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月22日讯】(中央社记者曾依璇台北22日电)黑白照片里,是抗日名将孙立人亲自弯腰打饭,坐在一群幼年兵之间共享俭朴菜肴。照片是黑白,对当年的幼年兵来说,往事却如在眼前般鲜明。
曾为幼年兵一员的熊德铨向中央社记者解释他所收藏的每张幼年兵时期照片。这张是同学桑品载戴着斗笠吃饭,那张是哪个调皮蛋被处罚,以人中顶着弹珠不准掉下来,还有幼稚园年纪的小孩学打绑腿,或挺起纤瘦的胸膛立正。
熊德铨说,孙立人将1300多名幼年兵视如己出,“一天到晚来看我们,也蹲在地上跟我们一起吃饭”。被称为“幼年兵之父”的孙立人用心照顾这群离乡千万里的孩子;他们要读书,就找来书本、笔记本、铅笔;孩子需要营养,就为他们加菜。
当时的幼年兵在部队里与一般士兵吃一样的食物,早餐仅有稀饭、馒头。孙立人认为孩子发育需要营养,交代军需部门,每月以1大桶奶粉加进稀饭里增添营养。
由于部队里没有孩子尺寸的衣服,只好拿一般士兵最小尺寸的衣服修改;鞋子改不了,就在后方脚踝的地方缝起来,但仍不合脚,相当克难。
当时士兵的鞋子不如今天,穿久易得脚气病,心疼孩子的孙立人就商请当时的台糖公司以甘蔗渣做成酵母片,提供给军队,幼年兵也每天发3粒,补充维他命。
夜晚来临,幼年兵睡在破草席的大通铺上,冬天每人有1床军毯,寒流来时,就两人两毯裹在一起取暖。日子艰辛,但熊德铨说,当时全没想到苦,“只求活命哪”。
也许因为父母都不在身边,又身处动荡时代,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幼年兵感情亲如兄弟,从未有霸凌事件。77岁的熊德铨说,那是同生共死的感情,争吵打架难免,但从没有谁欺负谁。
每天3餐,孩子们坐在地上围着一盆菜吃,过年的时候,教会会送点糖果给孩子,就是战乱孤雏年节甜入心的回忆。
偶尔,孙立人会带着大象林旺来与孩子们玩,他们争相拔草喂象,是在战争阴影下最快乐的时刻。
每一个共处时累积的回忆,到了分手时刻,就化为一滴一滴不舍的眼泪。
幼年兵总队于民国42年不得不解散时,习于征战沙场的孙立人也掉下英雄泪。
熊德铨回忆,解散命令确定后,部队以最后的经费买了鸡鸭鱼肉,准备“散伙饭”。“我们平常这么苦,那天那么好的菜,大家哭成一团,不吃;吃完这一餐,兄弟各奔前程,能不能再见都不知道,好伤感”。
熊德铨说,孙立人跑来探望孩子们,“和我们一块掉泪”;当时孙立人说,“你们是国家的人,不管到哪里,国家会照顾你们”,后来孙立人案爆发,他所关心的孩子们就再也联络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