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111)

【新唐人2012年1月15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4年11月4日(2)

戴维斯解释说,美国人的目的始终不变,就是要做生意。至于战后要跟谁做生意,那他们是全不在乎的。也许只与特区进行,也可能与特区和国民党都做生意。在这种形势下,要紧的是,特区必须是一个不受苏联控制的经济和政治结构。只有特区处于完全独立的地位,美国才能与中共搭档,这种友好关系才不致带来不良后果。

戴维斯说得很明白,这并不是他个人的意见,而是美国领导人的非常肯定的意见,虽然没有提供文字的东西,但这个理由是可以理解的。

谈话过程中暴露出一些过去我不知道的情况。美国人相信同毛泽东结成巩固的联盟是可取的。他们甚至对共产党成为特区的领导力量,以至于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领导力量,都感到无所谓了。对他们说来,中共必须“独立自主,不受莫斯科支配”,这才是极其重要的。这就已经预料到中共的政策具有某种民族主义的性质了。一句话,特区或中国的“民族主义的社会主义”,合华盛顿的口味。这就等于公开承认中共领导的政策的民族主义倾向。

但是,情况比戴维斯和毛所设想的要复杂得多。如果说,毛可以不顾一切的话,那么,对于共产党的存在,以及客观历史因素的力量,还是不得不加以考虑的。

美国人的活动,是希望在中共和苏共之间,在苏联和特区之间打进个楔子。这样的愿望在这儿没有遭到断然拒绝,这倒是怪事。一场讨价还价正在进行,最大的争论之点是价钱。

巴雷特上校和戴维斯顾问把他们的登陆作战计划草案交给了中共军方。这次作战,计划在连云港地区进行。

这个草案啰啰嗦嗦,也没个条理。设想使用空降和两栖部队。在作战期间,美国人将供给中共军队五万人的弹药和武器。有一部分武器和弹药将进行空投。其余部分则须由中共部队到美国军队的登陆地区去领取。

巴雷特和戴维斯催促中国同志作出答复。对他们来说要紧的是,了解中共军队参与这一作战行动,究竟能到什么程度。美中双方的代表正在极为秘密的气氛中联合举行会议,为这个计划草案最后定稿。

在这种情况下,毛清楚地看到,奋力夺取政权的大好机会来了。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民族的热情、美国的关心,以及蒋介石的屡遭挫折─这样的形势好得不能再好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他这么得意洋洋。

要是人民的苦难对他的个人计划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那么,他是不会把它放在心上的。

应该承认,美国人在毛的晚宴上喝得相当凶。不是每一个酒鬼都能喝这么多的。

约翰.戴维斯是美国驻重庆大使馆的二秘。在我印象中,他比谢伟思更富有经验,看问题更深刻。

他精力充沛,中文很好。

他是个瘦个子,长一头棕色头发,长脸,嘴略嫌大了一些。(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