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楊繼繩《墓碑》(二十九)

【新唐人2013年12月7日訊】【導讀】《墓碑》是一本記錄中國六十年代餓死三千六百萬人的大飢荒真相的著作,作者是前新華社經濟記者、《炎黃月刊》副社長楊繼繩。他花了十多年時間,查閱資料,訪問經歷大饑荒的人,收集了上千萬字的資料數據,以翔實而豐富的資料記錄了大飢荒餓死幾千萬人的史實,揭穿了中共官方所謂「三年自然災害」之謊言, 揭示了餓死人的根源是人禍而非天災。《墓碑》獲得二零一三年美國海耶克圖書獎(The Hayek Prize)。作者說《墓碑》不僅是為紀念死去的三千六百萬人的靈魂,也是希望「埋葬」造成這個悲劇的中共體制。

(接上期)

第五章 糧倉里的餓號

吉林省位於中國東北中部,全省有耕地面積六千零八十三萬畝,佔全國耕地面積的百分之四點一,另有可墾面積四百三十二萬畝。吉林地多人少,當時全省九百萬人農村人口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百分之六點七六畝,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裏土壤肥沃,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是中國的重要商品糧基地。從歷史資料看,大躍進年代的吉林省委領導人不走極端,不趕浪頭,在毛澤東面前有時還敢講一點真話。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號稱「中國的糧倉」的省份,也沒有逃脫飢餓的折磨。不過, 與內地其它省份相比,吉林的飢荒要輕得多。

一 沉重的徵購任務

吉林是產糧大省,徵購任務重。一九五七-一九五八糧食年度,由於糧食徵購任務偏重,一九五八年春天,全省一些地方就出現了糧食緊張的情況。在十幾個縣的部分地區,群眾叫喊缺糧,找鄉社幹部要糧請願。有的地方發生群眾搶購副食品,個別地區還發生了群眾搶糧分糧事件。長春市南關、二道河子兩個區,每天有二三百人,最多達四百人,半夜就到豆腐房門前排隊搶購豆腐渣。雙城縣群眾夜裡十一點就開始排隊搶購煎餅。(註一)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國家糧食徵購任務的完成,不得不動用專政工具。一九五七年布置徵購任務之後,省檢察院就積極配合。一九五七年十月,省檢察院就指示全省各級檢察院,注意及時打擊破壞糧食徵購和糧食政策的違法犯罪分子。一九五八年一月九日,又與省法院、監察廳聯合召開了專署及重點縣的三長會議,會後公安、法院、監察等部門,密切配合徵購糧食工作隊。一九五八年一月二十九日和二十三日,分別召集的二十四個縣檢察長彙報。據彙報材料,各地共處理了四百二十七件糧食犯罪案件。除了公安機關逮捕的九十六件和法院決定逮捕的五十二件以外,檢察院偵察處理了二百七十九件。其中套購糧食五十六件,糧食投機倒把的五十件,抗交公糧拒售餘糧的五十一件,貪污盜竊糧食的四十三件,密打私分糧食的七十一 件,其它八件。追繳回糧食四百八十一點一多萬斤。(註二)顯然這個數字是不完全的,僅公主嶺地區七個縣、市的統計,從一九五七年九月到一九五八年一月初止,檢察院、法院、監察廳三家共偵破破壞糧食政策案件一百八十九起,其中屬於套購、搶購進行投機倒把的八起,隱瞞產量私分糧食的一百三十 起,抗繳徵購的十九起,盜竊糧食的二起。使國家糧食損失七十三點九四萬斤。(註三)這些「犯罪」,實際上是農民為保衛自己利益的一種自發的鬥爭。這些案件的處理中包含著農民多少血和淚!

