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8月31日訊】目前,地球就像個特大號的蒸籠一樣,熱氣逼人。而全球也幾乎都面臨著高溫乾旱、糧食短缺的問題。媒體報導說,歐洲是500年來的大旱,美國迎來的是1,200年的大旱,而中國的情況被認為是世界氣候史上最嚴重的熱浪。在長江流域的糧食主產區,鄱陽湖已經「瘦成了閃電」。那麼,今年全球為什麼會這麼乾旱高溫呢?中國鄱陽湖的世紀乾旱,又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呢?北半球大面積乾旱,加重了糧食危機,一些科學家提倡的「吃蟲救地球」難不成真要發生了嗎?
經濟學者如松說:「所有的金融危機都可以用印鈔來解決,印鈔可以解決的危機,本質上就不是危機;而印鈔無法解決的危機,才是真正的危機,這是真正的生存危機,或許我們正面臨這樣的局面。」
看來,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都意識到,氣候變化造成的危機越來越不能小覷,也許事情的發展已經迫在眉睫,所以,才會引發如此廣泛的關注。今天,我們也想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北半球遭遇乾旱 糧食危機成各國政府共同考驗
我們看到,持續的俄烏戰爭和全球供應鏈混亂,造成了能源和糧食價格的高企,這已經成了目前各國央行用錢也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最近兩個月,北半球大面積乾旱,更是加重了糧食危機,這也成了各國政府一個共同的考驗。
比如歐洲,歐盟研究專員,就在上星期的一份聲明中提到,歐洲目前正處於5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之中。在8月初的時候,德國之聲就報導說,極端的乾旱,對歐洲主要的河流已經造成威脅。從歐洲的大動脈萊茵河,到意大利最長的河流波河,再到法國的羅亞爾河(Loire River),都面臨著乾枯風險,而流經葡萄牙、西班牙兩國的,伊比亞半島最長的河流——塔古斯(Tagus)河,也瘦身成了一條小溪。
歐洲乾旱觀測站的報告說,歐洲大部分地區正面臨嚴重的乾旱危害,其中有47%的歐盟土地處於「警告」級別,還有17%處於更嚴重的「警戒」級別。
河流無水、湖泊見底,受影響最直接的就是農業生產。歐盟研究專員的聲明中提到,農穀物產量,預測比5年平均水平低16%,粟米產量預測低15%。而意大利更悲觀地預期,稻農今年將損失30%到50%的產量。另外,西班牙的橄欖油收成,預計將會減少三分之一。此外,很多有著歐洲特色的農作物,也在面臨危機。
而在北美地區,美國農民的日子也不好過,美國有一半以上的土地正在遭遇乾旱,對當地來說,這場乾旱堪稱是1,200年來的超級大旱災(megadraught)。
美國很有名的跨越7個州,長達兩千多公里的科羅拉多河,7月份時,已經創下了自1930年以來的最低水位紀錄。
美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地——德州,棉花產量占到了全美總產量一半以上。根據美國乾旱監測報告,德州有21%的地區受到了極度乾旱的危害,對德州農業造成了很大影響。
美國農業預測人員預計,棉花收成的損失將會超過40%。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國,乾旱造成的棉花生產前景的惡化,很可能會讓全球纖維作物,連續3 年陷入到供應短缺的窘境。
還不只是作物減產了,在美國北德州,因為酷熱缺水,寸草不生,許多牧場主人養不起牛,只好忍痛把牛賣了。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統計,今年比去年少了75萬頭牛,導致牛肉的價格上漲,那麼,如果牛肉越來越貴,人們要是吃不起牛肉漢堡,是不是就真得考慮去吃蝗蟲漢堡了呢?
