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情最前線】美兩黨互轟對中共太軟

德媒:中共威脅超疫情 香港就是西柏林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5月27日訊】拜登批川普對中共太軟弱,川普競選團隊則認為拜登受中共操縱,不會如川普那樣對北京強硬。「強硬對付中共」成為美國未來的國策;國際社會譴責中共的呼聲高漲,23個國家的198名政要聯合發表聲明,呼籲團結對抗北京;德國媒體《世界報》疾呼:香港就是西柏林;蔡英文承諾將提供實質幫助;栗戰書再提九二共識,與李克強各說各話。

拜登批川普對中共軟弱 美國民意決定了下屆總統必反共

中共在香港強推國安法,美國總統川普雖表示要強硬應付,但仍被批「過於軟弱」。美國民主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拜登,公開發出批評,稱美國的態度還「不夠強硬」。有分析認為,經過疫情災難後,美國全國的反共民意,決定了今年11月美國大選結果,無論誰當總統,「強硬對付中共」,都必成為美國未來的國策。

5月22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前副總統拜登接受CNBC訪問時,抨擊香港國安法立法行動,他認為美國應該號召全球齊聲譴責中國。

拜登還批評川普,就人權議題沉默,稱「這令全世界民眾傷心,這只能鼓勵惡棍和獨裁」,為全人類帶來毀滅後果。他還說:「實際上,我認為總統(川普)對後者(即中共)頗有好感。」

隨著美中關係惡化,中國,再次成為2020總統大選的熱門議題。川普及拜登都已投入巨資做競選廣告,互相指摘對方,對中共表現過於軟弱。

川普的共和黨競選團隊聲稱,拜登受中共操縱,不會如川普那樣對北京強硬;拜登的民主黨團隊則聲稱,川普正以破壞美國和盟友關係、削弱美國世界領導力的方式幫助中國。

有消息說,拜登本人與中共關係頗為密切。有文章分析,拜登的轉向,是被美國的政治環境和民意逼出來的,當前中共病毒疫情,更成了中美關係惡化的一服催化劑。疫情、疾病和恐懼,不僅被中美政界熱議,也無可避免讓美國普通民眾感受到中共對美國人的致命威脅。目前美國死於中共病毒的人數已近十萬,比越戰的死亡人數還高。

國際社會譴責中共的呼聲高漲

5月23日,由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帶領,23個國家的198名國會議員和政要聯合發表聲明,呼籲團結對抗北京。

他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表示,「香港人已被中共出賣」,並呼籲西方應停止為了「虛幻的金罐子」向北京「叩頭」。

彭定康說:「我們應該停止被愚弄的以為,在不斷地(向北京)叩頭之後將會有一個巨大的金罐子在等著我們,這一向都只是一個幻覺。」

在美國,包括總統川普在內的多名政要都表示,將做出「強力回應」。國務院已發表正式聲明,警告中共收回「港版國安法」,否則會考慮取消給予香港的優惠經貿政策,終結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美國會議員已推出多項法案,準備對中共進行制裁。

美國也可能對中共官員實施經濟制裁,將進一步打擊中共體制的凝聚力。而作為中共的海外融資中心,香港的特殊經濟地位一旦終結,也將對中國經濟造成致命打擊。

有親共港媒分析,如果美國取消對香港的優惠政策,中共將無法再通過香港購買美國出口管制的敏感技術,也很難再利用香港吸收海外資金。而且,歐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亞也很可能會跟進美國的政策,其政治影響難以估計。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24日表示,如果中共通過「港版國安法」,美國必定會有強烈回應。他稱,除了取消香港自貿區地位以外,美國的工具箱裡還有很多工具。

德國大報:中共威脅超疫情 香港就是西柏林

德媒日前也發表評論表示,香港就是西柏林,因為病毒疫情遲早可以戰勝,而中共對香港自由造成的威脅遠比疫情更嚴重。

德國媒體《世界報》主編Klaus Geiger發表評論文章說:「香港不關我們的事嗎?香港就是德國西柏林!德國正在面對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那麼為什麼德國現在應該對香港的事感興趣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德國和歐洲將會戰勝中共病毒,將會克服經濟危機。這一前提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大財富並沒有流失,這就是自由。而對香港而言,自由正面臨著威脅。」

文章表示,中共對自由造成的威脅遠比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帶來的問題更嚴重。因為我們遲早會戰勝中共病毒,但是北京當局對權力的追求卻始終是一種危險。

評論還稱,「獨裁和專制總是試圖使用暴力的方式將越來越多的人歸於自己的管控之下。世界歷史就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點:能夠阻止獨裁專制的不是綏靖主義,而是堅定不移的鐵腕。」

「1938年希特勒吞併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就是最有名的例子,歐洲人犧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人民,怯懦而自欺欺人地期待自己能免受納粹德國的侵略。」

Klaus Geiger認為:「香港年輕的抗爭者們是在為我們而戰,他們捍衛的是勇敢的人們在戰爭之後送給德國的自由。誰現在不清晰地表達立場,就是在出賣這一遺產。」

中印、中非關係起摩擦

除了與歐美國家不睦之外,中印、中非關係也頻生意外。

非洲國家贊比亞,5月24日發生一起涉華搶劫殺人案,3名中國人被殺害並被焚屍。警方已逮捕2名男性兇嫌,還有一名嫌犯在逃。當地輿論說,事件與非洲國家反華情緒日漸高漲有關。

