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1月13日訊】剛剛結束的中國「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並沒有激起人們的購買熱情,反而是「今年雙11變『靜悄悄』」成了熱搜話題。外界關注,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漫長的冬天,民眾更通過「躺平」來表達對中共當局的不滿。
中國一年一度的「光棍節」,也就是「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於11月11日午夜結束。
雖然早在10月份,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紅書等電商平臺就紛紛推出促銷優惠,包括返折扣、返現、一件直降、跨店滿減、優惠券等,爭相打出「全網最低價」的噱頭。不過消費者卻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熱情,反而是「今年雙11變『靜悄悄』了嗎」的帖子成了熱搜話題。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大家現在兜裡都沒錢了,不光是兜裡沒錢了,而且還預期,我將來也不會有錢。如果我現在沒錢,預期我將來有錢的話,那我現在還是敢消費。現在是我現在沒錢,將來也沒錢,那我還消費幹什麼呢?這個消費要精打細算了。」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認為,整個中國的消費低迷現象凸顯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漫長的冬天,中國人對未來的預期非常悲觀。
王赫:「這個冬天什麼時候結束,這個冬天到底有多冷,現在大家心裏都沒數。所以整個社會都有一種很不確定(的心態),大家是很不樂觀。而且現在是國內外對中國經濟的走勢(看法)基本上達成一致,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非常糟糕了。」
中共統計局11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上個月下降0.1%,較去年同期下降0.2%,繼續陷入通貨緊縮,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持續下降。
臺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中國經濟陷入的叫做失業型通縮,就是因為失業的上升削減了所得與購買力,同時也削減了消費者信心,所以消費者這一端收縮、節衣縮食,企業那一端營收與獲利也跟著會受影響,會下降。企業這一端受到影響,又不是裁員就是破產,又會回過頭來影響家庭跟消費者這一端。」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中國的就業、消費者信心問題以及房地產危機、外商撤離、外銷訂單流失、財政與金融等一系列問題都表明,中國經濟已經沒有了動能,非常難以扭轉。而中國經濟並不發達,內需根本不夠,必須依賴大量外需。但北京誤判局勢,盲目以所謂「大國崛起」自居,導致在國際上越發孤立,外需大減。
吳嘉隆:「現在中國還沒有跨過中等所得陷阱,這個時候還必須大量的依靠國外需求來拉動自己的經濟,拉動自己的就業。從出口就業所得到消費投資,真正的動力都是出口。所以習近平跟美國經濟脫鉤,要把美國的影響力趕出去,這個來得太早,做得太早,然後自己就會付出代價。」
美國貝恩公司發現,在參與調查的3,000名中國消費者中,高達77%的人計劃削減或維持去年「雙十一」的支出水平。
對此,王赫談到,中國消費者對「雙十一」這類商業刺激行為已經習以為常,而且這類活動很多已經變味,大家開始感到厭煩。此外,中國的經濟問題根源在於政治。現在老百姓對現狀非常不滿,於是就不消費、不生育,通過「躺平」來變相反抗中共。
王赫:「就是整個中國社會進入到一種老百姓活而無樂的狀態。那麼活而無樂,下一步要幹什麼呢?就是大家起來,沉默的地下的岩漿要爆發。中國整個社會形勢可能面臨著一個突變的問題。」
「雙十一」最早源於阿里巴巴旗下淘寶購物網站在2009年11月11日舉辦的「淘寶商城促銷日」,現已演變成中國大陸全行業一年一度的促銷購物活動。
編輯/李謙 採訪/駱亞 後製/陳建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