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民族英雄蔣介石》(十三)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8月22日訊】【導讀】真實的蔣介石雖然並非道德完人,也非聖人,然而卻不失為一個仁心有餘的正人君子,堂堂正正的英雄偉人。他的一生時而波瀾壯闊,時而波濤洶湧。本來他完全可以引領中國人民走出受列強欺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不幸的是,由於邪惡至極的共產黨惡魔的強力干擾,竟致壯志未酬身先死,以致大陸中國人民迄今仍真正生活在毫無法律保障,沒有自由,沒有人權的水深火熱,道德淪喪的罪孽深淵之中。

本書根據英美各大學歷史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的相關二十餘部專著綜合編譯 ,著重參考了日本中日關係專家Keiji Furaya的經典名著《蔣介石:他的生活與時代》,張戎女士之《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辛灝年博士之《誰是新中國》和美國專家喬納森之《蔣介石大元帥和他丟失的國家》與《一個偉大的強國興衰史》,及大量相關專題論文。作者在大量研究中日雙方歷史檔案及精研蔣介石眾多演說,信件,日記的基礎上撰寫了此部宏篇巨著,內容詳實,論據充分,立論客觀公允,是西方包括漢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史和蔣介石的權威經典著作。書中披露的大量真實史實,對還原蔣介石和中華民國史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接上期)

二十八 上海三次起義

一九二七年一月日武漢政府停止支付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響,蔣不得不停止向軍隊支付軍響,蔣警告財政部長:若不能立即收到一百五十萬元,他將視為雙方關係的最後破裂。(注一)蔣與陳潔如上蘆山休養了數日下山後,接到武漢對他處分的電報,「蔣將電報撕得粉碎,摔掉花瓶,雙拳擊頭,抱頭痛哭,一個多小時就像個瘋子」,陳潔如在她的自傳說中。(注二)蔣要武漢派代表來南昌解釋原因,武漢政府派廖仲凱夫人前來,說執委多數投票稱蔣是個獨裁者,許崇智,汪精衛各寫一信批評他。次日蔣發表激烈反共演講(注三)。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九日蔣介石公開宣布他意在從國民黨高層將共產黨員清除出去,他仍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武漢政府如今被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撐控,包括徐謙,孫科,鄧演達,陳漠,宋慶玲,汪精衛。

一九二七年三月十日國民黨中央執委回應蔣的公開聲明,將他降職,剝奪他在政府中的職位。同時,九個中央執委的席位中的二個給了共產黨員吳玉章和譚平山,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被撒銷,由軍事委員會取代(由九名委員組成,由三名國民黨員和二名共產黨員及四名將軍組成)。中央執委會旨在引起蔣的敵對並限制他建立個人權力的企圖。鮑羅庭在承認蔣介石的領導才能的同時,尋求聯合所有國民黨中的反蔣人士,與各將軍,工農軍人共同行動,來控制蔣的影響。(注四)

一九二六年七月北伐剛開始,共產黨即在上海開始組建工人軍事委員會,旨在北伐軍到來之前奪取上海權力。三位蘇聯代理人格提科夫(Gotikoff), 阿羅(Arro), 伯哈羅夫(Beuharoff),在上海策劃和指揮暴動,周恩來亦伴演了主要領導人的角色。

國民黨在上海也非常活躍。國民黨要員牛永健和吳稚暉九月四日在上海成立特別事務江蘇委員會,組織上海人民支持國民革命。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牛永健和吳稚暉發起首次起義,有一千多工人和店主參加,但很快即被孫傳芳的軍隊鎮壓。迪克教授的說法則是「一九二六年七月二十六日,上海共產黨即開始組織工人,建立軍事委員會,準備迎接北伐軍。美國作家喬納森寫道:「一九二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共產黨組織了第一次起義,蔣介石提供了一個黃浦軍校訓練的特別分遣隊幫助起義,並要求共產黨提供具體行動計劃。但蔣得到計劃后卻將其轉交給杜月笙,杜轉交給了孫傳芳,以確保起義一開始即鎮壓。參加起義的共產黨人被屠殺」。(注五)此說很可能純屬道聽途說,並無事實根據。因為蔣介石似不可能支持共產黨起義。

