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9月6日訊】(中央社台北6日電)研究人員表示,假如他們針對老鼠所做的研究結果適用於人類,那麼睡眠問題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前兆。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大腦內的蛋白質塊,也就是所謂的斑塊,被視為是導致阿茲海默症的關鍵因素。
這項發表在期刊「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研究顯示,斑塊初形成時,老鼠開始出現睡眠中斷現象。
英國阿茲海默症研究協會(Alzheimer’s ResearchUK)認為,若能證實睡眠失調確實與阿茲海默症有關,可望有助治療。
醫界認為,尋找病患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初期徵兆,對治療至關重要。
患者要到罹病後期,才會出現記憶力衰退和頭腦不清楚等症狀。到了那時,患者腦部部分區域已遭到破壞,治療會變得非常困難,甚至無法治療。
因此,研究人員希望在初期症狀出現前幾年,及早發現病症。
研究大部分重心放在腦內形成的乙型澱粉樣蛋白斑塊。
人類和老鼠腦內的乙型澱粉樣蛋白含量每日會自然上升或下降,但這種蛋白會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腦內形成永久斑塊。
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研究人員實驗發現,夜行性老鼠白天每小時睡40分鐘,然而,腦內班塊開始形成時,老鼠只睡30分鐘。
其中一名研究人員霍茲曼教授(David Holtzman)說:「如果阿茲海默症患者這麼早期就出現睡眠異常症狀,那麼這些變化可望讓我們較易察覺阿茲海默症前兆。」
然而,針對老鼠的研究結果不一定總適用於人類,而且睡眠中斷可能有許多原因。
本文網址: //www.ansado.com/b5/2012/09/06/a759938.html