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4月02日訊】在博鰲論壇上還存在極大爭議的資產證券化,目前大陸已經在為其高調造勢,除各種實務操作閉門研討會外,媒體也在報導各銀行的資產證券化佈局。看來曾經引發美國次貸危機的資產證券化,即將在中國大陸大規模登場,那麼,大陸民眾是否可以去接盤,我們來看看專家分析。
大陸去年重啟資產證券化,四大中共國有銀行目前又加大了佈局力度,各分行和民營銀行則已經開始了資產證券化操作。
據大陸媒體3月29號報導,建行江蘇分行首單15.75億元的資產證券日前已經發行。
同時,民生銀行主導的38億元的資產證券,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
大陸媒體報導說,中共央行旗下機構主導的資產證券化實務操作的閉門研討會也正在進行中。
媒體甚至還聲稱,資產證券化將是未來的增長點。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家俞偉雄:「過去有一個類似的例子,國營企業缺錢了就上了市,投資者不知道就買了股票後來就套牢了,可是這個東西間接地幫助了這些國有銀行或國有企業,那現在這個已經搞完了,已經不能再搞了,都已經上市了,對不對,那現在就搞這個新的招—資產證券化,接下來就是要好好推銷這些證券。個人建議千萬不要碰這些東西,因為你不知道裡面真實的內容是什麼。」
資產證券化,一般來說,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獲取融資。
在博鰲論壇上,有關中國是否應該進行資產證券化的爭議很多,為此還專門開設了「資產證券化的是與非」分論壇。
大陸經濟學家李揚當時表示,在中國解決流動性的問題不可能依靠證券化,因為中國的法律制度是大陸法,不太支持證券化的運作,做不到真實銷售、真實隔離。
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則表示,中國資產證券化,還是大銀行唱主角,而這些銀行是做各種放貸的資金提供方,再由它們來做資產證券化,本質上已經是把原來的間接融資轉變為直接融資。
在此之前,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也表示,資產證券化產品自身的流動性較弱,相關產品的信用風險,會隨著資產證券化市場的擴容而開始顯現。
大陸金融分析師任中道:「本身那個資產就不是一個什麼好東西,如果再進行包裝,在整個的鏈條上會產生一個不好的效果,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資產證券化的一個例證。一層一層的往上面包裝進行組合,但是底層最基本的風險仍然沒有消滅掉,只是在轉移風險。」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家俞偉雄指出,中國這十幾年來金融市場非常混亂,各種所謂的金融借貸花樣層出不窮,而當生產過剩、房地產泡沫等諸多問題造成還不起錢時,就只好採取所謂的資產證券化的辦法。
俞偉雄:「關鍵就是誰要來買這個證券,如果你是自己私人的,你去買,買到最後是一個爆彈的話,自己去做這個愚昧的投資,那你怪不了別人,如果強迫國有銀行國有企業去買的話,那就是把不管是私人或國有企業過度的借貸讓納稅人來承擔。如果是這樣那就沒有辦法根本解決問題,會創造出更多的問題來。」
百度副總裁張旭陽在博鰲論壇的「資產證券化的是與非」分論壇上表示,中國資產證券化規模達10萬億,其中很多是銀行房地產貸款。
而大陸媒體卻報導說,去杠桿攻堅戰的大幕已經拉開。
大陸金融分析師任中道認為,資產證券化的做法和去槓桿存在悖論。
任中道:「現在中國是在把一些不良的資產進行這樣搞(資產證券化),而且銀行是在唱主角,這裡面就有一個悖論,中共當局反覆地說金融去槓桿,防範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都還是集中在了銀行這一塊,所以說這兩方面仍然難以緩解。」
還有行業研究人員認為,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等方式屬於被動去杠桿,而去杠桿的核心還是在於提高企業盈利能力,使供給效率得到真正提升,從根本上化解企業的債務風險。
採訪編輯/劉惠 後製/李智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