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八日牛永健召集特別事務委員會,國民黨上海委員會和國民黨江蘇省聯合會議,動議舉行第二次起義,旨在組建負責上海革命行動的權力機構上海市政府。共產黨領導的上海市總工會,其負責人汪邵華卻要求建立人民委員會。共產黨的實際意圖是建立一個蘇維埃體制,作為取代通常市政府的新型權力機構。牛永健否決了共產黨的提議。但並未能阻止共產黨煽動暴亂,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九日北伐軍攻佔杭州市,共產黨在上海組織總罷工,在工人、士兵和警察之間製造街頭戰鬥,導致社會秩序混亂和流血事件,但第二次起義同樣被孫傳芳的軍隊鎮壓,二百名上街發傳單的學生被捕,有些人被就地砍頭;

二月起義的失敗,為三月起義奠定了基礎。此時李寶昌的軍隊已撤離上海,保衛上海抵抗國民革命軍的任務轉交給了畢淑誠的軍隊,畢是惡名昭著的山東軍閥張宗昌的部下,北伐軍從三面包圍上海。三月二十日晚,白崇禧指揮的東路軍抵達上海市郊的龍華鎮。畢淑誠知道抵抗毫無希望,試圖與白崇禧協商投降。但北洋軍由於完全喪失了鬥志,以致聞風而而逃,這給了共產黨組織的工人武裝一個奪權的良機,舉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五千多工人用過時的武器,包圍上海警察局,郵局和一些電廠,火藥庫,孫傳芳的軍營,另五萬名工人糾察隊負責維持秩序,與杜之青幫和警察發生衝突,周恩來佔領上海市政府宣布成立上海人民政府。(注六)三月二十二日,在共產黨實施其計劃之前,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團第一師在薛岳將軍指揮下進入市區,因此中國與外國列強的直接衝突在上海得以避免。(注七)三月二十三日,周恩來組織了六十萬(另一說八十萬)工人總罷工,導致整個上海癱瘓,公共汽車停開,郵局關閉,所有的商店交通全部停止。(注八)二十六日周恩來的起義計劃獲得成功,殘餘的北方軍閥士兵在上海北站投降。(注九)結果上海經歷了一段過渡時期,共產黨工會及其武裝強佔和控制了國際區和法國租界,同時組織大規模遊行示威,群眾大會和散發煽動性傳單。

孫傳芳的軍隊撤離上海后的真空被上海杜月笙的工聯武裝填補。四十三歲的杜月笙是青幫首領,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他控制了上海的鴉片貿易,賭博,妓院和夜生活。當軍閥撤走後,杜通知上海國際社區,他將負責上海的法律和秩序,直至國軍進駐上海。(注十)杜月笙得到法國總領事的支持,要他的青幫「維持公共秩序並與蘇維埃公社鬥爭」。法國警察局負責保護共進會設於法國租界的總部,外交團安排提供四百五十支槍。(注十一)杜還獲得法國警察局頭目Tiori協助邀請美國國際社區主席Sterling Fessenden到杜公館會談,確保外國人社區的安全,亦為蔣介石籌得一大筆資金。按迪克教授的說法,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蔣介石即會見了杜月笙和黃金榮,杜已與美國國際社區負責人梅傑爵士和上海國際警察政治部的愛爾蘭頭目帕特基文斯協商,由後者提供五千支來福槍,若干裝甲車,負責國際社區的安全,摧毀中國城的工人委員會,按月支付頭目保護費,繼續讓鴉片安全通過法國租借區。(注十二)此說與前述四百五十枝來福槍相差整整十倍。法國駐上海領事的文件表明黃金榮第一個訪蔣,隨後杜月笙亦來訪,他以中國共進會名義建立了一支工會幫派武裝,協助法國總領事和警察局維持秩序反對蘇維埃。法國警察保護共進會總部,外交團安排提供了杜四百五十支槍。(注十三)

