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2月08日訊】社區廣角鏡(270)早期農村社會,勤儉的客家人要用錢時,會用竹子做的豬籠扛著自家養的豬去市場賣。十一月蘿蔔盛產時,將蘿蔔曬乾﹔等到隔年清明節,才會用過期的舊米和糯米做粄仔﹔因為外觀象豬籠,又名「豬籠粄」。今年的苗栗客家粄仔節,特地舉辦了一場豬籠粄達人賽,一起來看看。
剛出爐的豬籠粄,還冒著熱煙!20組參賽隊伍,竭盡巧思就是要贏得豬籠粄達人的稱號。加入文創巧思與中西料理的「豬籠粄」,成了桐花、甜柿、小雞、Kitty等各式造型與酸甜口味。
參賽者:「因為地瓜的餡太甜﹔然後我們用的金橘的酸,搭配乳酪的不甜,讓它們的味道都綜合起來。所以吃起來口感不會很膩。」
參賽者:「顏色都是以蔬果濃縮作成的,都是我們自己做。」
參賽者:「農村早期的土豬,然後這是原住民的”馬告”(原住民的胡椒)﹔眼睛!」
參賽者巧手製出各種顏色和造型的「豬籠粄」,可別以為只是中看不中吃,主辦單位讓民眾集發票兌換作品試吃券,味道如何,立刻見真章。
民眾:「好吃!QQ的,第一次吃這個。」
民眾:「非常好吃!很好吃!」
民眾:「很香!很好吃!那粄仔啊,很有嚼勁。」
民眾:「又香!又甜,覺得口味很好。」
民眾:「QQ,我們客家美食最棒!」
評審代表:「我們這次評判最主要是以它(豬籠粄)的口感、創意元素為主,那其實這一次發現,有很多選手他很有創意﹔而且做出非常多讓我們很驚艷的ㄧ個產品。那希望未來,我們可以給我們苗栗的粄、我們豬籠粄推廣到國際。國外有披薩、台灣會有豬籠粄,給我們的豬籠粄、給我們的米食推到國際去。」
結合文化創意的豬籠粄,既好看又好吃﹔通過創意料理競賽,要將這具有代表性的客家美食發揚光大。
新唐人亞太電視黃淨宇、廖緯武台灣苗栗採訪報導。
本文網址: //www.ansado.com/b5/2012/12/09/a81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