中共駐贊比亞大使館當天僅對案件表示關切,次日(25日)才向贊比亞外交部表示譴責。

同時,中國與印度發生邊界衝突之後,最新消息稱,中共軍隊已重兵集結,印度則調兵進駐戰備地區。

綜合外媒5月24日報導,印度和中共軍方就結束邊境爭議地區緊張局勢進行的談判陷入僵局,印度高級安全官員表示,邊境事件達到2015年以來最高水平。

台灣對「港版國安法」的各方回應

對於「港版國安法」,台灣總統蔡英文5月24日強調,香港形勢若發生變化,台灣可停止適用部分或全部「香港澳門關係條例」。

總統府副祕書長李俊俋指出,蔡總統是提醒北京政府,如果強用「港版國安法」,香港變成一國一制,這涉及的相關問題,包括:台灣人在港投資、進出香港,以及港人如何來台、港資如何投資台灣等等,都會受到相關的影響。

李俊俋海表示,香港的民主自由遭受緊急侵害,臺灣過去通過「香港澳門特別條例」第18條予以協助,去年已有很多案例。至於港版國安法恐讓香港情事發生巨變,相關的修法已在討論,很多立委已提案。

不過,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質疑蔡英文,認為一旦終止港澳關係條例,等同切割香港,使台灣對港人的人道援助失去法令基礎,是置港人於不顧。

江啟臣還批評蔡政府在1月連任後,雖在「總統」競選時承諾支持香港,但一直沒有對香港提供任何有實際意義的支持。他提議採取實際行動,比如制定法案給予香港人政治庇護等。

據台灣官方統計顯示,2020年1至4月香港移民台灣的人數為2383人,比去年同期增長150%。

台灣中央社報導說,蔡英文隨後解釋說,台灣會採取「實質措施」,以幫助港人。

台北市長、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24日深夜在臉書發文表示,「港版國安法」會加深台灣人民討厭中國的程度,北京不應再重蹈反送中運動的覆轍。他說,中共若強行另訂「港版國安法」,恐怕只會像故事「北風與太陽」中的北風一樣,「風愈吹,民心愈冷,逃愈遠」。

另外,台灣時代力量立院黨團與台灣民眾立院黨團,已提案修改《港澳條例》,讓港澳居民因政治迫害因素來台申請庇護時,能有相關法律依據。

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其祿重申,爭取在下月召臨時會,審議修訂及三讀通過,讓港人可申請政治庇護。

「時代力量」亦要求蔡英文內閣成立向港人提供具體支持的特別委員會。

除了時力、民眾黨,民進黨、國民黨亦加入修訂《港澳條例》的行列。

栗戰書兩會首提「九二共識」 與李克強各說各話

在北京,中共也沒有放過台灣。

中共人大會議上,委員長栗戰書在人大工作報告,首提「九二共識」。而政協主席汪洋的政協工作報告,和中共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未提及「九二共識」,其間區別,引發各界猜測。不過,汪洋23日藉由參加政協聯組會時,重提堅持「九二共識」。分析認為,對台關係這麼嚴肅的話題,在兩會的報告中仍各說各話,背後必有玄機。

中央社說,在前兩項兩會報告均未提及「九二共識」的情況下,中共官方把「九二共識」字樣,放在關注度相對不高的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涉台部分中,其中用意尚待推敲。

有分析人士認為,連對台關係這麼嚴肅的話題,在兩會的三項報告中栗戰書、李克強與汪洋仍各說各話。一方面說明高層難以達成共識,另一方面說明中南海內外交困,高層已經焦頭爛額,無力處理台灣問題,對和平統一已經絕望。

「九二共識」是自2012年以來歷屆中共政府工作報告不可或缺的表述,至於「和平統一」一句中的形容詞,儘管北京從來也沒有放棄武統,但北京已使用了多年。

法廣說,從去年習近平發表對台講話,威脅武統台灣,欲向台灣施加「一國兩制」時,台灣已經嚴正拒絕「一國兩制」,「九二共識」也不存共識了。

今年5月20日的總統就職大典,蔡英文乾脆不再提「九二共識」相關話題。

在蔡英文的5月20日的強硬講話後,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未提「九二共識」,當時有學者認為,北京可能認為「九二共識」已污名化,現在提不合時宜也無加分效果。

日本首相首度表態:病毒確實從中國擴散

進入5月之後,日本各地的中共病毒(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大幅減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5月25日宣布解除全國的緊急狀態。在當天的記者會上,安倍明確表示,中共病毒,確實是從中國擴散到世界各地的。

在當晚的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到中共病毒使得中美對立加劇的問題時,安倍晉三則直言,「新型冠狀病毒(中共病毒)是從中國擴散到世界各地,這是事實。」

安倍表示,希望北京在應對中共病毒疫情的國際影響方面,承擔「應有的責任」。他並指出,對日本而言,美國是日本的同盟國,共享基本價值觀,日本與美國也共享各種國際間的課題合作。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疫情爆發加上歷經約一個半月的封鎖,讓日本的經濟受到重創。根據一項調查,截至5月13日止已有142家日本企業申請破產。

疫情緩解之後的經濟復甦,將考驗安倍的自民黨政府。

(轉自香港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