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四十三:燦爛的青銅器

談中國的古文明,國粹青銅器一定不會被遺忘。夏商周三代至秦漢被視為中國的青銅器時代 ,商朝處於青銅器時代從上升至鼎盛的階段,商朝的青銅器,很值得一說。

往下讀之前,請先注視下面這張圖,目光停留在畫面上──有沒有不一樣的感覺?


大禾方鼎,又名人面紋方鼎。(smartneddy from FLICKR/維基百科)

很多人堅持不了10秒鐘,不敢看,它有震懾人魂魄的力道 。寫實的人面、刻板的表情、不知標的的視線,很簡單。但是,怎麼又莊嚴肅穆、銳利冷峻,人會望之生畏?

它是活的,神力的加持沒有抽離。肉眼看不到,人體卻感受得到。神目如電,在神的面前,人不由自主地不敢造次。

很多的青銅器,都有神祕的力量。這方面最為人所知的例子是勾踐劍,在地下深埋兩千多年之後, 1965年12月在湖北省出土,出土時仍然寒光逼人,凌厲森森。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勾踐劍晚於商朝,我們繼續看商朝的青銅器:

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司母戊鼎,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容器。1939年出土於河南安陽。它的規格是高133cm、長112cm、寬79.2cm,鑄造它需要1000kg以上的原料,鼎的實際重量為832.84kg。

下面這張是多年前蔣介石先生參觀後母戊鼎時的照片,對照之下,鼎的大小可略知一二:


蔣介石參觀后母戊大方鼎。(公有領域)

2006年7月15日《南京日報》刊登了一個新聞:《五年時間,南京「克隆」司母戊鼎終於成功了》。報導了南京博物館的青銅器修復專家們,為了搞清商朝的青銅澆築技術,用商朝的「泥範法」複製司母戊鼎,花了五年時間終於複製出來的消息。

專家這麼介紹:「雖然當時鑄造大鼎的七大步驟的細節都已經全部搞清,但如今依照這些步驟鑄造的司母戊鼎只有形似,卻無神韻。殷商時期確實是青銅鑄造史上不可逾越的巔峰。」

不可逾越的當然不是技術,是什麽?神力。看不見摸不到,但是神祗在與不在絕不相同。

為研究技術而複製,「只有形似,卻無神韻」理所當然。商朝人製作青銅器之前是要進行祭祀,稟告上神,徵詢意見的。甲骨文有記錄:「王其鑄黃呂,奠血,X今日利。」黃呂指黃銅,奠血是殺牲奠祭新銅器。──為了給商王鑄造青銅器,要殺牲奠血祭祀,在今天的乙未時分,吉利嗎?

青銅器的另一個用途是紀念,貴族們得到商王的賞賜,也會鑄造青銅器並刻上緣由,比如「亞魚鼎」。商王在壬午日賞賜了一些貝給亞魚,貝是商朝的錢幣,亞魚用這筆錢鑄了一個祭祀兄長的鼎,這是發生在商王七年六月壬午日的事情,這一天是商王舉行「翌」祭的日子,「亞魚鼎」上的銘文是這樣的: 「壬午,王賜亞魚貝,用乍(作)兄癸尊,才(在)六月,隹王七祀,翌日。」

無論對商王還是貴族來說,製作青銅器都是嚴肅的大事,材料必是最貴重的,工藝必是最精細的,結果變成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青銅器具上,常有線條粗獷而構圖繁密的紋飾,比如下圖。如果認為它是普通花紋就錯了,是饕餮。


青銅器上的饕餮紋(維基百科)

饕餮不是人間的動物,饕餮紋左右對稱分布,有兩個長在腋下瞪得很大的眼睛,張著大嘴,有犄角、尾巴,是商朝青銅器的主要紋飾。

下圖是夔龍紋。夔也不是人世間的動物,《說文‧攵部》說:「夔,神也,如龍一足。」夔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也是商朝青銅器多見的紋飾。


(網頁截圖)

為什麼商朝人不用人界的動物做裝飾?

有學者這樣說:「在商周之早期,神話中的動物發揮在人的世界與祖先及神的世界之溝通上⋯⋯禮樂銅器在當時顯然用於祖先崇拜的儀式,而且與死後去參加祖先的行列的人一起埋葬。因此這些銅器上,之鑄刻著作為人的世界與祖先及神的世界之溝通的媒介的神話性的動物花紋,勿寧說是很不難解的現象。」

這個說法有道理。

商朝人的死亡概念,是亡者離開人間,進入另一個世界生活。商王的祖先們,就回到上帝的身邊去了。當人間的親人需要和他們聯繫的時候,神獸們會幫助他們溝通。

紋飾也有意義──聯繫兩個世界。使用的禮器已經祭告於天過,禮器盛放供奉的祭品,經由神獸的聯繫,就能夠進入那個世界被神靈接收到了。

祭祀之前要淨手,青銅盤用來盛水,不放置貢品,雕刻的除了神物──龜紋、龍等等,還會加飾一些魚、鳥,商朝後期的「蟠龍紋盤」,盤面蜷伏一龍,龍首正居盤心,突起於盤面,盤面邊緣則環繞以夔紋、鳥紋、魚紋。這樣清洗過的手,就可以向神靈供奉貢品了。

用得著這麼鄭重其事嗎?用得著的。豐美的食品要配上潔淨的身心。

回到文章最前面,第一張圖上的那隻青銅器──大禾方鼎,這個方鼎是商朝晚期的製品,不大,腹內壁鑄銘文「大禾」二字,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鼎上的人面旁,有代表神獸的小折角、大耳、爪子。它也是祭器。懷著對天帝、上神的虔敬,鑄就出的青銅器上,會有神明來加持。

中國最有名的青銅器,可能是大禹鑄的九鼎,《史記》有記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 禹治水成功後,劃天下為九州,並收集各州的青銅,鑄成九隻大鼎,各鼎刻有該州名勝山河之狀。九鼎象徵九州,從此九州成爲中國的代名詞。此後夏朝終結,成湯將九鼎遷到商都;商朝終結,九鼎被周王運到都城雒邑 。但是周朝被滅,九鼎並未現身,此後也未再見其蹤影。世人皆知九鼎的存在,卻誰也無緣再見了。

比大禹更早的還有,「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黃帝製作了三個鼎,象徵天、地和人。黃帝之前還有泰帝伏羲氏,「昔泰帝興神鼎一,一者壹統,天地萬物所繫終也。」──過去伏羲氏建了一個神鼎,一就是一統,象徵天地萬物終始歸一。

不知道黃帝和泰帝的鼎是不是青銅鑄造的,很明顯的是,古中國的冶金鑄造之濫觴,遠在商朝之前的之前。

古中國的文明,真的不是今人能夠說道的。#

參考文獻:
1. 《商代宗教祭祀》
2. 《史記》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

點閱《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