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0月09日訊】專欄博主「老愚」近期發表博文,介紹晚清出版物識字百科圖書《環地福分類字課圖說》。作者之前曾經撰文,將另一部晚清出版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和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編撰的《新華字典》做了對比研究,當時在海內外引起很大反響。作者表示,中共的《新華字典》,徹底切斷了中華文化的源頭,同時也是中共毒害大陸人的有力工具。
老愚說:在《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面前,我感覺自己是一個文盲。
老愚在其博文《「新華字典」解不了我的鄉愁》中說:「我是陝西省人,但我一直不明白『陝西』是什麼意思,山西在太行之西,山東在太行以東,一目了然。『陝西』二字何意焉?有陝西必有陝東,其分界線何在?看遍陝西地名,無一處有「陝」字。《新華字典》這樣解釋『陝西』——我國的一省。至於『秦』,前者釋義有二:一為姓,一特指陝西;後者則更乾脆:陝西省的別稱。在權威詞典裡轉了一圈,我還是弄不明白,『陝』『秦』二字的真義。在我漫長的求學階段,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中文系畢業,從未獲知『陝』『秦』二字原始信息的機緣。
博文寫道:「當胡赳赳拿來泛黃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並告知這是胡適先生的啟蒙之書。翻開,在卷一行政區劃與地名部分,一眼便看到了『陝』『秦』二字並置的畫面,編者釋『陝』曰:『周成王時,周公治陝以東,召公治陝以西,蓋以陝為分界處,今省稱陝西,即召公所治地也。其地自古為帝王之宅,周以龍興,秦以虎視,自漢以後,皆稱關中。誠天府之雄也,而新疆隴蜀尤必以此為咽喉。』」
胡適們習讀的啟蒙書這樣論『秦』:『今陝西省皆秦國地也,宜禾,故字從禾,古稱上腴,歷代都之長安,繁富甲於天下,今省城西安府即長安也。』秦的本義也出來了,我眼前翻滾起八百里秦川的麥浪。當代學者左民安先生說『秦』是會意字,本義即『糧食』,莫非也由此而來?蘭州大學數學教授張自強先生認為,『秦』的本義是把糧食放進容器裡,即釀酒。後兩說對《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釋義或許正是個好補充。唯一的遺憾是,『陝』字的本義尚無著落。求助《說文解字》,得解:陝,隘也。即險要不易通行之地。至此,心裏的疑問悉數冰釋。『陝西』一名,源於周、召二公「分陝而治』,今陝縣張汴塬一帶古稱『陝塬』,當時的『陝西』指的是陝塬以西的涇渭平原。唐『安史之亂』後設陝西節度使,『陝西』始轉化為政區名稱,經由宋的陝西路、元的陝西行省,明的陝西布政司,到清代陝甘分治,陝西省的行政區劃大致確定下來。」
老愚說:作為一個陝西人,現在總算明白了,而且找到了自己的省籍之根。
老愚的文章引起讀者極大的共鳴。一位讀者在給老愚的信中寫道:「一九四九年後的文字改革委員會所做的事情,本質就是割斷傳統文化的臍帶。他們的所為與秦統一六國後做文字的統一所希望達到的將語境、思想、文化最終至歷史的表述全面收歸秦一統是完全一致的」。
老愚在給這位陳姓讀者的回覆中寫道:「非常理解您看到《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後的心情,恐怕類似於久旱逢甘霖的感覺。這是長期置身於文化隔絕環境下的人都會有的喜悅,原來中華文化的根就在那裡,作為一個棄兒,我們有重回母體的幸福感。」