三月二十六日,蔣介石抵上海時,南京事件剛發生兩天。外國人普遍對國民革命軍持敵意,蔣通過記者會明確表達了國民政府的政策,保障外國人生命和財產安全,亦確保外國人不得欺壓中國人。蔣表示國民政府主張通過正式外交途徑,決不採用暴亂武力方式達到取消不平等條約的目的。蔣介石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乘軍艦抵達上海時,他的實力相當弱,僅有三千軍人,還包括一些前軍閥的人,他們的忠誠度不穩定。共產黨煽動的激進學生和工人均反蔣。

上海工人糾察隊由中共特務頭子顧順章指揮(而顧又受周恩來指揮,顧原繫上海青幫的一個頭目,後背叛共產黨),有三千多人(另一說法有五萬多工人糾察隊),且掌控了北洋軍閥留下的彈藥庫,他們持槍遍布上海街頭,構成了一支獨立的軍隊。

蔣介石於四月五日下令上海總工會解除工人糾察隊武裝,並置於白崇禧將軍的監督下。總工會拒絕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共產黨掌控的武漢中央政治咨政會,在吳玉章主持下,於四月一日通過一項決議,承認工人糾察隊武裝是一支國民黨負責維持『革命秩序』的合法武裝,並譴責任何企圖鎮壓他們的都是反革命。一九二七年四月二日,當鮑羅廷指揮的武漢「政府」依據所謂「四月一日中央政治委員會」的決議,解除蔣介石北伐軍總司令職,「如果這純屬個人問題,我將毫不猶豫辭去職務」蔣說,「但是,這決非個人的問題,這是我保證承擔的責任,是我不能自由放棄的責任。「革命責任,不容推委,誓必自責,完成北伐」 。(注十四)因此,蔣介石拒絕承認解職。自此,武漢政府與蔣介石之間的裂痕達到無法彌合的地步。(注十五)

與此同時,汪精衛從歐洲經莫斯科回到上海,他的地位至關重要,若他支持武漢,則共產黨的力量大增,若支持蔣介石,則反共力量佔優勢。他抵上海時受到蔣介石,吳稚暉,宋子文和其他國民黨要員的熱烈歡迎。剛開始,他似乎並不贊同共產黨的做法,他對吳稚暉說「共產黨從沒有改變他們的政策,他們為他們自已的利益而利用國民黨。我不贊同階級鬥爭或無產階級和農民專政。據我觀察很難在國共兩黨之間和平共處。然而,我希望我們能夠繼續與他們合作,我準備承擔責任,試圖協調國共雙方的觀點。」(注十六)

蔣介石以北伐軍總司令身份在一份落款為一九二七年四月三日給其手下各軍團司令的電報中,對汪精衛的領導予高度贊楊:「汪主席是我黨最忠誠的黨員,也是我最尊敬的老師和朋友。。。我真誠相信他的回國將加強我黨的基礎,並增強我黨的權威,因此我們能夠完成國民革命的使命,實現先總理的理想。今後,有我黨和政府汪主席撐舵,我將得以抽身,全身心投入革命軍事事務。。。」(注十七)蔣介石在此電中真誠表示完全服從汪的領導,並要他的將軍同事們同樣服從汪精衛。蔣與汪在上海進行了數次談話,蔣竭盡全力試圖說服汪精衛有必要將共產黨清除出國民黨。汪表示反對,蔣力勸汪不要去武漢,「如果你去武漢」蔣警告說「你將無法再離開武漢,在那種情況下,你將被迫站在共產黨一邊。若你真是為國民黨,那麼你應當去南京,一旦你到南京后,你可以邀請仍在武昌的中央執委會委員來南京;假如你去武漢,你將受到分裂黨的譴責,因為這樣做背叛了國民黨。」(注十八)

