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9月22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4年12月24日(2)
我知道了一件怪事。听说,连云港的作战计划已被日军司令部获悉。
瞧,你们搞整风,抓特务,揭发特务。结果只有中共官方最小范围才能知道的计划,却立刻就被敌人知道了。当然,整风还有别的目的。
他与巴雷特的活动还有一个目的,毛泽东也不让我知道。他一定想说服美国人,共产党已经成熟得能在外交政策的任务方面独自决策了。难怪他用建立第二中国政府的前景来吓唬他们。
此外,自宫仍然极需有生力量,希望用中国士兵来补充。一旦国共两党分裂,这些士兵就会去打内战。白宫无意让自己的公民去流血。
美国和延安每作出一项决定都纠缠着一堆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相互排斥的。纠缠来,纠缠去,弄得不可开交,而且一般都发展成为争吵,一场背着为反对法西斯德国而浴血奋战的苏联的争吵。
主席还想达到另一个目的:要使共产党成为独立的力量,好叫人们能跟它做交易,这是要紧的。
他们虽然已没希望得到武器了,但还不想失去这个希望。
无论如何,他们还抱着希望。
他们对盟国虽然怀恨在心,但是还在讨好它们,还在死气白赖要同它们合作—真像是在耍马戏!
这几个月来,毛干了不少事。他拼命要把未来的事态纳入对他最有利的轨道。他力图抢在重要事件(远东战争的结束)发生之前采取行动,作为中国的主要政治力量来起作用。但是,按照他的看法,这个主要政治力量应该是纯粹的民族力量,应该跟苏联在政治上没有联系。他希望利用美国来抵制苏联。白宫把这个计划一笔勾销了,事情弄成这样,并不是他的过错。
毛这次跟我谈的时间格外长,这并非偶然。毛想装作是中共和联共(布)两党之间的国际联系的支持者;他想证明中共拒绝美国草案是“有原则性的”,他把他的行动说成是正当的,按照“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为他的行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事实上,毛在掩盖他所作所为的痕迹。
毛泽东同我一下子谈了八个小时,滔滔不绝,兴奋而激动。谈话中他感情奔放,不知疲倦。
但是,在其它的时候,例如在今天,他沈闷而又别扭。他好像有病似的,无精打采地跟我握了握手,请我坐下。他开始在房间里沉重地踱步,弯腰曲背,像是怕冷。他心烦意乱,好一阵沉默不语。然后坐下来,浑身无力的样子,疲乏地把手放在膝盖上。
他又一次向我解释,中共领导在同美国人会谈时的路线,表现出关心苏联对日苏中共条约的态度。但实际上他是想摸摸莫斯科对他的行径的态度。
他面带困倦的笑容不时地看看我。窗格子的模糊影子在他的棉衣上闪动。(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