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之七八歲時跟隨父親王羲之學習書法。有一次,獻之正在練字,王羲之悄悄地走到他身後,幾度想拔去他的毛筆,都沒有拔動。
古代寫字使用柔軟的毛筆,需要適宜的力度,才能運用自如。想必獻之寫字時格外地聚精會神,運筆嚴謹。他年紀雖小,握筆很有力道。所以王羲之趁其不備,想抽掉他手中的毛筆,都沒能拔動。為此羲之感歎地說:「將來這孩子一定能享有盛名。」
南風不競
獻之小時候,有一天父親的門生玩一種擲采的博戲,他站在一旁觀看。勝負還沒有揭曉,小獻之就能預知結果,說「南風不競」,那意思是坐在南邊的那位失利會輸(注1)。門生見他還是個孩子,都沒把他當回事,「這孩子不過是管中窺豹,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個斑點罷了。」
小獻之說:「我只比荀奉倩(荀粲)、劉真長(劉惔)差一點而已。」言外之意,別看我年紀小,我是不如奉倩、劉真長兩位前人,但可不比你們差啊。話音剛落,小獻之就甩著衣袖離開了。
吉人辭寡
當時,還有一人也看出獻之的與眾不同,對其青睞有加。獻之曾經與哥哥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訪謝安。談話間,二個哥哥說的多是生活中的俗事,獻之只是很有禮貌地問候謝安而已。當他們離開後,客人問謝安,王家兄弟誰比較出色。謝安認為獻之不愛說話,少言寡語,很有賢者風範,所以比較青睞他。
王羲之和謝安都看出獻之的過人之處。正史記載的一件小事,也可看到獻之的風度。有一次,獻之和徽之同時待在一間屋子裡,突然室內起火,徽之嚇得急忙跑了出去,連鞋子都沒來得及穿上。獻之沒有慌張,而是神色自若地和僕人一起走到屋外。
青氈舊物
在一些詩詞中,以青氈舊物形容祖傳的故物,比喻極為珍貴。這一說法就是根據王獻之的故事演繹而來。
一天夜裡,王獻之躺在書房裡休息,忽然有一群賊鑽入他的書房。這群賊以為屋內沒人,就想把東西全部偷走。這時,獻之緩緩地說道:「偷兒,青氈是我祖上留下的遺物,請手下留情,能給我留下嗎?」這一開口不要緊,小偷一聽還有人沒睡,嚇得放下東西,倉皇而逃。
人琴俱亡
後來,獻之和徽之兄弟二人同時罹患重疾,都病得很厲害。當時有一個相士說:「人的壽命要終了時,若有人願意代他死,那他就能活下來。」徽之說:「我的才德不如弟弟,讓我代他死吧。」相士感嘆地說:「唉,代人去死,首先得自己還有些壽命才行。如今,您和弟弟都要壽盡了,怎麼代替?」
不久之後,獻之去世了。徽之奔喪時並沒有哭,只是呆呆地坐在靈床上,一副失神落魄的表情。他拿來獻之用過的琴,想彈首曲子。但是一連彈了幾次,都是曲不成調。徽之悲慟地摔下琴,哀嘆道:「子敬啊,子敬!你和琴都走了!」說著,徽之悲慟地昏厥過去。由於傷心過度,一個月之後,徽之也去世了。
後人就以「人琴俱亡」形容能夠同生死、共存亡,彼此之間的感情深厚篤誠。
閒暇之餘再讀《晉書》,為獻之和家人留下的典故而讚歎不已。翻閱青史,短短數行,歷史已然飛逝千載。故人渺渺,化為雲煙。僅能於字裡行間,遠交先賢,緬懷故人。@*#
注1:南風,指南方楚國樂曲。競,指強勁。不競,指樂音低沉微弱,音律不合。據《左傳·襄公十八年》記載,楚國侵犯晉國,晉國有一大夫名叫師曠,精通音律,能通過樂音占卜吉凶。師曠先歌北風,又歌南風曲調。他說:「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晉國在北,楚國在南。此次戰爭,楚軍必會失利,戰而無功。後來,就以「南風不競」比喻戰爭或棋局等敵我雙方的交鋒中,處於南邊的一方會失勢失利。
事據:《晉書》卷80、《裴子語林》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