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8月10日訊】從中國去歐洲學習高科技的理工留學生和學者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背景調查,但文科類學科卻不太受限。不過如果去歐美學習人文和社會科學,留學生和學者又很容易踩中中共「警惕西方意識形態」的紅線,兩邊為難。
近年來,中國公派留學生名額更多向理工科傾斜,更有歐洲院校發現部分中國學生具有軍隊院校背景。
此外,之前德國媒體曾曝光,中國公派留學生和「中共國家留學基金委」簽訂所謂協議,承諾絕對效忠中共當局,並隨時與中共大使館保持聯繫。瑞典等國也有發現這類協議的存在。因此瑞典、丹麥、荷蘭、德國都有大學公開拒絕中國公派留學生。
這些情況使得歐洲也繼美國和英國之後,開始對中國學生或學者進行更多的背景調查。
美國之音引述受「中共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維也納大學攻讀地理學博士的匿名中國博士生表示,「對中國學生學者的限制要分情況討論,理、工、農、醫四大門類裡面,限制的主要是跟產業和軍事關聯密切的工科,特別是跟芯片、AI等有關的那一部分工程技術。」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祕書長王智盛:「其實歐洲陸陸續續開始也在所謂的理工科的中國留學生上面開始有所限縮。那這個原因也是因為不希望重蹈美國的前車之鑑,就是接收中國的留學生,結果反而是被中國藉機轉移甚至竊取相關的先進科技機密,然後進一步未來回來打擊其它的歐美國家。」
中國學生、學者去歐美學習先進敏感技術越來越受限,但是文科類的學科則不受限制。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6月底表示:「我希望看到更多中國學生來美國學習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而不是粒子物理學。」
不過,如果去歐美學習人文或社會科學,中國學生和學者卻會面臨另一種風險,那就是中共近幾年來對西方價值觀和普世價值越來越抵觸和排斥,高校老師因學術言論遭舉報的事件層出不窮。
王智盛:「因為人文社會科學,他勢必會接觸到更多民主自由、和平人權等等的普世價值,如果你讓這些學生到了國外去留學,學習到這些東西之後,是不是進一步滋長了或茁壯了反共的意識形態,進一步讓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讓中共沒辦法進一步有效的控制這些留學生的思想。所以其實北京對於這樣子的留學生,反而是一種戒慎恐懼的狀態。」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鍾志東博士:「中國雖然不斷強調所謂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優越性,但事實上面來講,中共官方對共產主義在面對西方自由民主、還有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實際上是缺乏信心的。」
留學生訪問學者的兩難處境,凸顯出在先進科技領域,中共是被動與西方脫鉤,但在人文社會領域,中共又主動與西方脫鉤。
王智盛:「在學術上的主動脫鉤,它就是建構一套自己封閉的話語體系,跟西方對抗。當然某種程度是為了滿足中共自我的統治以及跟世界的對抗。這個部分有沒有效?當然目前看起來還是處於一種相抗的狀況。但是第二個部分被動脫鉤,就是理、工、醫、農,這些先進尖端科技的脫鉤情況的結果,只會讓中國滯後它的整體的科研發展。」
鍾志東博士表示,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各自搞各自的,彼此也互相防範,這就是現在歐美跟中國在去風險脫鉤上所呈現的一個現象。
編輯/尚燕 採訪/駱亞 後製/王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