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實的歷史:毛澤東高呼「蔣委員長萬歲」

【新唐人2019年04月19日訊】蔣介石領導國軍浴血抗日的功績,被篡權後的中共一筆抹殺。蔣介石本人也被中共描繪成消極抗戰的形象。然而,真實的歷史是謊言無法掩蓋的,在1945年重慶談判時,毛澤東曾帶頭高呼「蔣委員長萬歲」。

臺北「國父紀念館」百年歷史陳列室,陳列著毛澤東1938年9月29日親筆寫信給蔣介石的信。毛澤東在信中盛讚國民政府及蔣介石的抗日決心與輝煌成就。這封信是由周恩來帶到武漢的,但在中共出版的《毛澤東書信選集》裡沒有刊登此信。因此,此信並未被大眾所瞭解。

毛澤東寫給蔣介石的親筆信。(翻攝至網頁)

全文如下:

介石先生惠鑒:

恩來諸同志回延安稱述先生盛德,欽佩無餘。先生指導全民族進行空前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凡我國人無不崇仰。十五個月之抗戰,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雖頑寇尚未戢其凶鋒,然勝利之始基,業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無窮。此次,敝黨中央六次全會,一致認為抗戰形勢有漸次進入一新階段之趨勢。

此階段之特點,將是一方面更加困難;然又一方面必更加進步,而其任務在於團結全民,鞏固與擴大抗日陣線,堅持持久戰爭,動員新生力量,克服困難,準備反攻。在此過程中,敵人必利用歐洲事變與吾國弱點,策動各種不利於全國統一團結之破壞陰謀。

因此,同人認為此時期中之統一團結,比任何時期為重要。惟有各黨各派及全國人民克盡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統一領導之下,嚴防與擊破敵人之破壞陰謀,清洗國人之悲觀情緒,提高民族覺悟及勝利信心,並施行新階段中之必要的戰時政策,方能達到停止敵人之進攻,準備我之反攻之目的。

因武漢緊張,故欲恩來同志不待會議完畢,即行返漢,晉謁先生,商承一切,未盡之意,概托恩來先生面陳。

此時此際,國共兩黨,休戚與共,亦即長期戰爭與長期團結之重要關節。澤東堅決相信,國共兩黨終必能於長期的艱苦奮鬥中,克服困難,準備力量,實行反攻,驅逐頑寇,而使自己雄立於東亞。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專此布臆。

敬祝健康!並致民族革命之禮
   毛澤東謹啟
   民國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不僅如此,在1945年重慶談判時,毛澤東還帶頭高呼「蔣委員長萬歲」。然而,中共篡權後,這些歷史片段,都被中共刻意屏蔽掉了。

近些年,歷史逐漸還原真相,蔣介石領導國民政府軍隊浴血抗戰,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歷史場景,被一頁頁揭開。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入侵東北,直到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才正式宣布抗戰。為此,中共長期對民眾宣傳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不抗日。但事實上,在那期間,蔣介石一直再「爭取時間為抗日做準備」。

由於當時的中日力量懸殊太大,蔣介石隱忍不發,暗中積蓄力量。他在日記中寫道:「不屈何以能伸,不予何以能取。犯而不校,聖賢所尚,小不忍則亂大謀,聖賢所戒。慎之!勉之!」

蔣介石明白,中日最終不免一戰。但戰爭發動的越遲,對中國越有利,這樣才可以爭取準備的時間。蔣介石一邊建設國防、整頓軍力,一邊爭取外援,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蔣介石對軍隊發表抗戰講話。 (Keystone/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件,侵華戰爭全面爆發。日軍出動十萬大軍,飛機、坦克,大規模進犯華北,欲實現「三月亡華」。北平、天津不日相繼淪陷。

事變第二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下他的底線:「戰事一起,則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均應抱定為國奮鬥之決心,與敵做殊死戰。如有中途妥協與喪失尺寸土地者,即為中華民族歷史上之罪人。軍人守土有責,雖戰至一兵一槍,亦必與敵抗戰到底。」(《蔣介石日記》,1937年7月8日)

7月13日,蔣介石電示北平行政首長宋哲元:「中央已決心運用全力抗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保持我國家之人格。」

7月17日,蔣介石發表了著名的廬山談話,向世界宣布:「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對於蘆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1937)

經過8年艱苦抗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宣布投降。當天,蔣介石發表講話:「我們的抗戰,今天是勝利了,『正義必然勝過強權』的真理,終於得到了他最後的證明。」

蔣介石被公認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偉大領袖,他的人格,贏得了國際盟友的尊重。1945年10月24日,中華民國與美國、英國、蘇聯和法國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國為五常任理事國之一。蔣介石以中國最高領袖身份,成為聯合國創始人之一。

(記者羅婷婷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