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黨媒吹中國經濟優勢 外媒揭8大痛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3月05日訊】中共「兩會」召開前夕,官媒發表文章吹噓所謂的經濟優勢,但外媒報導直指中國經濟面臨八大痛點。

在中共政權內外交困,政治、經濟等領域危機四伏之際,一年一度的中共兩會於3月4在北京拉開帷幕。

此前一天,中共政協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在記者會上宣稱,中共人大代表們最關注經濟,特別是青年就業問題。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問題是在於你如何去解決這些失業的問題,你這個體制上本身是一種個人獨裁式的一種控制性的經濟,是一個不是以市場經濟的正常規律為導向的一種管制的經濟,那麼你這種東西你都不去改變,那你光想關注,那關注有什麼用呢?」

中共官媒當天還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文中聲稱,中共領導下的所謂社會主義制度及「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

宋國誠:「它就是要掩蓋他們現在的痛苦,掩蓋他們現在的問題,習近平不是下令嘛,全國要怎麼樣唱響中國經濟的光明面,報喜不報憂,去掩蓋他們對於問題本身的認知,同時也暴露了他們沒有辦法解決這些經濟問題,所以發表這個文章本身就是要遮羞。」

文章宣稱,中國還具有依靠內需的所謂「內部經濟可循環」優勢。有了這些所謂優勢和潛力,「相信中國經濟的前景將更加光明」。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所謂的內循環其實是由於對外出口情況,現在目前非常不理想,導致的一個把產能過剩通過內部消化的方式,希望能夠把經濟穩定下來。但中國由於稅負高,老百姓的收入低,以中國目前的消費能力是沒辦法去承受如此大的一個產能的情況,所以單單依靠內循環可能穩定經濟來說都困難重重。」

雖然北京當局嚴禁「唱衰經濟」,但眾所周知目前的中國整體經濟已經深陷困境。

宋國誠:「中國大陸現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人民跟政治完全失去的信任,這個叫做信心的危機、信任的危機,另外再加上一個信賴的危機,所以這個三性危機本身已經是很明顯的都已經出來了,甚至有些人還是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間接的來表達他的抗議和宣洩等等。」

最近《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列舉中國經濟面臨的難題和挑戰。包括房市疲軟、消費不振、通貨緊縮、債務高漲、勞動人口下降、外資撤離、貿易壁壘、經濟趨緩等八大痛點。

宋國誠:「其實上應該是至少有15種經濟的危機,從個人的失業、廠商的倒閉、工資的下跌,一直到財政的萎縮、外貿的下跌,人民幣的貶值、股票市場的下跌、房地產爆雷等等,一直到外匯的流失,不只是八個。」

報導指出,目前中國房地產這一帶動經濟成長的引擎已經熄火,這加劇了中國消費者的悲觀情緒。而中國消費和民營投資疲軟導致通貨緊縮,與全球多數地區的通貨膨脹形成鮮明對比。

黃大衛(DAVY J.Wong):「外部因素就是中美貿易戰之後,跟中歐和中日這些國際關係的緊張,導致中國過去比較相當依賴出口,這種經濟出口導向性經濟面臨的挑戰跟壓力非常巨大;內因方面由於中國的人口下降,勞動力下降是由於過去實施計劃生育,一胎化,它過於嚴謹,而且實施時間過長也有原因。」

同時,中國整體債務已擴大到GDP的300%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債務。

黃大衛:「他們以為是依靠基建方面,通過政府來大興土木投資能夠拉動經濟,其實中國(中共)一直都誤判經濟發展模式,它不是三駕馬車,它只有一個低價馬車,就是出口,它的內需,它的消費投資,其實都是依賴於出口而生存的,這一個是判斷性的發現性的一個誤判,就會導致它對經濟情況的一個誤判。」

報導最後指出,隨著中國面臨的經濟挑戰越來越多,刺激經濟的選擇越來越少,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注定比現在還要疲軟得多。

編輯/孟心琪 採訪/易如/Tony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