老愚與該讀者的互動中說:源自蘇聯的這場所謂革命,顛倒人倫、常識,最終斷送了中華文化。信奉「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統治當局,因為其作為背離普世文明和人性常理,自然需要筆桿子們構筑一個為暴力倫理圓場的理論體系,落實在文化上,便是各種強辯不休的教義,用被刻意歪曲的所謂馬克思主義解釋人類社會的一切歷史和文化,並以之統治人們的思想。
《新華字典》是一本充滿偏見和盲點的大雜燴。「用得愈多,你獲得的就愈少;愈是相信,離真知和真理愈遠。」具體而言,有下面幾點:
首先,它用自己所拼湊的「馬克思主義」那副有色眼鏡看萬事萬物,不承認其他信仰和主義的存在,解釋世界是獨斷的,因獨斷而野蠻而荒唐。在否認靈魂和多元精神的裁判者眼裡,世界是枯燥、無味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由革命邏輯決定的。他們對字的釋義是封閉的。
比如「神」,《新華字典》這樣解釋:迷信的人稱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被他們崇拜的人死後的所謂精靈——舉的例證是「無神論」和「不信鬼神」。迷信又是什麼呢?——「盲目地信仰和崇拜,特指信仰神仙鬼怪。」這是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將宗教與迷信等同,以蔑視的口吻諷刺一切信眾,而且視鬼神一體。這樣的釋義,在我看來,已屬於精神施暴,冒犯了無數善良的人們。他們對「靈」的解釋亦如此:第一、二義項為有靈驗,聰明,其次才是「舊時稱神或關於神仙的」。「神」「靈」,這兩個關乎每一個人精神需求的字,被粗暴地流放到卑賤之地。
其次,他切斷了與文化的天然聯繫,擠幹了幾乎所有的歷史信息,一個個漢字孤零零地俯首稱臣,任由註釋者打扮。
再其次,他們不僅僅割斷傳統文化,還設置了防火牆,漢字好像可憐的人質,與現代文明無關。比如,「議」字,在《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裡除瞭解釋字義為「定事之宜也,欲事合於義,必群相論議也。」緊接著便有了「今中國有事上聞,輒歸部議,泰西各國則歸上下議院。」,在《新華字典》裡,對該字僅有這樣的解釋——「表明意見的言論,商議、討論。」至於「議會」一詞,那是絕不會有的。
最難容忍的是,《新華字典》的編纂者憑藉真理在握的道德優越感,用「舊時」一詞輕飄飄割斷了字與文化母體的臍帶聯繫,將其置於荒原上任人輕薄。最滑稽的是,對「壞」的詞義,一概以自己的前政敵為例,比如,對「黨棍」一詞的解釋便是,「指國民黨內在某一地方或某一單位依仗權勢作威作福的頭目」;「黨國」——「國民黨有『以黨治國』的口號,因而把國說成『黨國』」。
老愚在近期博文《一套晚清禁書的價值(四)》中,評價《環地福版分類字課圖說》一書說:此釋義情境下的漢字,其義宛若初生。我們好像不能說是某個人命名了這些事物,而是本來如此,它就是如此。
而對《新華字典》,老愚則說「:失去了原初意義的字,在宣傳腔調、官場語言、粗鄙社會話語持續的合力碾壓下,蛻變為滑稽可笑的語義符號。」它裡面沒有一絲人文氣息,沒有對歷史的敬意,對神靈的敬畏,對大自然的尊重,對人類的悲憫之心。嚴格來說,它只是一本枯燥、生硬的文字釋義公告集。
老愚認為,《新華字典》,對字的釋義徹底切斷了中華文化的源頭,同時也阻斷了世界文明的傳輸。在釋義過程中,他們(中共)一一剔除宗教信仰,刈除想像力及其對萬物的熱情,強行注入唯我獨尊的意識形態染料,由此以來,老祖宗創造的漢字幾乎都變成了殭屍——你從中很難獲得多少文化養分,卻極易被其扭曲的闡釋所洗腦:知道的越多,你就離真知和真相越遠;他們刻意隔斷字詞的歷史文化聯繫,其註釋原則是以今日之義為義,今日之用為用,將知識閹割成為死知識,阻斷與歷史的聯繫,並阻止你去發生聯繫;每一個漢字,都變得那麼枯燥、乏味。人與歷史文化生動、天然的聯繫,就這樣活生生斷裂了。
(記者李倩倩報導/責任編輯: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