江河無水 江西農民打井15個小時取水
我們看,歐洲是500年一遇的乾旱,美國是1,200年一遇的特大乾旱,但是,要是再看看中國的情況,似乎還要更怵目驚人。國際性科學雜誌《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在8月23日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國面臨的這一次高溫,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
前段時間,中共當局發布了全國乾旱緊急狀態,長江沿岸地區遭遇了創紀錄的持續高溫。在上星期,各種乾旱消息頻出,比如長江流域斷流,鄱陽湖瘦成一道閃電,以及重慶山火燒成了火焰山等等,因此,乾旱引發的糧食問題也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中共當局早前公布出的數據顯示,僅在7月份,高溫就給中國造成了27.3億元人民幣的直接經濟損失,影響到550萬人和將近300萬畝的土地。
隨著旱情的持續,農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8月23日,中國農業農村部、水利部及多個部門發布了緊急通知,要農民收割和儲存水稻,並採取行動加強未來幾個星期的糧食增長,還要求各地方政府「盡一切可能」尋找更多的水源。
比如在中國13大糧食主產區之一的江西省,在上個星期三,也就是8月24日,已經把抗旱應急響應提升到了最高級別四級。
有農民提到,旱地的芝麻、粟米、紅薯、棉花都乾了。只有稻田可以從附近的水庫澆水。
因為河水乾涸,江西九江的農民不得不自己打井,一位參與打井的村民就提到,因為打井任務繁重,一天的工作都要超過15個小時。
8月28日,中共水利部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長江流域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10個省市,耕地受旱面積達到6,632萬畝,有499萬人因為乾旱受到了供水影響。而在一個星期之前,中共水利部的數據顯示,這幾個省(市)的耕地受旱面積是3,200多萬畝,有240多萬人的供水受到了影響。
也就是,僅僅一星期的時間,受旱耕地和人口就擴大了一倍,而旱情的加速惡化,也讓秋糧前景變得更加嚴峻。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秋糧收成,大約占到了中國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三。去年,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個省份的糧食產量,合計是1.68億公噸,占到了中國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4.6%,也就是四分之一。我們知道,這幾個糧食大省,現在正在遭受嚴重的乾旱。
農民的難題:幾十年來的耕種方法或需改變
我們從歐洲、美洲、中國這樣看下來,似乎今年的乾旱影響到了全球多數人口地區,這是不是有什麼共同原因呢?又給農民帶來了怎樣的難題呢?
雖然我們不是地理學家和氣候學家,但是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專家的警告。
比如,著名的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教授,它曾經預言說:隨著氣候變化,2023年,地球大部分地區將進入小冰河時代!明年就是2023年了,不知道現在的情況算不算小冰河,但是極端的乾旱炎熱氣候卻正在進行時。
也有氣候科學家提到,造成今年旱情的一個因素,是因為拉尼娜現象(La Nina)。
什麼是拉尼娜現象呢,就是指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水溫度異常變冷,並會導致全球氣候異常,包括導致歐洲、美國和亞洲部分地區的降雨量減少,美國西部出現乾旱以及亞洲部分地區異常寒冷。
在過去兩年,拉尼娜現象在連續出現,而美國氣候中心(NOAA)預測,拉尼娜現象將持續到今年冬季。這意味著會出現「三重」拉尼娜,不僅今年的夏天會更熱,並且今年的冬天,還會更加寒冷。
且不論是小冰河期,還是拉尼娜現象,都是在告訴人們,這樣的乾旱、極端的氣候,恐怕以後會是常態。如果未來氣候要變得更乾燥的話,那對於一些國家來說,可能許多人將不得不改變他們幾十年來的耕種方法了,比如中國,在受災較為嚴重的地區,當地政府已經在敦促農民補種,或者是改種紅薯等晚秋作物。
