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4月12日訊】美中貿易戰引發外資大逃離,中共病毒禍害全球,更成為外資加速撤離中國的催化劑。日前,有專家稱,各國製造業撤離中國市場出現的漣漪效應,已衝擊到習近平「雙循環」構想。
創辦《中國老闆新聞》(China Boss News)並擔任總編輯的國際財經律師布蘭道(Shannon Brandao )近日撰文說,來自台灣、韓國和日本等投資大國的製造商,正大批離開中國,儘管當局很少公開承認,但他們仍在努力保留這些外國直接投資。
台達電子3月份告訴《金融時報》,他們計劃減少90%的中國勞動力,即使沒有中美衝突,中國也不再是一個製造的好地方。主要原因是工資上漲和員工離職率高。
而韓國三星公司自關閉其在廣東省惠州的智能手機工廠以來,至少60%的本地企業(包括規模較小的輔助工廠,商店和飯店)也被迫關閉。
東莞長安鎮上的一家依靠三星的大筆訂單的工廠,在停工後面臨嚴重損失,導致成千上萬的工人和管理階層被迫休假或減少工作時間,從而打擊了當地經濟。
前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 Larry Kudlow )去年也表示,政府願意補貼美國企業將生產線移出中國的成本,願意承擔企業回國的轉移成本,包括工廠、設備、知識財產、裝修等等,政府將 100% 予以補助。
《亞洲時報》2020年底報導說,在中共病毒大流行期間,由於封鎖和短缺造成生產中斷,人們對日本的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產生了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
同年5月,日本宣布斥資 2,200 億日圓(22億美元),協助位於中國的日企回國,並提供235億日圓,協助日企將工廠轉移至其它國家,例如東南亞各國。
第一波是針對日本需要的醫療設備產品,第二波是Uniqlo(優衣庫)、Nissan(日產汽車)、Toyota(豐田汽車)、Canon(佳能數位)。
布蘭道在文章中說,2020年有1,700多家日本投資公司和製造商撤資,使得負責此事的中共官員感到擔憂。廣東、江蘇和浙江的官員紛紛爭取亞洲鄰國的業務。
為了留住日本公司,當局已經出台了強有力的激勵措施,例如減稅,授權當地官員購買日本汽車以及提供財政收入以幫助一家公司建立新的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工廠。
布蘭道說,中共當局忙著拖緩製造商離開的步伐。儘管中共官媒否認或壓低外國公司要離開的報導,但中共官員的行動卻打臉了官媒這些說詞。
而製造業撤離出現的漣漪效應,已經衝擊到習近平力推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所謂經濟「雙循環」構想。
中國曾號稱「世界工廠」,外貿行業數量、從業人數都非常龐大。中共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5月期間,對中國投資排名前十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香港、新加坡、台灣、韓國、日本、美國、英國、澳門、荷蘭和德國。
這些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佔中國外資的95.2%。中國外貿行業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泛。
台灣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郭育仁接受《大紀元》專訪時分析,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就有很多外資從中國撤出搬到越南和其它東南亞國家。
他說,以傳統產業來看,撤資、轉單效應,在美中貿易戰時早已不斷發酵。直至中共肺炎,才湧現撤離潮。
專家分析,大多數傳統產業企業轉往印尼,至於越南會逐漸往中高階產品,例如半導體、科學儀器、機械等方面發展,向中國挑戰。
郭育仁教授直言,多國聯合撤資潮將出現。若各國企業在中國的供應鏈、產業鏈,包含中高端製造、設計都移出中國後,中國就變成空殼了。
專家估計,外資加速撤離,不僅衝擊到習近平「雙循環」構想,恐怕還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危機,包括房地產業、銀行業,還有社會治安危機,最終可能演變成中共的執政危機。
(記者李韻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