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4月26日訊】在中國,水滸故事「吳用智取生辰綱」幾乎家喻戶曉。《水滸傳》第十四回講到,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了十萬貫金珠、寶貝等寶物,準備送到東京,為他的丈人蔡太師慶賀生辰。由於前一年送的十萬貫生辰綱,半路上被人搶劫一空。為保今年的賀禮萬無一失,梁中書派「青面獸」楊志親自護送生辰綱入京。
而這筆生辰綱自打上路後,就被各路綠林好漢盯上了。「赤髮鬼」劉唐認為這生辰綱是不義之財,取之何礙!有意召集諸位義士去打劫,便投晁蓋報信。晁蓋說自己夜晚夢見了北斗七星,直接墜在他家的屋脊上。「智多星」吳用認為這是個吉夢,將有七八個好漢應了這個夢。晁蓋等七人應天垂象,開始聚義舉事,最終由吳用定策,以智謀取下了生辰綱。
梁中書為蔡太師送的生日賀禮,為什麼稱為「生辰綱」呢?生辰,不言而喻。說起「綱」,可有一番來歷。
唐朝時,將轉運大宗貨物的所行辦法或組織稱為「綱」,以綱作為計量的運送方法稱為「綱運法」。據北宋王讜《唐語林》記載:「劉晏為諸道鹽鐵轉運使,時軍旅未寧,西蕃入寇,國用空竭,始於揚州轉運船,每以十隻為一綱,載江南穀麥,自淮泗入汴,抵河陰,每船載一千石。」
這段記載中,提到的劉晏是唐代宗時期的理財大臣。他幼年時因天資聰穎,被公卿大臣譽為「神童」。傳統兒童啟蒙教材《三字經》中有幾句說道:「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說的也是他。劉晏長大後對財經有著濃厚的興趣。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劉晏擔任諸道鹽鐵轉運使,集鹽鐵、鑄錢等財經大權於一身。
但安史之亂後,運河因為年久失修,漕運幾乎中斷,關中缺糧,不僅官府沒有餘糧,連軍隊也缺乏糧餉。糧穀匱乏,導致糧價飛漲。除此之外,當時,大唐正對周邊的奚和契丹族用兵,再加上安史之亂遺禍匪淺,國庫早已空乏。
江淮地區經濟富庶,是大唐的財賦收入要地。晚唐杜牧《樊川文集》中有「今天下以江淮為國命」之說。為解決糧荒,平抑物價。劉晏主管財政後,他定策修治運河,疏通河道,分黃河水入通濟渠,運河很快得以暢通。又在揚州建了十個造船場,專門打造漕船,為朝廷轉運大宗的糧食物資。前後打造了二千艘漕船,每艘船可以運載漕糧一千石。
劉晏改善漕運法,將直運改為分段接運,也就是江南的漕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黃河,黃河漕船不入渭水。在各交接地修建糧倉,以貯存轉運來的漕糧。各段以十船為一綱,由官府軍隊護航,以確保漕運安全,這就是「綱運」。劉晏整頓漕運,頗有成效,每年漕船向兩京轉運糧穀高達上百萬斛,並且「無斗升沉覆者」。這段時間,不論關中地區是否遭受水旱,糧價始終保持在平穩價位。
劉晏實施的綱運法,以「十船為綱,每綱三百人,篙工五十人,自揚州遣將部送至河陰」、「船十艘為一綱,使軍將領之」。分段運輸,如果轉運途中遇到危險,後續船隊即可獲知消息,將運輸損失降到最小。綱運法明確了每次運輸的權責,便於管理,「十運無失,授優勞官」,各段將官辦差沒有差池,褒功罰失也比較容易。
劉晏的綱運法影響深遠,被後世多個朝代所沿用。唐朝綱運法只限於漕運(水路運輸)。到了宋朝,綱運擴大到陸路,也不僅僅只運輸糧食,諸如馬匹、茶葉、鹽、銀錢,甚或名花奇石等都可綱運,於是出現了馬綱、茶綱、鹽綱、花石綱等用語。
《水滸傳》中,梁中書為蔡太師準備的生辰賀禮,高達十萬貫的金珠寶貝,分批裝在十多挑擔子中,由十五人結隊護送,因此稱為「生辰綱」也就不足為奇了。
參考資料:
《唐語林》
《水滸傳》14回至16回
《舊唐書·劉晏傳》卷123@*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