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0日訊】電池產業被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物資,許多國家紛紛投入在地化生產。事實上,全球電池供應鏈,中國就占了超過6成,形成壟斷的局面。現在連美國海軍陸戰隊,也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儲存系統。美國智庫擔心,寧德時代就如同中國華為對電信領域的控制,正在戰略性主導未來電力。
這裡是北卡羅來納州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勒瓊基地,肩負一旦中共犯台,從台灣疏散非戰鬥人員的任務。
今年四月,當地宣布架設新的儲能系統,由杜克能源(Duke Energy)主導,號稱是北卡最大的電池儲存計畫。不過,白色的儲能櫃上清晰可見”CATL”字樣,也就是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
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10月23日發布報告指出,美國政府應審查並考慮限制中國寧德時代(CATL)與美國公司的合資企業與合作夥伴關係,特別是在被認為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並強調,寧德時代進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基礎設施,就如同中國華為對電信領域的控制,寧德時代正戰略性主導未來電力。
財經專家 黃世聰:「現在軍方可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我覺得這就是個開始的動作。寧德時代現在到底它的危害性多大,美國也還在評估之中。」
翻開數據,全球電池產業前十大廠商,中國就占了六家,其中寧德時代(35%)與比亞迪(16.2%)兩家市占率高達51%;韓國LG新能源緊追在後,市占率14.5%排名第三,日本松下市占率約9%排名第四,韓國SK On(5.3%)、三星SDI(4.9%)分別第五、第六。顯示全球電池產業供應鏈,早被中國壟斷。
財經專家 黃世聰:「上個階段來說的話,中美角力的核心在5G的通訊。下個階段我認為,中美之間角力的重點會在電動車。IC或是電機產品甚至組裝構件這些,美國並不會遜於中國,唯一可能遜於中國的就是電池這一塊。」
以目前全球鋰電池產能來看,亞州占74%、歐洲占13%、美國為10%(多數為特斯拉與松下的合資企業)。其中,商機最大的就是電池芯。電池芯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電極(含正極與負極)、隔離膜、電解液和罐體,約占成本60%以上。
台灣電池材料公司創辦人 張聖時:「台灣很多的企業他在過去,投入做電極材料、電解液、隔離膜這些零部件上面有很多的關鍵技術,這些關鍵技術如果能夠到美國去建廠,或者像我們一樣,我們把技術跟IP授權給當地公司去製造,然後再交由當地客戶去使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覺得對我們會比較有利。」
電池,被視為重要國家戰略物資,應用端需求最龐大的,就是電動車領域。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戰後,許多供應鏈移轉出中國,加上去中化腳步加快,歐、美、澳、印都鼓勵在地化生產。這些國家,進而轉向握有電池上游原料關鍵技術的台灣廠商,尋求合作。
歐洲鋰電池製造廠資深副總裁 Axel:「當我們在尋找磷酸鐵鋰電池(LFP)合作夥伴時,我們發現台灣企業具有非常強大的研發能力,再加上已經向客戶進行商業交付,這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我們也重視台灣企業的透明度和勤奮工作文化,這使得建立信任關係變得容易。」
「信賴的夥伴關係」,為台灣在國際上打出口碑。在電池產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台灣鋰智財供應商以授權IP的方式,協助五眼聯盟壯大電池供應鏈。
台灣電池材料公司創辦人 張聖時:「協助了盟友在歐洲美國印度去發展他們自己的產業鏈,回頭再壯大自己的研發中心,更深化下一代比如說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的技術。台灣是很有機會去成為一個鋰電池IP的一個服務的中心,去服務你的盟友,也避免他們被中共威脅,也獲得自己的定位。」
台灣電池供應鏈也逐步成形,台塑、台泥、鴻海,積極擴大電池產業布局。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 王瑞瑜(2023.04.12):「那我們在比比什麼呢,比裡面整個電芯裡面的性能。在這個那麼激烈的市場上,能夠跟寧德時代,做出一個差異化的產品。」
鞏固台灣自主研發電池實力,提升國安戰力,與盟友開創沒有紅色供應鏈的電池生態鏈。
新唐人亞太電視李晶晶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