天氣,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至關重要,無論現在人類的科技如何發展,人們根本上還是要靠天吃飯。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天人感應」的說法,就是說天象和人事變更,它是直接對應的。且不論「天人感應」,就是我們目前的各種研究也都認為,地球氣候的變化,是和我們人類生活活動有著本質上的聯繫的,當今地球上的極端天氣頻發,也是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的結果,是上天對人類的警告或者是說懲罰,人類對大自然如果只是一味的索取,而不想付出,那麼,想風調雨順也是難,所以,在一些看似天災的背後,追根溯源,往往都有很大一部分人禍的因素,而這一點,在中共這兒就體現得尤為突出。
三峽大壩蓄水 鄱陽湖始乾涸
大家記得上星期,大陸網絡上熱傳過一張衛星圖片,洞庭湖和鄱陽湖,本來是中國最美的兩大湖泊,但現在,都瘦成了閃電。
剛才我們提到,江西是中國產糧大省,而江西的糧食主產區,就在環繞鄱陽湖的周邊地帶。
我們就以鄱陽湖為例,來找一找導致鄱陽湖乾涸,進而造成糧食減產的人為原因,看看中共這幾十年是怎麼幹的。
根據江西省水利廳的紀錄,2022是1951年有紀錄以來,鄱陽湖最早進入低枯水期的年份,比原先最早出現低枯水期的年份,也就是2006年9月28日提前了40天,如果和1951~2002年平均出現低枯水期的時間相比,更是提前了105天。
而2003年,它是一個分水嶺,在2003年之後的近20年來,鄱陽湖進入枯水期的日期,比2003年之前的年份,明顯大幅提前。
為什麼呢?因為把長江攔腰截斷的三峽大壩,就是在2003年開始蓄水的。那麼鄱陽湖乾涸的原因,真和蓄水有關嗎?
事實上,中共官員自己的說法印證了這件事情。
著名的中國水利專家王維洛曾經提到,江西省防汛辦主任徐衛明,在2015年1月15日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三峽對鄱陽湖的影響主要在蓄水階段:枯水位提前,枯水時間延長,枯水位降低,冬季的枯水情況在秋季就出現了。」
王維洛說,徐衛明的這段話講到了要害。
《財新周刊》,也在今年7月18日的封面文章《挽救鄱陽湖:緣何而枯?》中提到,在一場關於在鄱陽湖上是否建閘的聽證會上,工程支持方認為:2003年三峽蓄水以來,鄱陽湖和長江之間的江湖關係,已經發生了明顯改變,對鄱陽湖的生態產生了巨大影響,並預計,未來兩者的江、湖關係會繼續惡化,鄱陽湖枯水形勢還會進一步加劇。
從中共官方的講話,以及財新網的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中共當局清楚地知道,建三峽大壩,對長江流域的影響,甚至會導致下遊湖泊的乾涸;另一方面,中共當局治水的方法只有一個字——「截」,不是建壩,就是建閘。但是,這個方法好用嗎?
中國人,恐怕沒有人不知道大禹治水這個故事的。
史書中記載說,當時禹的父親鯀,也曾經被任命去治水,而他所採取的辦法是堵水,就是截斷。結果呢,失敗了,鯀就被舜流放了,死了。
後來大禹又去治水,勵精圖治,終於成功了,那麼大禹是怎麼成功的呢?《史記夏本紀》的記載是,大禹是「開九川,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大禹是按照自然規律、河流走向,把河道都疏通了,把大江大河的水系都打開了,讓它流入大海。
所以大禹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他是在遵守自然規律對洪水進行疏導,而不是攔截。
提到這個疏導洪水,最新的消息就說,長江流域的旱情還沒緩解,但是洪水的風險卻增加了。
上個星期日,久旱的長江部分流域迎來了暴雨,出現了「旱澇急轉」。
「旱澇急轉」是指在已出現乾旱的情況下,又在短期內發生高強度降水,這種情況會更容易形成洪災,因為長期乾旱導致地面植被減少,土壤結塊硬化也影響雨水往下滲透等因素,所以,在同樣的降雨總量下,久旱之後突降暴雨,帶來的洪水會更加迅猛。
可以看到,在28日下午6時,四川及重慶,從乾旱的緊急狀態立即轉為了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我們看,在中共的各種折騰中,大自然的反噬也表現得異常猛烈,不過,中國的神傳文化中,也早就告訴了我們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老子就在《道德經》中說過:「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就是說,自然規律,或者說「天理大道」,對任何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但它常常幫助的是那些重德行善、順應天理的好人。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沺欣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李松筠
訂閱財商天下:https://bit.ly/2XuEbjP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