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決戰太平洋 中共金援滲透 美澳軍事聯防

偌大的太平洋,是否將成為美中對決的新戰場?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展開,習近平將於週末出席峰會,美國副總統彭斯也將與會並發表重要演說,吸引國際矚目。

儘管美中領導人尚未現身,美中雙方的場外戰略較勁,早已引發關注。

11月1日,澳大利亞宣布出資20億美元,協助巴布亞新幾內亞在鄰近澳洲的馬努斯島重建海軍基地,未來將供美、澳海軍停泊。

澳大利亞積極出資,是顧慮中共近年對巴布亞新幾內亞及大洋洲島國以援建之名進行滲透介入,所以決定先發制人,搶下戰略基地,為美、澳海軍在太平洋上增設一處踏腳石,亦降低中共海軍對澳洲的威脅。

不僅如此,原本中國華為公司準備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興建網絡基礎設施,最後美國也緊急與日本、澳洲聯手提出替代方案,要與華為競爭,避免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網絡設施被中共滲透。

為什麼巴布亞新幾內亞這一島國,會引來美、中、澳、日如此積極競爭?

太平洋島鏈戰略 圍堵中共擴張最前線

以太平洋島鏈防線圍堵中共,是美、日、澳等國的核心戰略。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The Hudson Institute)中國戰略中心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曾披露,中共軍方內部有「七大恐懼(Seven Fears)」,其中兩項是美方動用航空母艦攻擊,以及美方採取圍堵戰略封鎖中共。

而北起千島群島,經日本、韓國、沖繩、台灣、菲律賓以至婆羅洲的「第一島鏈」,正是美方圍堵中共的海上長城。

這些地區不僅因為靠近中國大陸,並且扼守著東海、南海通往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多條航線及咽喉點,形成戰略位置極佳的天然防線;加上中國大量仰賴海上貨運進口物資,以及南海自然資源豐富等,因此,除了台灣之外,美軍在第一島鏈上幾乎都設有軍事基地。

設若中共與美國或美國盟友發生軍事衝突,美方除了可在第一時間出動第一島鏈上的海軍、空軍戰力進行協防,或封鎖海上咽喉點、截斷中共物資運補與船艦出入,並可運用第一島鏈作為後勤補給和部隊移動的節點。

再者,中共自去年起頻頻對台灣實施空中與海上軍事恐嚇(近期或因台灣選舉而暫停),持續在南海島礁軍事化、並對美軍持續挑釁,令美方高度警戒,故而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益發關鍵。

迴避中共導彈威脅 強化第二島鏈戰略

然而,第一島鏈由於位置鄰近中國大陸,島鏈上的美軍基地幾乎都在中共的短中程導彈射程範圍內,一旦爆發軍事衝突,美軍基地將首當其衝,戰力也受到抑制。

因此,當前美軍格外加強經營北起日本本島,經關島、帕勞(亦稱帛琉)南至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第二島鏈」,該島鏈成為防堵中共擴張的關鍵防線,或美方向西太平洋進軍的跳板——此即為何美、中、澳、日積極布局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主因。

不僅如此,美方日前還調動三架B-2轟炸機和200名空軍進駐夏威夷,加強太平洋海上防線。

事實上,中共對於島鏈防堵戰略心知肚明,數十年來不斷謀求突破之道。而今,通過金錢援助滲透太平洋島國,成為中共近年突破島鏈的主要戰略。

今年5月,一度傳出中共準備在鄰近澳大利亞的瓦努阿圖(又譯:萬那杜)興建永久軍事基地,成為中共在太平洋第一個海外基地,引發澳洲緊張關注。

後來中瓦雙方相繼否認,但也再次凸顯中共處心積慮滲透南太平洋島國、進逼澳大利亞、突圍島鏈封鎖的戰略圖謀。

美退出《中導條約》 強化太平洋導彈實力

儘管多年來,美軍已在太平洋布建深厚實力,但仍有隱患。

據澳洲廣播公司(ABC)指出,目前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基地超過250個。不過,受到與前蘇聯的《中程導彈條約》限制,美方缺少中程導彈的部署,不易制衡中共的海軍、空軍及導彈力量。

所以,川普10月20日宣布美國退出《中導條約》,要重建更堅實的導彈及核武實力。毋庸置疑,美方首要目的是在西太平洋布置中程導彈,制衡中共。

朝鮮核武威脅未解 加重西太平洋戰略地位

雖然中共尚未在太平洋地區建立海外軍事基地,但中共仍持續通過金錢援助對南太平洋島國提供貸款。據估計,自2006年來,中共對這些太平洋島國的放款金額超過23億美元。

然而,小國們無力償還鉅額債務,往往被迫讓渡部分主權或出租領土來抵債。因此,這類「債務陷阱」仍有可能讓中共軍方在太平洋取得立足之地,美澳等國不得不高度警戒。

此外,不僅是中共因素,朝鮮也是加重西太平洋戰略地位的另一主因。

11月12日,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指出,他們通過衛星觀察到20個朝鮮導彈基地,其中至少有13個基地正在進行維護或整建,但朝鮮當局從未承認這些導彈基地存在。換句話說,朝鮮儘管表面上與韓國交好謀和、與美國接觸協商,但卻仍在暗地籌備導彈發射。

所以,綜言之,隨著美中貿易戰的延燒、中共的對外擴張以及朝核威脅的復燃,太平洋地區的地緣戰略重要性必定與日俱增;設若中朝這對「共產兄弟」若再度攜手結盟,則引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也隨之步步升溫。

屆時,太平洋或許難再「太平」。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