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87)

【新唐人2012年4月22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4年7月20日

同盟社报导,东条内阁已辞职。

塔斯社记者普罗先科现在延安,他是随同其他外国记者一起来的。他是驻重庆的特派记者,告诉我许多关于中国陪都的政情内幕,很有趣。

中共领导人同美国人谈判期间,想撇开重庆,与美英建立外交联系。他们建议盟国在特区设立领事馆。

毛泽东跟我说:“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与美国人建立关系,我们的革命最后还是要转而反对帝国主义者的。”

1944年7月22日

美国代表团首批九名官员到达延安,这是毛泽东最高兴的一天!

这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所有的中共领导人都来到了机场。毛泽东和朱德穿着新制服。他们两人的出场是有意要表示党和军队的团结。

毛的神情令人难忘。

奏军乐,雄纠纠的士兵们,显示出中共武装部队士气高昂。群众以急切的心情等待着。鄙人带着照相机,在场的还有普罗先科等人。

道格拉斯飞机在降落时滑出了跑道,扬起一片尘土,螺旋桨咔嚓一声掉了下来,驾驶舱瘪进去了,幸亏没有伤亡。飞机是由罗伯特.钱皮恩上尉驾驶的。

毛泽东万分激动。美国人是否承认中共是中国的领导力量问题(这是美国人到达前毛的思想),毕竟关系不大。主要的问题是得到武器,得到尽可能多的武器!说到掌握武器,那么,中共中央主席一直很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嘛。

纵容侵略,听任国家被日本占领,背叛为了世界一切革命力量的利益而正与法西斯斗争的苏联—这一切都是毛的惯用策略,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正式的欢迎仪式之后,中国人和美国人一起用绳子把道格拉斯飞机拉回跑道。

根据来访者的谈话判断,代表团将在这里待四个月左右。

美国人都穿着皱皱巴巴的军服,衣领上佩带着军衔领章。与中国人一比,他们显得很高。谈话无拘无束,喜欢开玩笑。

他们许多人都像巴雷特上校一样,左肩上都有美国在华陆军军事顾问的徽章—一面小旗,旗的上半部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和美国星徽,下半部是蓝白相间的竖条。

巴雷特上校是代表团的团长。他是个矮个子,略显肥胖,戴一顶外国的软木太阳盔。

巴雷特曾在缅甸的丛林里打过仗,这次是从昆明来的。

戴宽边草帽的农民和城里人,把一群美国军事专家围在中间,卫兵们挡住人群,小心保卫着这些美国人,这真是个有趣的场面。卫兵们照应着,不让人们挤着或踩了美国人。带着照相机的我被推到了一边。

1944年7月23日

蒋介石规定美国军事观察组人员的最后数字为18人。昨天来了9个,其余的人将在必要时来延安。代表团的一部分人将常驻此地。

美国人显得很自信。他们都穿着很旧的军服。经常用柯达或莱卡相机照相。他们之中有一个军医。
———-

江青向我诉苦道,她丈夫这段时间一直失眠,吃安眠药。

毛泽东容易感冒。他喜欢穿棉衣,但不住暖和的屋子。

我对他越了解,就越清楚地认识到他的心胸是多么狭小。按当地标准衡量,他是颇有知识的人,但不按我们的标准。

毛泽东很喜欢人家把军事上的胜利都记在他的名下,他甚至没有想到要把这些胜利归功于中央委员会和军队的领导。

1944年7月24日

7月22日到达延安的有:陆军上校戴维.D.巴雷特,陆军少校雷.克罗姆利和梅尔文.A.卡斯伯格,陆军上辱约翰.C.科林,查尔斯.G.斯特尔和保罗.C.多姆凯,陆军中尉亨利.S.惠特尔赛和陆军上士安东.H.雷孟尼。陪同他们前来的,是美国驻重庆大使馆二等秘书约翰.斯图尔特.谢伟思。

1944年7月29日

朱德非常熟悉军中事务,但是不让他管军队。军事领导权完全集中在毛泽东手中。可是,朱德一直坚持设法了解中国前线的所有事情。他经常同前线军官进行长时间的谈话。

不管怎样“洗脑筋”,朱德还是始终与我们友好。(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