表五•一 一九五七-一九六一年吉林糧食情況(單位:表中未註明者皆為億斤,徵購和銷售都是貿易糧)
一九五七 一九五八 一九五九 一九六零 一九六一
產量 原糧 八十六点零零 一百零五点零零 一百零八点零零 八十点零零 八十八点零零
貿易糧 七十四点七八 九十一点三零 九十三点九一 六十九点五七 七十六点五二
徵購 二十九点五八 四十九点六一 五十一点七七 四十四点五六 三十八点六一
銷售 二十六点二七 三十二点三四 三十三点三六 三十五点三二 三十点六一
凈擁有 七十一点四七 七十四点零三 七十五点五零 六十点三三 六十八点五二
總人口(萬人) 一千二百四十八点一 一千二百八十点九 一千三百一十三点零 一千三百九十七点一 一千四百一十四点三
人均凈擁有(斤) 五百七十二点三六 五百七十七点九五 五百七十五点零二 四百三十一点八二 四百八十四点四八

【資料來源】產量、徵購、銷售數據取自一九六二年八月二十五日《糧食部計劃司糧食資料提要》。總人口數取自《中國人口.吉林》。其它欄的數字是本書作者用以上四項數據計算出來的。

【註】產量為生產年度,徵購和銷售為糧食年度。

「凈擁有」等於「產量」減去「徵購」再加上「銷售」。在省里「凈擁有」的糧食中包括工業用糧、飼料、種子,城鄉居民的口糧。

省委第一書記吳德向毛澤東叫苦:糧產量的增長遠遠趕不上徵購任務的增長。與一九五七年比較,全省一九五八年-一九六零年平均分配產量增長百分之十五點八,純徵購任務增長了百分之七十五點六;在分配產量中,徵購的比重由百分之二十八點二增長到百分之五十一點八;留糧比重由百分之七十一點八下降到百分之四十八點二。特別是大豆種植面積多、商品糧比重大的糧豆產區,由於大豆沒有單獨定產定購,每遇歉收減產,即須以粗糧抵交大豆任務,更加擠了群眾的口糧。(註四)

「分配產量」是上級分配的產量任務,實際產量的增長達不到增長百分之十五點八的幅度。吳德算的這筆賬和糧食部的賬略有差別。

有些地方,糧食產量下降,徵購任務卻大幅度增加。例如,懷德縣一九六零年的糧食產量比一九五三年減少了百分之三十八點三,但徵購任務還高於一九五三年。一九五三年徵購糧佔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一點六九,一九五八年和一九五九年約佔百分之八十,一九六零年佔百分之六十七點四六。(註五)

在這個糧食大省,省委領導人每年卻為糧食發愁。一九五九年六月九日,中共吉林省委以特急件向中共中央送交了《關於當前糧食情況的報告》。報告說:

一九五八-一九五九年糧食度,吉林省徵購入庫(貿易糧)四十九點二七億斤,城鄉銷售預計三十二億斤,到一九五九年五月底已實銷二十八點六八億斤。純調出計劃十六點八億斤(到五月末已調出十五點二億斤),軍需供應八千九百萬斤,糧食損耗四千萬斤。這樣,預計六月末庫存為四點九九億斤,比上年同期減少八千二百萬斤。

從一九五九年七月到接上新糧前(主要城市到十一月十五日,縣城到十月底,農村到九月二十日),城鄉銷售最低需要十一點三五億斤,其中,城鎮需要銷售七點六三億斤,農村非農業人口缺糧供應三點四四億斤,軍需供應二千八百萬斤。這樣安排,收支相抵,赤字為六點三六億斤,再加上最低庫存二點五億斤,共差八點八六億斤。(註六)

儘管農民口糧不夠,但國家的徵購任務還是必須完成。由於徵購任務太重,逼得農民自殺事件多有發生。為此,一九六零年二 月二十日,中共吉林省委發出了《關於在農村工作中必須堅決貫徹政策,徹底杜絕自殺現象的通報》,通報說,「全省自徵購糧食以來,自殺事件已達四十三起。」自殺事件的發生是因為「錯誤地採取所謂『追、逼、壓、扣』等強迫命令的辦法,甚至到群眾家裡翻箱倒櫃」。

不降低徵購任務,只講徵購方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但是,下一個年度的徵購任務還是減不下來。

