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一書隆重出版,從該書當中不難發現,習近平在幹部會議上曾提及「任何人都不能心存僥倖,沒有『鐵帽子王』」。「鐵帽子王」原本是一個歷史名詞,幾乎被公眾遺忘,但是,最近這一年來,該詞被官方多次提及,成為熱門詞彙。
最近幾年,中紀委的反腐行動可謂雷霆萬鈞,在習近平「反腐上不封頂」的誓言下,中紀委一舉拿下了周徐令郭四頭「巨虎」以及多個地方諸侯,拿下的副省部級貪官更是數不勝數。因為反腐打破了外界的預期,所以,不管是習近平還是王岐山,只要發表了針對反腐的講話,總能引發外界的猜猜與解讀。
在去年年初,官媒《人民日報》曾發布一系列評論,其中的首篇就提及「反腐沒有『鐵帽子王』」。之後,該詞彙不斷被媒體提及,使得輿論浮想聯翩。外界紛紛揣測,究竟誰是中國當今的「鐵帽子王」?當時,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一詞彙被多次提及背後的內情。
如今,從《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一書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首提「鐵帽子王」的正是習近平。時間是在去年1月13日,習近平在中央紀委五中全會發表講話時。習近平提及「鐵帽子王」,顯然不是無的放矢,而是蘊藏著深意。
熟悉中國政治語言的人都明白,在涉及腐敗等敏感問題上,官方頻繁使用同一個非常態性的「政治術語」,最大的可能就是高層領導人甚至是最高領導人的意志或講話。如今,「鐵帽子王」的「出處」得以揭曉,再度證實了這一點。
有細心人梳理髮現,「腐敗沒有『鐵帽子王』,反腐敗絕不封頂設限」,第二次是出現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去年2月3日刊發的署名文章《不得罪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中,文章提到「在貪腐問題上,沒有人能當『鐵帽子王』。」緊接著,在去年3月2日「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呂新華在答記者問時提到「在反腐鬥爭中……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有名詞,它源於清代的封爵制度,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官方的「學習小組」微信公眾號曾對這一名詞進行過詳細解釋。並推測稱「不排除『鐵帽子王』這一說法源於習近平」。
有觀點認為,官方多次提及「鐵帽子王」的背後深意,不是傳遞哪一個大「老虎」將會落網的訊息,而是釋放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層誓與尋租護租等利益集團做鬥爭,堅定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信號。但在筆者看來,如果要看中國官場,尤其是地方官場上權力近親繁殖的情況,那麼,「鐵帽子王」比比皆是、數不勝數,需要鐵腕整飭。
另外,《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一書還披露,習近平談法治時稱「任何人都沒有免罪的『丹書鐵券』」。在中國古代,雖是皇權專制,但是,開明的君主仍然恪守「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準則,只要這樣,才能爭取民心,才能保證皇親國戚不胡作非為,才能讓江山不至於幾世而亡。習近平稱「任何人都沒有免罪的『丹書鐵券』」意味著他將努力開創一個公平、公正,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時代。雖然現在的中國法治程度還非常有限,但是,只要改革全面啟動,法治時代將為期不遠。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稱:「人心似鐵,官法如爐。」意思是即使人心冷酷僵硬如鐵,也終究敵不過法律的熔爐。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僥倖,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只有這樣才不會有免罪的「丹書鐵券」,才不會有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綜上所述,習近平稱「沒有鐵帽子王」除了暗示他和黨中央反腐肅貪的決心之外,就是要表明他對法治的嚮往,和他對打造法治中國的決心。最近幾年,反腐高潮迭起,涉及到的官員級別之高、範圍之廣、數量之大前所未有。背後折射出了習近平的大智慧,即以反腐樹權威、除阻力、促改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社會各領域都將煥然一新。
2016年1月3日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