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延安日記(191)

【新唐人2013年3月30日訊】【編者的話】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延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蘇共的關系為背景,記述了中共的整風運動、中共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與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織的接觸以及中共與國民黨的關系等問題,均有評述。

延安日記

1945年5月20日

蔣介石、國防部長陳誠、參謀總長何應欽,在重慶召開的國民黨代表大會上講了話。

美國人對特區的自然資源,特別是石油,頗感興趣。很多美國地質學家在估計延安和延川地區的石油蘊藏量。他們的興趣似乎純粹是商業性的,事務性的。

特區幾乎擁有中國石油資源的百分之五十,煤的百分之三十。
———

我對大會的感情很矛盾。很多代表是軍人,是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黨員。他們參加過艱苦的戰鬥。這是黨的精華、希望和前途。但是,他們也受了整風的影響。

人人都認為,對特區有利的事,才是國際主義。對他們來說,國際主義就是其他人(自然包括蘇聯)同意給中共提供援助。這是代表們的普遍心情。

但是,這兒的人不只是受到整風的影響。他們多年生活在山區,缺乏馬克思主義的文獻,除了由中共中央主席控制的消息來源外,別無來源,而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半封建性質的,物資又極為匱乏。這些都在他們身上留下了去不掉的痕跡。

馬克思主義的詞句,常常只是用來作為偽裝的。一篇講話中間,引馬克思主義學說創始人的著作引得越多,提他們的名字提得越多,那麼這樣的講話儘管內容空洞,也都越被看重。

毛澤東並不是個蹩腳的心理學家。他所維護的原則中,充滿了據他說是中國的和愛國主義的東西。那麼,這一個愛國者談得上什麼變節行為呢?
———

英國人鎮壓希臘抵抗運動的民主力量,使中共領導人提心吊膽。武裝干涉是原來沒有想到的極其危險的新敵人。

因此,中共領導人把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我國的支持和直接援助上面。毛澤東正力圖向我表示他對蘇聯的友好感情。他說,中共同得到美國武力支持的國民黨即將發生武裝衝突,只有蘇聯才能幫助中共。他在這次講話中,第一次對蘇聯對中共的作用,對蘇聯對公正解決遠東問題的作用,多少有了點正確評價。(待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