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社會,很多朋友都開始注重自身的健康和長壽。所採用的方法大致都是,補充營養或者運動等等。
不可否認,這些方法的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卻不是健康的根本,那健康的根本在哪裡呢?其實就在於自己的心態。
我們都知道,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修煉的人講修心,常人講修養;而西方人講紳士風度。其實講的都是人的心態問題。
為什麼要把人的心態看得那麼重呢?它對人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今天我們就從人體健康這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心態的重要性
在我國道家學說中講到:宇宙是由陰陽五行構成的。又講到: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自有陰陽。陰陽平衡,則宇宙昌盛;陰陽平衡,則人體健康、長壽。反之,則宇宙衰敗、人體疾病纏身。
在我國的秦朝,呂不韋等撰寫的《呂氏春秋》一書中就說到:「年壽得長者,非短而緩之也,畢其數也。畢數在乎去害。何謂去害?……大喜、大恐、大憂、大怒、大衰,五者損神則生害矣」。這段話的大意是講,一個人要想得到健康長壽,最關鍵的問題是,必須去掉人體內的五大惡習:即大喜、大恐、大憂、大怒、大衰。才能使自己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從而達到人體的陰陽平衡。
我國西漢劉安編寫的《淮南子·精神訓》中也說到:「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大憂內崩,大怖生狂。」
從醫學的角度來講:喜、怒、驚、恐的刺激量過大、過猛就能導致人體的陰陽平衡,它是產生疾病的主要條件。有許多在醫院臨床所見到的,因情志劇變導致的心陽暴脫而死亡的,肝陽化風而死亡的,以及暴聾、暴盲、發狂等情況,大多都與喜怒驚恐有關。
所以說,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對人的健康就很關鍵,遇事不驚不喜,才能使人體儘可能保持陰陽平衡的狀態。這是人體健康、長壽的法寶。當然,中國人常講百人百姓,有的人性格豪爽開朗,而有的人性格沉穩內向,這些都與人的基因和遺傳因素有著直接的關連。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性格,只要我們努力去做,都能造就出自己一個較為平和的心態。
我們以上談到的這些道理,很多朋友也許都知道,也都認可,也明白自己應該去掉在人間養成的不良惡習。可是一旦遇到矛盾,刺激到人心靈的時候,就身不由己了,那急躁的心,那暴脾氣就隨之宣洩而出。這樣就打亂了這個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陰陽平衡,不但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使矛盾更加的激化。同時,也給自己的身體造成了無形的傷害。
二,克制慾望
中國有句成語: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確,一個人要想改變自己的脾氣和一些不好的思想觀念,實在是太難了!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每個人都有共同的體驗與認知。
雖然難,但也不是不可改變。那麼如何改變,改變的關鍵點在哪裡呢?其實就是放淡人的各種慾望,追求和強烈的爭鬥之心。越放縱自己,慾望就會越強烈,改變自己也就越困難。這不是哪個人恆心大小的問題,而是那些個慾望和爭鬥之心在阻擋著你的改變。
舉個例子,我們無論是從影視片或者是一些古書中都可以看到,很多那些名人或成大事者,對自己要求都非常的苛刻,很多人在他們辦公室的牆上都懸掛著一幅牌匾,上面寫著「制怒」,或者「克制」、「忍」等等,比如清朝兩廣總督林則徐就是把「制怒」作為座右銘。他們就是在用這種方式在克制著自己的慾望和爭鬥之心,從而改變著自己,使自己達到平和的心態。
當然,我們活在世上的人,所追求都是不同的,有理想有抱負的,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他們改變自己是為了成就自己的理想,因為德必須配位嘛;而我們一般的百姓,所追求的就是健康和長壽。
大家想一想,要想達到這麼高的目標,我們不付出那能行嗎?因為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是天理,是吧!
所以無論是哪一種追求,或者沒有追求,那改變自己,使自己能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會對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三,擺正關係,客觀看待
我們以上所談的這些道理,有些朋友可能還是感到疑惑,甚至不相信。為什麼呢?他們認為,如果擺正心態就能治百病,那人就沒病了唄!怎麼可能呢?
是的,這個疑問是有道理的,我們應該擺正這個關係。因為生老病死那就是人的狀態,是天定的。所以人是不可能不得病的。只不過心態好的人,當一般的病魔來時,他會調整自己,儘可能地使人體的陰陽達到平衡,從而使自己的身體很快得到康復。
當然如果遇到大病來時,就很難做到這一點了,因為人的承受能力、吃苦能力都是有限的,他的境界就在那裡,所以當遇到大的磨難時就很難達到平和的心態。那就趕緊上醫院吧!
談到這裡,我們再把話題延伸一下。那可能有朋友會問:有沒有可能達到超越人的境界,擺脫生老病死呢?我們在這裡告訴大家,有!那就是修煉,這是唯一的一個方法。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那些修佛修道的人他是沒有病的,對吧?沒有病,也就擺脫了生老病死的煩惱。他們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而人卻做不到呢?是因為他們在修煉,他們有師父。在修煉的過程中,他們的師父就有能力幫助他們做到這一切。
所以說,人要想徹底沒有病,擺脫生老病死,就唯有修煉,這是一條千真萬確的真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