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活着的书相遇——《生命图书馆》

【新唐人2011年5月29日讯】社区广角镜(192)随着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便捷的电子书正在成为大众阅读的潮流。其中,出现了同时兼顾了知性与感性的“活着的书”——“生命图书馆”。要看这种书,不需到图书馆去借书,而是借来一个“人”。也就是说,人人都能成为一本书。自愿成为“书”的人与借书者之间是怎样进行与众不同的知识共享呢?

男子大学生:“您是在这里学习韩国语吗?”

“我在首尔大学学习语言专业。”

男子大学生:“您是来实习的吗?”

“是的。”

人们三三俩俩地聚到一起,和和气气地聊着天。这里是一所大学的图书馆,举办的正是“生命图书馆” 活动。所谓的“生命图书馆”,可不是从图书馆里借书,而是“借人”。

用户申请的“人”,会在指定的时间内被出借到指定的场所,并以一对一对话的方式开始“阅读”。

从欧洲丹麦开始的“生命图书馆”,正在全世界快速扩散。起初是为了促进大众了解社会上少数人的精神世界。与这些容易受到社会偏见的少数人进行一对一对话,这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沟通方式,并广受欢迎。

成均馆大学 学术情报馆馆长李恩彻:“我们这个社会正在步入情报通信社会,看起来人们好像很容易接触到各种情报,很容易沟通。但是看社会上的实际情况,却是相互隔绝和孤立的。我认为‘生命图书馆’既能丰富学生们的见识,还能使他们的生活更具人性化,并且能帮助他们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当天,韩国成均馆大学举办的“生命图书馆”活动,在韩国大学中尚属首次。

作家及成均馆大学宣传专员崔泳录:“像是残疾人,请来这些人,开诚布公地听取他们的故事,这就是开始了解他们的世界。图书馆引用了那个概念——人书,感觉就很新鲜。学生们还借来了负责人。”

把学校负责人、威廉希尔体育官网记者、专利申请代理人等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当“出借者”,以“人书”的形式与学生们共享自己独有的经验和要领。

作为“人书”参与这项活动的人们,当天都暂时离开自己的专业岗位,而成为一名咨询员,以人生前辈的身份听取了学生们的苦恼 。

大学教授兼韩国宣传专家徐坰德:“学生的自杀率升高,经历着很多困难,还要为就业苦恼。我身为他们人生中某一领域的前辈,认为听听学生们的苦恼,与他们进行沟通是很重要的。因此,我积极地参与了进来。”

宣传公司职员郑灿镐:“我从印度恒河的源头出发,进行了2510公里的无动力探险。我来到这里是为了与学生们分享我的经验。能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我感到很高兴。我们度过了一段非常有趣的时间。”

学生们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借“人书”,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都认为受益不浅。

成均馆大学在读生阵善姬:“听说举办“生命图书馆”这一活动,在韩国大学里还是第一次。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各种各样的人们,都能来当这样的书就好了。”

“生命图书馆”使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以书和借书者的方式见面。

“生命图书馆”作为尊重并理解他人的方式,不仅可以共享别人鲜活的知识和经验,还能与借书者讨论人生苦恼,从而成为又一个“交流社区”。

新唐人记者朴右暎、尹海根韩国水原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