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發明新詞「慢就業」 輿論諷:喪事喜辦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9月15日訊】中共不再公布青年失業率後,發明新詞「慢就業」,稱38%的大學畢業生選擇「慢就業」,引發輿論嘲諷:「把『就業難』說成『慢就業』喪事喜辦。」

中共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4月中旬對4000多名高校應屆畢業生進行調查,38.0%的受訪者選擇「慢就業」,其中32.0%是為了繼續深造,6.0%選擇暫緩就業。

「慢就業」指的是應屆畢業生中暫未進入就業市場的人群。說白了就是「失業」「找不到工作」。

上海調查總隊自2015年開始使用「慢就業」這一名詞,調研報告稱,近幾年,「慢就業」比例整體呈升高趨勢,從2015年的15.9%提升到2023年的38.0%,8年間提升了22.1個百分點。

調研報告還表示,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和家長的支持,為畢業生「慢就業」提供了物質保障和精神支持,91.0%的家庭支持「慢就業」。

官方把「就業難」說成是「慢就業」,引發輿論嘲諷:「是我們不想上班嘛?招這麼多大學生最後提供不了崗位,還造上新詞了。」

「慢就業不就是找不到工作嗎?家裡不支持還能咋,把讀了這麼多年書的孩子扔了嗎?」

「失業和待業兩個詞燙嘴麼。」「『就業難』說成『慢就業』喪事喜辦。」

「失業就是失業,名字越來越花樣,把中國真實失業人數公布出來吧,掖著藏著也沒用。」

「就業了嗎?A:慢就業 B:繼續深造 C:暫緩就業 D:靈活就業。」

有網友諷刺當局:「建議把死亡率改個名,叫再重生率,這麼一改是不是出生率就漲了。」

(微博截圖)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並未因放開防疫管控而快速復甦,相反直線下跌,消費、出口、投資,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全部癱瘓。

與此同時,中國青年失業率則直線攀升,率破歷史記錄。1—6月分別為17.3%、18.1%、19.6%、20.4%、20.8%和21.3%。官方宣布自7月起不再公布青年失業率數據,令外界嘩然。網友嘲諷:「實在編不下去了。」「情況太嚴重,眼不見為淨。」

中國問題專家橫河此前對新唐人表示,看起來,6月21.3%的青年失業率很可能是低估了,「如果當局繼續公布數字的話,那麼太高了會引發社會恐慌,太低了和一般人的感受不符合,更會引發不滿,所以它乾脆不公布,裝傻」。

中共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的調查結果顯示,38.0%的大學畢業生選擇「慢就業」, 這意味著中國青年失業率可能已高達近四成。

早前,北京大學副教授張丹丹發表《可能被低估的青年失業率》一文,指出若將約1600萬名躺平、啃老等不工作者均視為失業,3月份中國青年的實際失業率最高可達到46.5%。

青年失業問題對中共政權帶來衝擊,中國知名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聯合創始人劉元春6月在一份報告中警告說,青年失業問題十年內可能不會緩解,「倘若處理不當,將會引發經濟領域之外的其他社會問題,甚至成為政治問題的導火索」。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