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0月15日訊】台灣陸委會與國策院共同舉辦一場國際研討會,邀請各國專家學者探討「中國大陸政治社會變遷及人權問題」。學者指出,中共目前面對的問題比外界想像的大很多,種種問題恐造成中國內部社會不穩和統治危機。
台灣陸委會與國策院10月14日共同舉辦「習近平主政下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態勢」國際研討會,邀請各國專家學者探討「中國大陸政治社會變遷及人權問題」。
學者指出,中共內部治理問題持續擴大、中國戶口制度引發社會不流動危機以及中國股市狂牛現象背後的隱憂,種種問題恐造成中國內部社會不穩、統治危機。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中國人口結構的問題,就是高齡化、生育率下降,勞動力供應減少,債務危機,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地方和企業的債務日益的增加。還有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就是長期過熱,房價過高,但是現在卻導致房企的資金鏈的斷裂。還有就是目前國際貿易跟供應鏈的脫鉤,目前我們看到中國經濟的政策,似乎都沒有辦法真的能夠反應到這些問題。」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志柔表示,中國經濟下滑導致失業和社會不平等,民間對經濟的不滿日益增長,社會動盪增加。
9月23日凌晨,山東濟南王爐村村民與強拆隊發生了激烈衝突,村民使用燃燒彈、煙火爆竹、磚石等作為武器,成功擊退來犯的強拆隊。
9月20日,河南許昌爛尾樓融創觀河宸院,業主多次維權無果,於8月底發起了入住爛尾樓行動,持續至今。
日期再往前推,還有各種維權運動正在中國各地興起。
長期關注中國政經的梁先生對記者說,網路上關於民間不滿政府的視頻越來越多,和最近兩年經濟下行有直接關係,但這些問題早就存在了。
長期關注中國的政經人士梁先生:「其實中國整個社會,民間社會的各種矛盾是處於一個高發的狀態,那到我們這個時代,當然是因為抖音、快手,這種自媒體的存在,使它可以重見天日,可以被很多人看到。當很多人看到別人在做的時候,其實他會受到鼓舞的,他能覺得原來其實很多人都生活中都有這樣的問題,別人都可以把它講出來拍出來,那我也可以。所以大家會互相感染,然後也可能會鼓勵一部分人去把自己身邊的問題暴露出來。」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是系統性風險,包括金融系統性風險跟實體經濟崩潰,這也是中共當局目前最操心的問題,可能帶來政權危機。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從表面上看,就是像房地產問題,就業問題,債務危機,內需不足,對外傾銷,地方財政危機,銀行危機,這些算是多重危機同時存在,非常不好應對。現在中共高層,包括習近平自己在內,對於中國經濟與政治的前景有高度的不安全感。他們所作所為主要就是要保黨保政權,所以是在應對政權危機。」
吳嘉隆認為,中美關係的惡化也是影響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根源。
吳嘉隆:「 美中關係會搞壞是因為習近平想要挑戰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甚至於要取代。美國決定不再支持中國的經濟,所以要脫鉤,要製造業、外來投資等等從中國撤出,轉到東南亞,印度,墨西哥或其它地方。這才是中國經濟走衰的一個引爆點。換一個方式來講叫內需不足,問題的根源就在於出口市場逐漸封閉,訂單跑了,就業問題又拉下內需。所以現在是內需不足,產能過剩,對外出現貿易摩擦,所以在國外市場的銷售可能也遭遇困難。所以現在是整個中國經濟增長失去動能,這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認為,不管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如何,都會加劇美中貿易跟科技戰的進一步緊張,影響中國對全球貿易的格局。
孫國祥:「這些政治壓力其實也會影響到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有國際市場需求的減弱。這些內外部的問題它所產生的影響跟後果,就是經濟增長可能會持續的放緩,也就是內外交疊,那就業跟收入會下降,金融風險的機率會增加,以及中國的國際地位會因此而受損。」
孫國祥表示,中國內外挑戰的綜合影響,正在加劇中國經濟的風險。
編輯/黃億美 採訪/易如 後製/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