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8月26日讯】提起修炼,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一定要进山,出家,或者钻到山洞里,远离世俗人群,过着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生活。所以普世大众,对修炼多是歧议、敬畏和不解。
如果人们知道,现今世界上,有一亿多人在修炼佛家上乘功法–法轮功,人们也许会惊讶。这一亿多人,分布在世界的各个民族,有着不同的肤色,社会工作和文化背景。我身边的朋友,大家也多是下班之后,来不及换下西装,就赶到炼功点炼功。他们中有银行的职员,有汽车公司的广告策划,有大型商场的经理,也有在校的学生。一亿多人,跨越种族的在同修一种功法,用时尚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时间在不停的变换着社会状态,自然人类社会会相应的出现不同的服饰,和不同的对修炼的理解和看法。不管社会如何改变,而修炼的内涵,并不会因服饰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况且,修炼主要是在心上下功夫,不管别人看见与否,都要自己主动的,按照“真,善,忍”的要求做好。这样看来,外在的一些形式,是袈裟,还是西装,不重要,能够不断的做好,才重要。
从历史来看,修炼是很潮流的一种生活方式。汉武帝时的东方朔,他本人在朝中做官,任太中大夫,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别。像东方朔一样,一面当着官,一面修炼的,还有周文王时的姜子牙;三国时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以及明朝的刘伯温等等。他们都是一面当着官,一面参与国家政事,一面修炼的,并且他们都有自己的著作,留于后世人。这样看来,身在世俗,干着工作,一样可以修炼,只要心态摆的正,就行。本来,修炼就是从做好人做起,做一个越来越好的人,越来越脱颖而出的人,最后在完全去掉一切不好的后天观念后,成就像佛、道真人一样大善大忍,大慈大悲,大智大慧的人。
印度的的释迦牟尼本是王子,出家修炼成佛后,又教王室的众多贵族修炼。唐太宗的妹妹长昭公主,随太宗进山礼佛时,因感于佛法神迹,心中生出对佛法的仰慕与正信,发愿修炼,成就正果。这样看来,修炼并不是低俗的,愚昧的,修炼的高贵之处,连皇室人员都为之敬仰。中国大陆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常出现李白、白居易、陶渊明、孟浩然、柳宗元、贺知章、王维、刘禹锡等等的文学作品。然而人们鲜少知道,这些流芳百世的千古佳作,原来均出于修炼人之手。修炼带给人清雅的内境,自然创作出的作品,就会留有他们参禅悟道的痕迹,留有他们不同寻常的境界,恬然淡泊和雅逸。
再有,像古时的大医学家,比如孙思邈、华佗、扁鹊、李时珍等等。人们觉的他们治病的方法很独特,一眼就能看到人生病的根本原因,而且运用的药方,完全不同于常理,药到病除。《史记》里记载扁鹊拥有透视眼,能隔墙看物,透视人体。扁鹊著作的《难经》传世千百年至今,都还在起着指导中医师的作用。而孙思邈本人就是修炼得道的人,擅长天象历法,摄生养生之术,一生撰写《千金方》三十卷,流传后人。明朝的李时珍,耗费三十年的时间和精力,阅读八百多家书籍,亲手著作,并订正三次而着成《本草纲目》。《李时珍传》中记载,李时珍每天晚上打坐修炼,并以神仙自命。
看看他们的历史,发现,原来修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智慧和乐趣,充满了很多寻常人,难以感受到的神奇。这些神奇,体现在他们留下的医学著作中,备受后世人的尊敬和仰慕。单从这一点说,修炼不是迷信,而是真正开启生命思维的科学。
除此之外,修炼的文化思想,也有利于商道,发展经济。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善于外交和经营。子贡的经营之道,源于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子贡经商往来于曹、鲁之间,家累千金,并随孔子周游列国。他一面做生意,一面用修炼的思想指导自己为人行事,生意做的红红火火。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实证。现在,东亚和东南亚被称为“新儒家文化圈”,这些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也正好印证了儒家文化思想,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修炼自身特有的柔韧思想,能从根本上促成社会的良性循环。也许,得益于修炼文化的影响,中国历朝历代的经济实力,几乎一直领先世界。
回首看看历史,古代的一些文明可能会突然消失,出现深深的,无法连接的断层。而神州大地,能如此丰富的保存修炼的文化,或口耳相传,或见诸经典,即使西来的共产邪灵,疯狂的对华夏文化进行打击摧残,但始终也未能革尽修炼的命,想想也真是奇异。延续修炼的思想和文化,也许这就是天意,上天赐给世人,认识生命起源的一把如意。
──转自《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