為了保證徵購任務的完成,一九六零年十月三十一日,在省委三級幹部會議上,分管糧食的省財貿書記栗又文向大家交了全省糧食供求緊張的「底」,要求各級幹部「進一步認識到糧食工作的艱巨性和支援全國、支援災區的重大意義」,強調「根據全國一盤棋的精神,我們必須保證完成國家徵購任務,支援全國,支援災區,同時還必須安排好人民生活。」提出糧食工作的「五條方針」:低標準,瓜菜代,辦好食堂,管好糧食,勞逸結合。(註七)

農民口糧低,國家的徵購任務也很難完成,到了十一月十二日,才完成國家徵購任務二百四十八萬噸的百分之二十八點六四。十一月十四日,中共吉林省委不得不向中共中央和東北局送上《關於糧食工作報告》,這個報告先向上級算了細賬:一九六零-一九六一糧食年度,全省糧食估產五百五十萬噸,扣除二十五萬噸(自留地、啃青),按五百二十五萬噸進行分配。國家徵購任務二百四十八萬噸,拿走了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七點二。農民口糧一百四十七點二萬噸原糧,平均每人三百二十斤。這對吉林省這個糧產區來說,口糧標準是很低的。這還不包括幾十萬山東移民。(註八)算賬以後如實地講了困難:「我省每年春糧食向外調,到六月以後,就需要從外省向省內調,由於調撥不及時,每年三季度城鄉供應非常緊張。特別是近幾年來,省內糧食庫存逐年減少。一九五六年六月底庫存為六十九萬噸,一九五七年為五十二萬噸,一九五八年為三十一點三萬噸,一九五九年為三十八點七萬噸,一九六零年為二十七點四萬噸,今年庫存更難增加,這樣就更加難以周轉。希望能在上交任務中,給我省留下十五-二十萬噸,作為明年三季度的周轉庫存。」上級是否同意他們有要求,沒有看到有關資料,但是,他們敢於向上講困難,和四川、河南和貴州等省的領導人相比,還算不錯的。一方面向上級叫困難,另一方面還得抓緊完成徵購任務。十一月十八日,省委召開了電話會議,接著又抽調三萬多名幹部深入農村,大抓糧食徵購和生活安排,到十一月二十五日統計,就完成了徵購任務的百分之七十四點三二。吳德還要求不能鬆勁,進一步完成徵購任務。(註九)到一九六一年一月底,完成了徵購任務的百分之九十六,吉林省委向中共中央和東北局表示:「徵購已經宣布結束……大量入庫已無可能。」徵購任務結束以後,「只給農民留下口糧七點八億斤,今後八個月,每人平均只有八十五斤。…不少地區把一部分口糧交了徵購糧,有的地區還交了一些飼料糧。目前各地已提出要求返銷糧達七億斤……。各地上報目前就沒有糧食的已達二百一十九萬人,占農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點八;到七月末缺糧人口四百七十三萬人,占農村人口百分之五十四點一……由於口糧緊,目前人的體力開始減弱,患浮腫病人數,據去年十二月末統計有兩萬人左右,現在還在繼續發展中。飼料不足,牲畜死亡增加。」(註十)

