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毀滅中國傳統文化最毒的一招:簡化字

作者:江峯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3月01日訊】正體字和簡體字之爭

漢字是中國人學習交流的工具。說讀書識字,這問題就來了,讀了不少簡體字發行出版的書,真的就能識了字嗎?

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或來由,簡化之後的漢字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喪失殆盡了。一個是文化的壓縮餅乾,另一個是滿漢全席。你說這味道和內涵當然是差別很大了。

寫簡體字的朋友說:轉成簡體字的國家的「國」字,你看多好啊,裡面還含著寶玉呢,還可以引申爲皇上的玉璽。

那愛情的「愛」呢,裡面還包含著朋友,那不是博愛嗎?

這個繁簡之爭,也是正體字和簡體字之爭,在可見的未來還會存在一段時間。

那麼這一場文字的繁簡、漢字的存廢之爭,是怎麼來的呢?

1955年的簡化字草案與1956年的簡化字方案中,一部分簡化方法不同的字。(Stomatapoll /維基)

歷史上的今天,1956年的1月31日,《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了國務院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還有漢字簡化方案。

法定的簡化字在現今中國大陸地區取得了規範漢字的地位。其實這場漢字的革命要追溯到更早的時間,「五四」運動開始中國新文化運動,在那場運動當中文言文變成了白話文。但是對於漢字的改變還是停留在學術階段。

1928年,在蘇聯,中國共產黨人瞿秋白、吳玉章和蕭三這些人與俄國的語言學家科洛科洛夫合作,開始進行了根本改造中國文字的工作,這是根據斯大林的指示進行的工作。蘇俄對於中國的文字表現出了特別的興趣。只不過,他們要一步到位消滅中國文字。

中國的漢字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精華,字形、字音到組成的成語、典故都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我們的後代如果不再認識漢字了,這個民族就不再有精氣神了。

斯大林最感興趣的就是:從活的語言文字中消除文化中一切傳統,中華民族恐怕只能認馬列主義爲祖先了。

這還不只是說說而已呀!

在那幾位共產黨文化人的幫助下,這事還差點辦成了。1931年,海蔘崴舉行了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一套叫做以中國北方話爲基礎的拉丁新文字,那就不是你看到的中國文字了,是拉丁字母,就是說把漢字全都變成拼音字母。

儘管當時中國共產黨還是在瑞金、在鄂豫皖偏遠地區的一些地方割據力量,但是它也很大方地代表中國和蘇聯一起發表了共同宣言,宣言說:

「中國漢字是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羣衆的工具。」

說要從根本上來廢除像形文字,用純粹的拼音文字來代替。

1935年,我們知道,中共抵達陝北,儘管當時戰事很緊張,剛剛落腳,執行蘇聯和共產國際的命令一點都沒有耽擱。於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最關鍵的承載方式-文字,開始了革命。

一到達陝北之後,中共就開始出書、印報紙,那甚至陝北農村的不認識字的羊倌(放羊娃),就是從拉丁字母開始掃盲的。中共的文化教員把幾個放羊的老鄉聚攏在一起來了:

「來來來,坐好坐好,今兒咱們教你們認字。」

拉丁字母,那字字母 N 弄出來了:

「你認得這個?」

那放羊娃說:

「我認得。」

「你認得這個字母 N ?」

「認得,一個山崗崗嘛。」他說是一個山崗崗。

「那這個字母M呢?」

「兩個山崗崗,我還認得那個字。」

「那不是O嗎?字母O你也認識?」

「是O㖏,一泡羊屎蛋蛋嘛。」說那個O是一泡羊屎。

其實漢字簡化並非中共專利,國民政府也搞過,期間儘管有漢字改革的呼聲,但是,畢竟絕大多數的中國知識分子和民間是反對這種背棄中國文化的革命的。

在國民政府遷台之後還搞過的,嘗試過再進行現有限的文字改革,終究是沒有過了民意和知識分子這一關,不了了之了。

漢字簡化方案出台

然而,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漢字革命立即擺上了日程:

第一步、簡化漢字;第二步、漢字拉丁化

也是覺得在陝北、在延安時做的有點太過了,叫羊館、放羊娃都認識拉丁字母了。

1956年1月20日,毛澤東在知識分子會體會議上發表了贊成拉丁字母的講話,他說:

「關於文字改革的意見,我很贊成。在將來採用拉丁字母,你們贊成不讚成呀?」

誰敢說不讚成呢?

