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23日讯】 在湖南湘潭的雨湖周围多山岭,交通极为不便。后来一夜之间在雨湖上架起了一座桥,被叫做“八仙桥”。
在雨湖西岸有一座山,有一位姓郑的老汉独自在山上搭了一个茅棚居住,每天种地、砍柴、洗衣、做饭。由于非常勤快,他种的庄稼又多又壮,种的菜又大又好。
郑老汉不仅勤快而且心地善良,自己种的东西吃不完就周济别人,不管是邻舍、朋友还是过路行人或叫花子,无论关系远近他都一视同仁对待。有时他周济了别人,弄得自己都没饭吃了,他就采点树叶、野果充饥。
也许正是这郑老汉的善良、乐观和豁达的性格,使得这位郑老汉到140岁时依然身体很健康,虽然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体却依然非常健壮、办事麻利。正是因为这位长寿的郑老汉住过这山,后来人们便把这座山称做长寿山。
有一天晚上,郑老汉正借着窗前的月光打草鞋。忽然,传来了叫门声,开门一看,门外也是一位白胡子老头,手上还拿着一个渔鼓简,在老头后面还有那么六、七位。
只见老头很客气地对郑老汉说:“老丈,我们路过此地,想借宝地歇息歇息,不知行否?”郑老汉高兴地说:“歇息没有问题,如果不嫌弃我这茅棚子小,你们就都进来。”门外老头说:“不要紧,我们挤一下就行了。”说话间随着一阵清风吹过,一下子从外面走进了八个人,其中还有一个手持一支荷花的女子。
说也奇怪,平日连进三个人都觉得挤的小棚子,现在挤进八个人,还觉得挺宽敞。郑老汉正心中纳闷,就听其中一个穿得破破烂烂、身背葫芦有着连腮胡子的黑脸拐子说:“老丈, 我们几位肚子都饿了,你这里有点吃的东西吗?”郑老汉连忙说:“有啊!有!想必你们几位都是从远道来的,饿急了。”说着就从旮旯弯里搬来一缸酒,又端来一大盘自己采来的干鲜果品和一盘子已经放凉了的蒸地瓜,放在一张竹子编的小方桌上。
这时,一个手中拿着一支玉箫的书生提议说:“今夜月色甚好,我们移至湖边,对月畅饮如何?”那个连腮胡子首先拍手叫好,其余几个也表示赞成。他们就带着桌子和桌子上的东西来到雨湖边上,各人寻来一块麻石作为坐凳,一直饮到月亮偏西。这郑老汉也就一直招待他们,一会儿给他们烧水泡茶,一会儿又到山上给他们采果子下酒。
眼看天快亮了,八位这酒喝的饮的也都一个个醉眼朦胧了,一个敞胸露怀的大肚子对郑老汉说:“老丈,劳累了你一晚,我们如何报答你呢?你想要什么吧,我们都能办到。”
郑老汉摇了摇头说:“我什么都不要。”
络腮胡子说:“你的茅棚子这样小,就给你换个大房子吧!”郑老汉微笑着说:“大地为床天作庐,何况我现在还有这个茅棚子遮身,足够了。”
一位身背宝剑、长得长眉长目、留五绺须的道人说:“老丈!人间福禄寿喜,随你挑选。”郑老伯说:“富贵福禄就是绳索,我不愿让它捆住手脚。至于寿嘛,人的生死由命,听乎自然吧!”
这时,那位美貌的女子开口了,她说:“人间福禄寿喜你都不爱,想必是看破红尘,想超凡成仙吧!”郑老汉说:“常言道得好,无烦无恼即神仙,我天塌下来也不晓得愁,早已是人中之仙了。”
无欲无忧的郑老汉这时突然说:“这雨湖方圆几十里,从湖这边过湖那边去要走半天,太不方便了。你们要能帮助架座桥方便方便大家,就太好了。”大胡子黑脸拐子连忙说:“这个容易,我们答应你。”
郑老汉见八人准备帮忙架桥便回家为他们去烧茶水,等郑老汉带着烧好的茶来到湖边时,只见一座大桥已经横架在雨湖之上,而那八个人已朝汀江方向去了。郑老汉在后面边喊边追,忽然从地面飞起八朵祥云,八个人向郑老汉挥了挥手驾上祥云飘走了。
天亮了,周围百姓听到郑老汉说的情况,知道是八仙架起的这座桥,于是,雨湖上便有了一座“八仙桥”。
作者﹕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