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血纪》上集(6)

【新唐人2011年9月28日讯】【编者的话】《血纪》记述了大陆一名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孔令平先生,被打成右派而下放四川西部甘洛农场,在劳改农村二十年的血泪历程。《血纪》一书完全可以与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相比。小说《古拉格群岛》反映了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统治下的血腥恐怖让人触目惊心,而《血纪》则完全是以孔令平先生的苦难经历为主线。这条主线也是毛泽东祸国殃民的编年史,更是陈力、张锡锟、刘顺森等先烈的英雄史诗。书中人物众多,文笔朴素,使中共监狱的惨无人道和烈士的壮怀激烈跃然纸上。

孔令平先生在本书前言中说:“当这本书有幸与你相逢时,让我们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相识,为融化中国专制主义,建立中华民主而共同增加一把火。”下面请看长篇纪实连载《血纪》

第二章:监督劳动的最初岁月

从沙坪坝到南桐,进入目的地南桐矿区丛林煤矿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车队一直开抵丛林小学的操场坝里才停下来。借着教室走廊射出来的微弱灯光,我们从车上御下了各自的行李,搬进了一排已没有学生上课的空教室里,打开行李,吃了随带的干馒头,在升旗台左侧水池边洗漱后,已是深夜了。

顾不得那教室三合土地上的潮湿,便打开了被子就地而眠。

第二天天刚亮便被下放干部的领队催促着醒来,全体人员在升旗台前集合,由下放干部的组长王怀寿点了名,并按照预先编好的名册,将所有的人分成五个大组,每一个组都配备了四至五名的下放干部,并指定了组长。

我们这个大组共十八名右派,四名下放干部,鲁召是我们的主要管理者。四名下放干部中有一位女干部,这次下放唯独她一直很沉默,好像心事重重的。

分组完毕,王怀寿讲了话,他说:“从今天开始,根据党的政策和学校安排,我们每一个右派将分散的到指定的农家,接受农民的监督劳动,这是一次接受贫下中农教育的机会,每一个人都应当认清前途,在这个改造环境中,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讲话完毕,各队分列出发,我们这个组在鲁召的带领下,穿山越岭,绕着山路走了十余里地,中午时分才到达名叫“界牌”的地方。

南桐是四川著名的煤窝子,矿区大大小小数十个矿井散落在山丘起伏的山陵中,同农家田舍交织相倚。这里的农村、农田阡陌交错,小溪潺潺,被一个接一个的山包分割成一些小小的村落。

时值初夏麦黄季节,山坡上一块一块麦地里,泛出一种泥土和霉气混杂的气息来。

才下过几天雨,今天正是晴天,却难看到下地干活的农民。麦子好像被草交缠着显得荒凉。但那绿树成荫的小道,倒挺秀美,走在其间并不觉得热,只因为背负行李,手提沉甸甸的帆布书包,走不上三里地大汗直冒出来。

在一处山梁上小息五分钟,迎来田梗上吹来的风,敞开自己的衣服,特感凉爽,似乎驱散了几个月郁积在校园内的烦闷,大家开始说话,指点那嵌在绿荫丛中的点点农家:“小屋平头虚落里,炊烟起处是人家。”

可惜,我们现在落魄的心里总是凄凄惶惶,不知道,哪里才是落脚栖身的住处?

(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