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88)

【新唐人2012年4月28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4年8月1日

军事观察组的大多数成员都是美国驻重庆武官处的武官,以及约瑟夫.W.史迪威将军参谋部的军官。他们都是些情报、政治、通讯、炮兵和步兵武器方面的专家。这个观察组还将增添一大批军官。

这组军官中有一些日本问题专家。

早先我与美国正规军打过交道,我知道他们的反苏情绪根深蒂固,在很多情况下竟然公开反对苏联。这个观察组的正式情报人员和政治官员在这方面也不例外,尽管他们在外表上非常斯文。反苏是美国每个正规军官尤其是搞情报工作的军官必备的条件。

周是中共领导中同美国进行谈判的老手。哪次会谈都少不了他。这些天来他一直在毛泽东身边。毫不夸张地说,几个月来,周一直在为促成谈判,以及安排观察组来访的有关事宜作准备工作。他是这次会谈的中心人物。他在重庆的整个办事处为克服这次会谈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一直在努力工作。

在同美国人进行谈判时,陈家康是主要译员。他是周恩来的亲密助手之一。他擅长同美国人打交道,而且是直接同美国武官处人员交往。

马海德立即担任美国代表团译员的角色了。美国人叫他马医生。

1944年8月3日

中国前线正在崩溃。有些地方实际上没有前线。日军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即将占领河南。

中共领导听到蒋军在河南和湖南战败的消息非常高兴。这是上天赐给毛泽东的一份礼物。他与美国人讨价还价的可能性在迅速增加。他未来的内战对手正在被削弱。

他的盘算很简单—只要蒋介石吃败仗,特区就能得到好用的武器。

1944年8月5日

林祖涵与国民党代表的谈判,已从西安转到重庆进行,最近结束了,但毫无结果。

中国军队在湖南的失败,使特区代表林祖涵在谈判中完全处于一种新的地位。原先,中共领导惟恐国民党以牙还牙,对它破坏民族统一战线,和把中共正规部队对日作战的规模缩减为进行地区性的小规模战斗(游击战)的政策,采取惩罚手段。

谈判陷入僵局的原因,已尽人皆知。

据重庆和外国报纸报道,这时,中共的部队已发展到477,000人,人民志愿武装达220,000人。

外报开始报道说,中共在敌后根据地建立起自己的权力机构,不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自然,重庆政府对这些地区,当然是充满了疑虑。共产党人还要求在山西、河北和山东建立他们的政权。

最近几周谈判时,林祖涵要求准许中共在政府内享有合法地位。接着,林祖涵在重庆提出了新的条件(这次提了二十条)。

蒋介石坚决拒绝了这些条件。这位中央政府首脑希望,在组织联合政府的问题上,取得一个折中方案。(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