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8月16日訊】「烹調」是廚師下廚的雅稱,包括烹和調兩個字,體現出做飯時的兩項主要內容。烹,即把食物弄熟,調,則是調劑、調和之意。同樣一份食材,不同的人會烹調出不同的味道。一名優秀的廚師,會根據搭配的材料,食客的喜好等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地掌握味道的濃淡、把控調劑的尺度。
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和美食家袁枚,在其《隨園食單》的《調劑須知》中有這樣的論述:「調劑之法,相物而施。有酒、水兼用者,有專用酒不用水者,有專用水不用酒者;有鹽、醬並用者,有專用清醬不用鹽者,有用鹽不用醬者;有物太膩,要用油先炙者;有氣太腥,要用醋先噴者;有取鮮必用氷糖者;有以乾燥為貴者,使其味入于內,煎炒之物是也;有以湯多為貴者,使其味溢于外,清浮之物是也。」
其大致的意思是:調整味道合宜的方法,要根據食材的不同而處理不同。有的菜品需要同時加酒和水,而有的菜品只需加酒或水中的一種;有的菜品需要同時加鹽和醬,而有的菜品則只能加鹽或醬中的一種;有些食材本身油脂太多,就需要先過一下油,把食材裡的油脂逼出來;而有些食材腥氣較重,就需要先噴一下醋,去除腥氣;有些原材料必須使用冰糖才能完美提鮮;有些原材料需保持乾燥為好,方便入味,適宜煎炒的菜品多是如此;而有些原材料則適合做湯,使它本身的鮮香味充分釋放,湯羹類的菜餚多是這樣。
《調劑須知》僅僅提供的是調劑食材的大致原則,而袁枚在《隨園食單》的具體每一項菜品中,更加詳盡地體現出這個原則的實施過程。調劑之法對廚師來講,知易行難。清朝名廚王小餘曾講過「作廚如作醫」的話,只有用心揣摩各種食材適合的做法,細心把握運用水火的尺度,才能把菜餚做得讓每個人都喜歡。
(責任編輯:葉誠允)
相關鏈接:《隨園食單》之《須知單》
本文網址: //www.ansado.com/b5/2022/08/15/a10350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