「我看在廣大羣衆裡頭問題不大,這知識分子裡頭有問題。」

毛澤東定了調子,黨的宣傳機構齊齊開動。黨的一聲號令全國服從嘛,第一批簡化漢字開始推行。

有沒有反對意見的?那肯定有。

正像毛澤東的預料一樣,知識分子裡頭有問題。

1957年,中共就展開了反右鬥爭,很多知識分子因爲曾經對漢字簡化、對漢字的拼音化方案提出異議,這個時候就把他們拿出來批鬥了,遭到迫害。

陳夢家,考古學家,詩人。(維基百科)

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陳夢家,認爲在沒有好好的研究以前,不要太快地宣佈漢字的死刑,他說:

「文字這東西,關係了我們萬萬千千人民、關係了子孫百世,千萬要慎重行事。」

結果陳夢家被迫害自殺,讓他的聲音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中國大陸上對漢字簡化的質疑從此被窒息了,簡體字就這麼在革命的洪流中出台了。

在中國大陸強制推行簡體字,老百姓不認識正體字,中國人開始遠離中華文化,甚至形成只有簡體字纔是大勢所趨的錯覺。

漢字的使用本來是中國自己的事情,可爲什麼當年蘇聯非常積極的推動漢字的拼音化呢?

我們知道,漢語方言多呀,什麼廣東話、閩南話、江浙話,廣東還有很多話:客家話、潮汕話,彼此甚至都聽不懂的,只要你寫漢字,懂不懂啊?大中華一家人吶。如果按照發音來確定拼音文字,立刻就四分五裂了。

中國人自己交流不便、溝通不暢,一個幾千年文化養育至今就是因爲文字而生存下來的唯一古老民族就會丟失了,因爲這個拼音,你是按照北方文化的這個發音標準來制定的嘛。

那你讓潮汕人、客家人、浙江人怎麼聽得懂呢?很難,所以文字一旦消失,大家溝通的基礎就沒有了。

蘇聯和共產國際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它們目標:簡體字的使用,就這樣子已經使海峽兩岸的國民形成了文字、文化的隔閡,這個事是誰都不能否認的。

半個世紀以來,兩岸三地,漢字教學已經有足夠的案例和大規模的概率進行對比。從這個對比的結果來看,大陸青少年接觸古典文化的能力低於港台青少年。

而在大陸使用簡體漢字教學也沒有辦法縮短小學的識字教學時間,你也是六年小學制,對不對?再發展未來的計算機語言,還有其他門類的語言。

你跟韓語、日語溝通,他們本來就是用的古漢字呢,簡化字非但沒有佔優勢,反而在同一時間點內,內涵、氣場、文字圖案設計上都明顯的不如正體字。

1955年的《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第三表的偏旁簡化寫法(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 1955年學術雜誌上的轉載)

漢字簡化得不償失,已經越來越成爲公認的事實。再說了,開始咱們談到的那個國家的「國」字,簡體字變成了裡面一個寶玉的玉,玉代表什麼?財富和權利。

追逐財富、追逐權力,能是一個國家的正常狀態嗎?國家能安寧嗎?

那麼正體字的「國」字告訴我們什麼呢?首先它是一個區域的國家,有一定的區域範圍,在這個範圍裡有兵戈相見的那個「戈」,意思是什麼呢?要有軍人守土之責。

還有什麼?還有一個口,代表著人民,口下面還有一橫,代表著人民依賴的土地。你看,多完整的國家概念,甚至符合現代的國家主權理念。

過去老年間街上還有測字的,鎮上一小幡,寫個「測」。

不是當時有故事嘛,漢武帝讓那個東方朔給他測字。你說,皇帝能隨便留下個墨寶啊?他不寫,他就拿個棍,在地上畫一個 「一」 字,你猜不出來我幹什麼的吧?

東方朔一看完就拜,爲什麼?他說這個土地的 「土」 字上面加一橫 那就是「王」,那不就是皇帝來了嘛?中國傳統中測字跟周易一樣準確,這個字改了命運就不準了。

再說了,這改字也不是個簡單的事情啊,不僅是個人的命運改了,這個國家的運道也都變了。

現在說正體字變成簡體字以後,「愛」無心,「親」不見,「產」不出,「廠」空空,那不正是當下社會的真實寫照嗎?

目前大陸出現了爲正體字正名的潮流,經濟發展讓人們對於傳統文化尋根有了強烈的願望。漢字的正體字、簡體字之爭在一段時間內還會持續,但是迴歸正統的趨勢已成必然。

歷史上的今天,漢字簡化

神傳文化似水流

抽刀斷水水更流

(轉自《希望之聲》/責任編輯:文匯)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