二十九 汪(精衛)陳(獨秀)聯合宣言

在上海汪精衛與陳獨秀進行了長談,陳建議發表國共聯合聲明,以澄清兩黨的地位與關係:四月五日汪與陳獨秀發表國共聯合聲明,號召兩黨團結合作。(注十九)「國民革命已經取得了勝利,我們更有必要團結,兩黨的合作,可能形式上有別。但是重要的事乃是兩黨的主要黨員,應當有誠意來解決他們的分歧…那些理解共產黨有關革命的理論及其對國民黨的真誠態度的國民黨員,將不會懷疑孫中山的 『聯共』政策的智慧。」(注二十)許多國民黨人認為這違背了孫中山原來的條件,接受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僅是作為忠誠黨員,而非與國民黨平起平座。(注二十一)對許多國民黨人而言,它構成汪精衛承認共產黨是作為與國民黨平起平座了。次日,國民黨領導人開會時,吳稚輝問汪精衛「是否中國將由國共兩黨共管了?」汪大笑避而不答。吳接著問「接受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是基於他們以個人身份,根本與共同控制無關。如今共產黨甚至連共管也不滿足了,他們要主管了,汪是否想被共產黨排擠出局呢?」汪同樣未作明確的答覆。鮑羅庭之妻在一蘇聯船上被捕后押至北京,引發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張作霖襲擊蘇聯駐北京領事館事件。(注二十二)

四月六日,汪精衛突然秘密離滬赴武漢,在一艘外國汽船上,汪給蔣介石,張靜江和李士曾各一函,解釋了為何離滬的理由,「一九二四年的精神永遠不能犧牲,黨的紀律必須維護,黨的團結必須維護。」汪暗指蔣介石犧牲精神,破壞紀律和黨的團結。

汪精衛主要是個政治投機分子。儘管他有不少絕佳的機遇,有許多個性與心靈閃光的品質,他卻從未取得真正的領導權。他其實一直是追隨者而非領導者。共產黨要他到武漢是為了給左派政權合法性與威望,故拚命恭維戴高帽,推他兼任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和國務委員會主席,但他實際上僅是共產黨的工具而非領導人。

當汪精衛離滬后,共產黨發動反蔣宣傳攻勢。「反帝反軍閥並不夠,我們現在必須反蔣介石。」北伐軍中的共產黨員被告知:「黃浦軍校畢業生全部是反革命,所有蔣介石的學生和其部下,皆是他的工具和走狗。」(注二十三)

由於武漢政權的外長陳漠拒絕前來上海外理南京事件和上海外國社區問題,蔣介石才指定Quo T』ai-Chi處理外交事務,與外國當局正式進行交涉,武漢政府又譴責蔣介石越權。

注 釋

【注一】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 Books, 二零零八)p.一二三.

【注二】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 Books, 二零零八)p.一二九

【注三】 North China Herald, Shanghai, 二 April,一九二七. [三]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 Books, 二零零八)p.一四三.

【注四】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 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一四

【注五】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 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一四

【注六】 Edwin P.Hoyt,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Mcgraw hill Publishing Co.New York 一九八九)p.八四

【注七】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 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零一

【注八】 Edwin P.Hoyt,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Mcgraw hill Publishing Co.New York 一九八九)p.八三

【注九】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 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一四

【注十】 Edwin P.Hoyt,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Mcgraw hill Publishing Co.New York 一九八九)p.八三

【注十一】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 Books, 二零零八)p.一四六.

【注十二】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 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一六

【注十三】 French Foreign Ministry Papers Chine Vol. 一八九.p.一五.Jonathan 一四六.

【注十四】 Colin Mackerras, China inTransformation 一九零零-一九四九.(Longman,London and New York, 一九九八)p.四四.

【注十五】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 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零二

【注十六】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 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零三

【注十七】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 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零三

【注十八】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 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零四

【注十九】 Colin Mackerras, China inTransformation 一九零零-一九四九.(Longman,London and New York, 一九九八)p.四五

【注二十】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 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零四

【注二十一】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 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一五

【注二十二】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 Books, 二零零八)p.一五八.

【注二十三】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 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零六

此文於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七日做了修改

(待續)

文章來源:百家爭鳴【郭國汀律師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