到了一九六一-一九六二年度,糧食徵購更加困難。這一年度的徵購任務減少到二百二十萬噸,到了十一月底,完成了徵購任務的百分之八十點四。(註十一)到一九六二年二月十五日,徵購糧食共入庫二百零一點一萬噸,就宣布完成了國家徵購任務(實際上徵購糧入庫還在進行,到二月底徵購入庫為二百零二點五萬噸)。徵購任務完成後,農村人口集體分配口糧每人平均二百三十五斤。其中各地很不平衡。集體分配口糧三百斤以上的占農村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三點六;二百-三百斤的佔百分之二十八點二;一百-二百斤的佔百分之二十四點二;不足一百斤的佔百分之十二點六;沒有分配口糧的佔百分之一點三。從二月十五日到接上新糧(九月二十日)還有七個月零五天,以二百斤口糧計算,平均每天只有口糧九兩,還算過得去。如果不足一百斤,每天口糧就不到四兩六錢,飢餓就很嚴重了。鎮賚縣反映,結束徵購后,該縣平均每人分配口糧九十六斤,全縣五百七十個生產隊中,有七十八個生產隊沒有分配口糧,有一百七十六個生產隊口糧在五十斤以下,兩者占生產隊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四點五。中共延邊州委反映,敦化縣全縣五百三十四個生產隊中,分配口糧在二百斤以下的有一百一十三個隊,其中有四十三個隊現在有的吃飼料,有的吃種子。鎮賚縣嘎什根公社有三個生產隊的社員,先後十三次到附近的新生農場強取糧食,參加人數達七十五人,共拿走糧食五千三百斤。榆樹縣在糧食集運中,連續四次發生乘機偷糧事件,參加偷糧的有二十三人,拿走糧食一千三百多斤。(註十二)一九六一年以後,縣以下的幹部吸取了前兩年浮夸的教訓,上報產量一般都留有餘地,對徵購任務也討價還價,徵購任務不得不減少。由於有了自留地,集體分配的口糧不足,由自留地產的糧食補充。完成徵購任務最困難的是梨樹縣。省調查組認為,這個縣是社員過多地搞自留地、搞小片開荒,影響了集體生產,造成糧食減產。「有的隊實際走上單幹道路了」,集體完不成徵購任務,社員自留地的糧食卻多了。雙馬大隊第五小隊,社員自留地、小片荒地產的糧食最少的每人有三百斤,平均有五百斤。夏家堡子大隊第六小隊二十五戶有十九戶種了隊里的熟荒地,多的三畝半,少的也有半畝。有的戶小片荒地、自留地多達七畝、產量最多的達七擔。(註十三)所以,省里雖然上向面叫苦,農民的生活還是比前兩年好。社員自留地產的糧食多了,這是擺脫飢荒的最為有效的辦法。

糧食短缺,就尋找代食品。據一九六零年十二月底統計,全省已收儲各種代食品原料五十一萬多噸,以食堂為中心建立了大小加工點四萬多個,組織了三萬八千二百個代食品生產專業隊,參加專業隊的人數有四十六萬多人,佔全省農村勞動力的百分之十五,已製成澱粉三萬噸。被利用做代食品的原料有二十多種,有玉米葉、玉米桿楷、玉米瓤、稻殼、豆桿、柞樹葉、榆樹皮等。為了得到更多的代食品,省委還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大搞代食品的「三百」運動,即動員一百萬人(指主要勞動力),大幹一百天,為全省農村人口每人生產一百斤代食品。(註十四)

不僅是吉林,在整個富裕的東北三省,也大搞代食品運動。一九六一年一月十八日,東北局在向中央、主席的報告中說:「據各省報告推算,全區在扣除徵購糧、種子、飼料和年前已吃掉的糧食以後,今年一到九月,農村每人的口糧相當多的地區不到一百二十斤,遼寧省平均每人只有九十二斤。為克服困難,在東北全區開展一個以製造人造澱粉為中心的大搞代食品的群眾運動,並已初步取得成效。據年前統計,全區參加採集代食品原料和製造代食品的共有五百四十八萬多人,已採集各種代食品原料六百四十億斤,加工出澱粉三點六億斤。主要是苞米皮、苞米心、苞米桿做成的。全區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的食堂吃到了代食品。」(註十五)一月十七日到二十日,東北三省財貿部長又召開了會議,專門研究了代食品問題。會議要求在三月底以前達到農村每人乾濕澱粉一百斤,要像抓糧食一樣抓代食品的進度。會議還要求,大中城市每人每天能吃到一錢人造肉精。會上還介紹了一些地方搞代食品的經驗。如遼寧省錦縣建業公社四合大隊,全隊三百一十戶,一千五百多人,有一半人參加了製造澱粉,按現有加工能力,每天可制出澱粉四千二百斤。黑龍江商學院建立了一個人造肉精廠,日產六十斤到一百斤,全校四個食堂、二千多名師生,平均每人每天可吃到人造肉精三錢到五錢。遼陽市第一高中,去年十一月有三十一人發生浮腫病,後來每人每天吃一到二錢人造肉精后,師生健康情況大有好轉。(註十六)

