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符時為何都要使用硃砂和黃紙呢?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2月02日訊】道家人士在畫符時,為何總選用硃砂、黃紙作為工具呢?此文就來跟大家說說這一項道教文化。

「符」又叫「符篆」,最早來源於原始的巫覡文化,在篆書的基礎上,使用文字、星象等符號,並將它書寫在一些特殊的材料上。

張天師(本名為張陵,或稱張道陵)在創立道教時,吸收了大量的原始文化,將病人的罪惡之事用符篆寫出,寫上三份,分別投放在山上、地下、水中,以此希望三官大帝能寬恕自己的過錯。

這裡先說說一則張天師的知名故事,內容也提及在紙上寫下過錯之事:

東漢末年,瘟疫是連年不斷,染疫過世的人不計其數。人們聽聞張陵神通廣大,能為人治病,都紛紛來尋求張陵幫忙。然而,張天師替人治病的方法,卻看似平淡無奇。

當時,張陵讓染疫的人,把自己一生所犯的錯誤一條條回憶清楚,親筆記下來寫在紙上,然後扔到水中,同時向神明發誓,不再做那些不好的事,如果再犯錯就終結自己的生命。人們相繼按照這一種平凡無奇的方法去做,誠心誠意地發誓,並悔改自己的過錯。結果,大家的病居然都好了,瘟疫也消失了。就此往後,眾人更加敬重神明,重德向善,而且只要犯下過錯,就會靜思省過,祈求神明,誠心悔改,力求成為更好的人。

雖然張天師的這一種悔過方式很簡單,但意義深遠,能讓眾人懂得敬神行善的道理,還能改善社會風氣。

至於一開始提及張天師所運用的符篆,自然與作惡者寫下過錯來認錯悔過不相同了。「符者,上天之合契也,群真隨符攝召下降。」道教符篆的基本作用在於敕召鬼神,是藉助神明的力量來達到治病禳災、驅邪滅禍的目的。

一張小小的符篆裡包含了神仙名諱、形貌、符咒等大量的資訊,它是以意念為載體,是溝通人與神關係的資訊通道。與古代寫字畫畫時需要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一樣,道教在畫符時也需要一套專門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硃砂和黃紙。不過,為何是硃砂和黃紙呢?

根據《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記載:「丹砂,味甘微寒,主身體五臟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魅邪惡鬼,久服通神明不老。」硃砂,又稱辰砂、丹砂、赤丹,呈褐紅色,是道士畫符和煉丹時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道教的修行過程中,外丹很長時間都是一種修煉的方式,《神農四經》有記載:「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為天神,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這裡的上藥指的是煉製丹藥的材料,如丹砂、金銀、諸芝、五玉、雲母等。

晉代葛洪在《抱朴子》說道:「硃砂為金,服之昇仙者上士也。」並且還介紹了煉製丹藥所需的水銀、硫黃、丹砂、礬石、雄黃、雲母等材料。道教的諸多典籍裡記載了許多服食硃砂成仙的傳說故事,如神人主柱,他為縣令章君明冶煉丹砂,三年後煉得神砂飛雪。章君明吃了,五年後能夠飛行,於是和主柱一起離開了;泰山人崔文子,常年煉製以黃精散藥和硃砂丹為主的丹藥,最終得道成仙。巴戎人赤斧,善於用水銀煉製丹砂,和硝石一起服用,三十年後返老還童,毛髮長出來都呈紅色……

硃砂既可以養神安魄,又能殺精魅邪惡鬼,因此將它用在符篆上更具有驅邪避禍的神威。另外硃砂是紅顏色,紅色在古代是辟邪和吉祥的象徵,與現代所謂的中共紅禍是大大不同,因此,古人在過年期間貼上紅色春聯、紅色的福字,是具有驅邪避禍之效的。再有就是」硃砂」帶有「誅殺」的諧音,對那些妖精邪怪更具震懾作用。

在古代文化中,「五行」(木、火、土、金、水)與「五方」(東、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黃、白、黑)之間存在著玄學的關聯。所以在古代,黃色代表著中央戊己土,被視為「正色」,也是帝王專用的顏色。同時黃色也具有驅邪避禍的作用。

根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端午時,或是用繪有鍾馗天師的畫像,或是用黃紙朱印,貼在大門上,起到辟邪避瘟的功效。因此,人們認為,當硃砂的紅配上黃紙的黃,會讓符篆具有無上的神威。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李曉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