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67)

【新唐人2012年2月12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3年12月7日

苏、美、英三盟国在德黑兰举行会议。三国宣言表明它们决心铲除希特勒政权。

红军捷报频传,迫使中共领导人的态度大变:苏联即将赢得战争,快跟苏联站在一起!
———-

我想今晚可以把《两条路线》这本文集译完,只剩下三页了。

文集分为三个部分:(1)大革命时期,(2)内战时期,(3)抗日战争时期。

它收编了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的文件。毛泽东和王明的讲话。

文集供高中级的政治工作者阅读,其主线是吹捧毛泽东的政策,激烈攻击王明的”捣乱”。

1943年12月14日

主席说王明是党里”十足的霸王”!他多么恨王明!

有时候,一种孤独感向我袭来。我周围有许多人,但我是孤独的。这里的每件事看起来都像不大可能发生似的,于是我对我没有上前线更加感到遗憾了。

1943年12月19日

不管怎么样封锁。特区同国民党各省甚至还同日本占领区进行着活跃的贸易。

从特区运出盐、羊毛、家畜,近年来还有数量不断增加的鸦片。

从今年开始,特区当局实行减租政策以控制劳动力外流。特别注意对富裕户给予贷款和鼓励,以便使农民不致日益离乡背井,跑出特区。

根据康生的资料,1942年农民和外来户得到的贷款总额为边币400万元,今年则达3,000万元。开荒计划已超额完成35万亩。水浇地区积在稳步增长。

部队、学校和行政机关都投入了大生产。
———-

朱德是一个不妄自菲薄的人。他总是那样心平气和,冷静,表现友好。据我所知,他从不过分地责人(“批评”人)。他承认毛泽东的权威,但不阿谀奉承。

另外,他在此同毛泽东并列为红军的缔造者。两人的名字经常在一起出现。

1943年12月22日

叶剑英生于1897年,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个职业军人。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同周恩来有密切的私人关系。曾留学莫斯科和巴黎,在德国学过军事。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以及在毛泽东同张国焘的冲突中,都帮过毛的忙。是一位有才能的参谋官员,但很少显示出首创精神。(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