其實,搞代食品不用政府組織,不用動員,在腸胃的壓迫下,人們會自發地去搞。在城市,直到一九六一年,食品不足的問題還沒有緩解,有些市民在城市綠化中尋找代食品。在吉林省會長春市,自一九六一年五月以來,市內不少樹被扒了皮。據統計,僅南關、朝陽、二道河子三個區,被扒了皮的樹有一千零三十六棵,絕大部分是榆樹。一般都是零星扒的,也有連片的。除了扒樹皮以外,也有不少人擼榆錢、樹葉作代食品。長春市扒樹皮的情況在四月以前就開始了,四月七日,市建設局發出了禁止亂種菜、損壞樹木花草的緊急通知,但扒樹皮現象還繼續發展。接著,市長出面召開了公安、教育、團委、建設局等單位的會議,禁止扒樹皮及在市區亂種菜。市公安局、建設局組織了三百多人,分赴各公園和樹木多的地方,由早四時到晚十一時,輪班巡邏,對於扒樹皮、毀壞樹木的人,則行政拘留。(註十七)在長春以外的地方剝樹皮的情況更為嚴重。延邊地區各市、縣,除敦化以外,公路、鐵路沿線以及村子周圍,大部分榆樹都被剝光。(註十八)

除了尋找代食品以外,吉林和全國各地一樣,也大力推廣「做飯增量法」,同樣的米可以做出更多的飯。農民說這是哄肚皮的辦法。吉林省在推廣時卻說,據遼寧、陝西兩省若干個科研機構,將增量法和原來做飯的辦法對比試驗證明,增量法既能把糧食中的養分發揮出來,容易消化,增加熱量,有利於增強體質,又能吃飽吃好,節約糧食。按全省農村一年消費口糧二百三十八點五萬噸計算,如果都用增量法做飯,就等於增產糧食七十五萬噸,可夠全省九百萬農村人口吃四個月。(註十九)

註解:

[註一] 吉林省檢察院黨組:《關於當前部分地區糧食緊張情況的報告》,一九五八年四月三十日。

[註二] 吉林省檢察院黨組:《關於打擊違反糧食問題、破壞糧食徵購的犯罪情況報告》,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三日

[註三] 吉林省檢察院、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吉林省監察廳:《及時懲處違反和破壞糧食政策的違法犯罪分子保障糧食徵購工作順利進行的初步意見》,一九五九年一月九日。

[註四] 《吳德同志寫給主席的第一封信》,一九六一年五月九日。吉林省檔案館。

[註五] 宋振庭:《關於懷德縣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和進一步整黨整社的報告》,一九六一年五月十日。

[註六] 中共吉林省委:《關於當前糧食情況的報告》,一九五九年六月九日。

[註七] 中共吉林省委:《批發栗又文同志在三級幹部會上關於糧食工作的總結髮言》,一九六零年十月三十一日。

[註八] 中共吉林省委:《關於糧食工作報告》,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

[註九] 吳德在省委電話會議上的講話:《關於糧食徵購和生活安排問題》,一九六零年十二月七日。

[註十] 中共吉林省委:《關於糧食情況和生活安排問題的報告》,一九六一年二月十一日。

[註十一] 《關於糧食情況的彙報提綱(草稿)》,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註十二] 中共吉林省委財貿部:《關於召開農村生活安排會議的報告》,一九六二年三月五日。

[註十三] 《關於糧食情況的彙報提綱(草稿)》,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註十四] 吉林省委辦公廳:《吉林省大搞代食品的情況》,一九六一年一月七日。

[註十五] 中共中央東北局:《關於東北地區大搞代食品情況報告》,一九六一年一月十八日。

[註十六] 東北局財委:《關於三省財貿部長座談會對抓好代食品安排人民生活的意見報告》,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註十七] 中共長春市委辦公廳:《關於制止某些群眾扒樹皮、破壞公共設施的報告》,一九六一年五月十一日。

[註十八] 電話記錄:來電話機關及講話人,何建中同志,主送農工部,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晚,蘭干亭記錄,中共吉林省委辦公廳一九六一年三月十日印發。

[註十九] 吉林省副省長王奐如在中國共產黨吉林省届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發言:《關於安排人民生活問題》,一九六零年三月二十一日,會議秘書處三月二十二日印。

(待續)

作者授權發表,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