奇怪,毛泽东为什么死前最想见的是尼克松?就是,为的以“洋半球”为物证,进行自我心理确认。盖棺论定:毛泽东通过政治运动来运动群众、运动治国、运动治党,在运动中消灭所有敌人;一人敌一党、一人敌一国、一人敌一阵营、一人敌天下,堪称人民公敌。到头来,机关算尽看今早;志未酬,叱咤风云全造业!
(待续)
文章来源:黄花岗杂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