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之七:閒與仙人掃落花

大紀元文化小組

李白遍遊名山,潛心修道,陶然忘機。詩人筆下,每每仙氣四溢,神采飛揚。

修煉的奇妙,在《感興八首》【其五】中可見一斑:

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吹笙坐松風,泛瑟窺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煉金骨。欲逐黃鶴飛,相呼向蓬闕。

松下吹笙,海上弄琴,灑脫、暢快!西山的玉童子,使李白煉就了金骨,他身輕欲飛,想和黃鶴一起奔向蓬萊仙島。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作於公元760年、李白遇赦後重遊廬山時。此詩亦點染遊仙傳奇,為研究李白的人生與思想提供了重要依據。

詩中寫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前人對這首詩評價頗高。《唐詩別裁》評曰:「先寫廬山形勝,後言尋幽不如學仙,與盧敖同遊太清,此素願也。」《批點唐詩正聲》云:「方外玄語,不拘流例。全篇開闔佚盪,冠絕古今,……結句非素胎仙骨,必無此詩。」

唐 李昭道《蓬萊宮闕圖》局部。(公有領域)

李白遊仙詩賞析

李白的遊仙詩獨具一格,不僅流露對神仙的嚮往,也透出修煉的玄機及其與仙家的淵源。詩中,仙人飄忽隱現,贈其瓊漿玉液、天機祕笈,鼓勵他及早修煉。李白乘風駕龍,衝破凡間的限制,漫遊仙界,好不瀟灑!

詩人在《天台曉望》裡問:「安得生羽翰?千秋臥蓬闕。」如何才能身長羽毛,千秋萬代在蓬萊仙島逍遙自在呢?

《懷仙歌》裡寫:「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天上仙與地上謫仙,遙相思念,經過了漫長的等待,終於欣喜重逢。詩人滿懷期待,盼望歸返仙境。

在《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裡,李白表達了要和妻女全家修煉的意願:「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提攜訪神仙,從此煉金藥。」

《飛龍引二首》寫道:「紫皇乃賜白兔所搗之藥方」,詩人「登鸞車,侍軒轅,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下視瑤池見王母,蛾眉蕭颯如秋霜。」

《古風》第四十一首氣勢雄渾,飄逸超然,是很有代表性的遊仙詩。

朝弄紫沂海,夕披丹霞裳。
揮手摺若木,拂此西日光。
雲臥遊八極,玉顏已千霜。
飄飄入無倪,稽首祈上皇。
呼我遊太素,玉杯賜瓊漿。
一餐歷萬歲,何用還故鄉。
永隨長風去,天外恣飄揚。

顯然,李白詩裡所描述的,不是虛幻的夢境,也非想像。詩人位列仙班,隨心所欲地穿越時空,俯視眾神。

李白還有很多遇仙記。比如,他「幸遇王子晉」(《古風》五十九首之第四十首),赤松子借給他白鹿(「借餘一白鹿」),玉女「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王子晉、赤松子、衛叔卿都是古籍裡記載的得道仙人。

《古風》其七描寫了李白與「千歲翁」安期公相見的場景。

五鶴西北來,飛飛凌太清。
仙人綠雲上,自道安期名。
兩兩白玉童,雙吹紫鸞笙。
去影忽不見,回風送天聲。
我欲一問之,飄然若流星。
願餐金光草,壽與天齊傾。

據史書記載,安期公是秦、漢間齊人,也有說他是琅琊阜鄉人。《史記》裡寫,他跟隨河上丈人,學習黃帝、老子之說,在東海邊賣藥。秦始皇東遊、登琅琊台期間,和他密談了三天三夜。安期公離開時,給秦始皇留書說,「千年之後,求我於蓬萊山下。」(漢劉向《列仙傳》,晉皇甫謐《高士傳》)

明崔子忠繪《藏雲圖》(局部),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描繪李白盤腿端坐盤車上,緩緩行於山路上,仰首凝視頭頂上的雲氣。(公有領域)

1. 遊泰山組詩

天寶元年四月,暮春時節,李白登臨泰山,寫下《遊泰山六首》。這一組連章古詩結合了山水與遊仙體,內容豐富,文采飛揚,是李白的重要作品。作者的生花妙筆隨其身心自由馳騁,展現了瑰麗、神奇的境界。

泰山雄奇壯美,雲蒸霞蔚,歷來有仙人出沒的傳說。李白在此幾度遇仙,自然心神搖盪。第一首寫道:

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飄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天仙下凡,向李白暗示,他的根基好,當及時修煉。不過詩人卻猶豫不決,表示「自愧非仙才」。

在第二首詩裡,仙人贈李白一本天書,督促他趕快修煉。(「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捫蘿欲就語,卻掩青雲關。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岩間。」)

後來,李白又遇到青髮小道童,仙童笑著對他說:「怎麼這麼遲才來尋仙學道,歲月蹉跎,容顏已老。」說完,他消失得無影無蹤,詩人無從追趕。(「偶然值青童,綠髮雙雲鬟。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

2.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李白再次踏上旅途前,寫下了《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姥山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境內,是許多古代文人嚮往的仙山。傳說登山者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山因此得名。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覩。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此詩看似以遊仙體記夢,實際上,李白把自己看到的仙境以夢境托出。一般人視之為對夢遊的描繪,只有能夠看透真相的人,才會領略作者的真正用意。

在另一層空間,李白眼裡的天姥山高拔聳立,氣勢壓過了四萬八千丈的天台山。月光下,詩人飛渡鏡湖,降落在剡溪。他穿上南北朝大詩人謝靈運當年遊山時的特製木屐,登上了謝公攀登過的石徑。「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迷花倚石,熊咆龍吟,雲青欲雨,水澹生煙。詩人描寫了一番變化莫測、令人目不暇接的山水奇景。忽然,「列缺霹靂,丘巒崩摧」,霹靂之中,「洞天石扉,訇然中開」,一個神仙世界突然顯現:「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仙之人兮列如麻」!成群的仙人密密麻麻,列隊迎接詩人到來。金銀築成的樓台與日月交相輝映,繽紛綺麗,殊勝壯觀!

倏忽間,仙境消失,詩人返回現實空間。「夢」醒時分,他長嘆悟道:「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人世間的行樂暫短無常,到頭來如流水消逝、落花無憑,何苦留戀紅塵?

〈蓮舟仙渡圖〉(公有領域)

3.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西元744年(天寶三年)冬,李白同杜甫渡過黃河,去王屋山尋訪道士華蓋君,見到了一個叫孟大融的人,與他志趣相投。李白特為其賦詩一首。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輝,白髮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願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詩人自述,昔日在嶗山以紫霞為食,還曾與安期公見面,品嚐了著名的碩大棗子(漢武帝時期的方士李少君曾對漢武帝劉徹說:「臣常遊海上,見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作者又嘆,中年效力於朝廷,卻不稱意,歸鄉後幾度滄桑。他期望得到仙丹,登天乘雲車,同時嚮往清修之天地。

「閑與仙人掃落花」——人在俗世,心在方外,天人合一,那是怎樣的一種優雅和超然!(未完待續)

點閱【詩仙李白】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敏)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