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8月26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4年12月13日
毛泽东谈到,急需召开代表大会。
重大事件即将来临。必须使全党认清形势,巩固整风成果,配备党的高级机构的班子。
在讨论蒋介石的反提案之后,中共领导开始考虑,这样的会谈究竟是否有必要进行下去。经过热烈讨论之后,主席命令对蒋介石提的国共协定草案,不作任何反应。
毛采取报复措施,决定立即把他派到国民党那里去的代表撤出重庆,以便使中央政府首脑处于窘境(因为美国人遵照罗斯福的命令,正在给他施加压力)。
主席明确发布命令,董必武和周恩来不必再回重庆。聪明的一着!可是,我已经习惯于延安外交的反复无常了。
就在一个月之前,主席写信给美国总统,说他一直努力想同蒋介石总统签署一项协定。按照毛泽东的说法,这个协定会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
延安对于董必武和周恩来的撤离,将以他们需要向领导作定期汇报来解释。
1944年12月14日(1)
以下是毛泽东对我解释的中共领导所执行的外交政策的意图:
1.尽力帮助国内进步势力的发展。
2.通过宣传鼓动来孤立反动派和顽固派。
3.从日本人手里夺取土地,扩大解放区。
他特别强调,根据这样的方针,同美国人接触是有利的。美国人想借助中共的兵力,就会作出一些让步,并对蒋介石施加压力。自然,只字不提他的实际目的。
事实表明,同美国人接触,结果失败了。比较保守的美国政客的慎重的、不信任中共的方针,正在占上风。盟国宁可把将来在中国争取政治优势的斗争,永远同蒋介石政府的体制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盟国拒绝给八路军和新四军提供武器装备,就是证明。显然,白宫否决了利用八路军和新四军作为突击力量来在中国打败日本人的设想。也许美国人考虑到了毛泽东想在斗争过程中夺取国家的广大新地区的秘密意图。因此,延安和华盛顿之间的会谈陷于僵局。美国政客不把宝押在毛泽东身上,不担这个风险了。对他们来说,重庆政权从各方面看来似乎都更加可靠,但是,解放运动的发展行将日益缩小这个政权的基地,这就是他们的阶级估量的错误所在。
美国人并不了解实际情况,这使毛泽东极为恼怒。他已经用了一切办法,来向他们证明,他们同特区联盟是正确的,必要的。他对中国的现在和将来的看法,对中共在权力斗争各阶段中起的作用的看法,已经是讲得够坦率了。
当然,他们所采取的立场(他们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他们清楚地知道,毛泽东想乘机捞点好处。毛的政策当然带有这种因素。乘机到处捞东西(他这样作的时候不惜大为许愿,而又从来不讲原则),这是他的惯技。对毛说来,要增强实力,就得捞东西。至于怎样使用这种实力,在这方面他倒并不需要什么劝告。他所追求的只是实力!他发动整风来整人,希望得到美国军火,利用东方各国人民要求解放的情绪,利用马克思主义以及同联共(布)的所谓国际友谊来进行蛊惑宣传,他就是靠这些办法来增强实力。
实力,这是他的政策的主要立足点。他不愿一切原则想凭武力来得到权力。
赫尔利将军和主席于11月在延安的几次谈判,产生了几项(美国人所)没有料到的、肯定会影响到国共两党之间今后关系的先决条件。在现阶段,这些条件很容易使国共关系更加恶化,甚至严重恶化,这是确定无疑的。这除了怪赫尔利将军之外,就不能怪谁了。正是他的调处给了毛泽东几张同重庆进行政治赌博的王牌。
毛泽东为不受约束地进行政治活动找到了正式理由,因为不是别人,而是美国使者,在延安同意了国共之间的政治解决纲领。现在,在蒋介石的压力下,这个纲领又被宣布为不能接受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