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2月18日訊】儘管中共當局宣稱,在經歷了3年的「清零」之後,中國經濟很快會回到正軌。但這項破壞性政策的陰影,仍籠罩在中國的製造業中心之上。
據彭博社報導(鏈結),作為中國南方經濟重鎮的廣州,許多工廠主和招聘人員表示,有大量的工人在新年假期結束後,不願回來工作。
去年當局強硬封控之下,這些工人遭遇了長期停工,在長時間沒有工資,生活面臨困境之下,最終造成警民衝突,演變成嚴重的維權抗議事件。(了解更多)
彭博社指出,嚴厲的清零政策,使大量的農民工不願意回工廠,加劇了中國勞動力市場的長期結構性問題。在清零前,由於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已在萎縮,年輕人也不太願意在低薪、勞動密集型的行業裡工作。
海珠區的招聘人員唐寧(Tang Ning,音譯)說,她努力了一週,卻無法雇用一名工人。她工作了十多年的服裝廠,在中國新年假期前有30多名員工,但只有10名員工在假期後回來上班。
唐寧說,他們的不情願是可以理解的。
「想像一下,你離鄉背井到大城市裡,一輩子的工資都買不起房子,住在小小的舊房間裡,與許多人共用廁所,每天工作12個小時。唯一的目標是儘可能賺錢和存錢」,唐寧說,「但後來封鎖了。你不知道有多長時間完全沒有工資。」
唐寧說,若繼續招不到人,工廠會考慮提高工資,但由於利潤微薄,增加的幅度會很有限。
她來自四川省,在廣州工作了十多年,認為這個城市是她、丈夫和他們五歲孩子的家。但唐寧說:「對過去三年來的年輕工人來說,廣州只給了他們住在小房裡的經驗,被封鎖,沒有任何積蓄。留下來有什麼意義?」
彭博社表示,雖沒有數據顯示作為中國出口經濟動力的2.96億名農民工中,有多少人沒有回到工廠,但員工和管理人員都顯示,許多行業因為缺工,難以走上正軌,公司因此被迫提高薪酬。
報導認為,農民工是受中共防疫政策影響最深的群體之一,由於「清零」使工廠陷入持續封鎖。工人們可能幾個月沒有工資,或被迫在「閉環」條件下工作,長期不能與廠外的任何人接觸,並與家人分離。
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Bruce Pang)說:「在經歷了Covid-19封鎖期間的不確定性之後,使更多農民工堅定地想留在家鄉。」
據「智聯招聘」調查,近40%回家過年的工人想在當地謀職,其中約15%已開始在尋找工作。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高薪吸引工人進入勞動密集型行業,可能損害中國低勞動力成本的長期優勢。
「在很短的時間內,中國肯定會失去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每一個機會。」伍德克指出,孟加拉、越南和印尼等國家,將會是受益者。
農民工回到工廠的遲疑,表明中國經濟前景仍不確定。同時,消費者信心仍接近歷史最低水平,汽車銷售繼續暴跌,房地產也遠未復甦。雖然餐飲、旅遊等行業在中國新年期間出現反彈,但支出仍遠遠低於大流行前的水平。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